《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整理)-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1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二、教材课下注释:
虽有嘉肴
1旨:味美。 2至道:最好的道理。 3困:困惑。 4自反:自我反思。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6《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7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教(xiào,教导。
大道之行也
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3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
同“举”
4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5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6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7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8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9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10分(fèn:职分,职守。 11归:女子出嫁。
1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1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4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15乱贼:作乱害人。 16作:兴起。
17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
三、教参翻译: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
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厌恶财务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四、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1.学学半:通“敩”,教导。 2.选贤与能:通“举”,推举,选举。
3.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3、虽有至道
古义:好到极点 今义:到 4、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6、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7、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8、鳏寡孤独
古义:“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9、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10、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11、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12、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同“敩”,教导) (四)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 使老有所终(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选贤举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选贤举能(形容词作名词,才能出众的人)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其此之谓呼?(宾语前置,应为“其此谓之乎”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句) 五、难点解析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示例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4.《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案】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5.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6.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案】“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76ceab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e8.html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