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8-08-04 11:55: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

2、解析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严重步骤,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的。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三省的沦亡,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剧了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人事变后,发出了抗日的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并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日本侵略的加深,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引起了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也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的过程并识记其时间。

2)理解蒋介石采取不抵制政策的原因。

3)掌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情况

2、解析

1)能够分析和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2)能够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3)能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对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这一难点较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原因是作为高一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强。对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阶级的本质来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其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力量的不满。这一切,与蒋介石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带来不同的影响。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亡,日本法西斯势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斗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可以准备歌曲《松花江上》和利用课本图片及课后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原因的史料(教材后的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史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了解本节内容——学习本节内容——小结

(二)教学情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认识到,在1931年,中国其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正当国共两方在中国南部围绕农村革命根据地鏖战不已的时候,在中国东北发生了一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在谈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总要提到的九一八事变。今天,我们将再一次关注九一八事变本身,并对事变在当时中国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及国共双方的态度、行为进行较为深刻地学习和认识。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问题1: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日本国内、国际、中国国内形势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归纳,教师点拨。

1、背景

对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或迟或早总要发动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战争,而历史发展到1931年,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几乎成为日本政府的燃眉之急,并且日本认为此时具备发动战争的各种有利因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1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田中义一密奏的材料,我们知道日本早就有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其计划是先据有台湾,后吞并朝鲜,再夺取中国东北,之后征服中国。占有或完全控制中国东北,是日本侵略中国计划的重要一环,而东方会议的召开说明在1927年日本已把夺取满洲(中国东北)置于日本控制下提到了侵略日程上来。所以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既定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

2内部原因(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192910月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样席卷了日本,使其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在经济危机中大量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日本的政治危机;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经济自救能力相对较弱;日本统治者为摆脱自身危机,转移日本人民视线,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因而,到1931年,日本迫切地需要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垂涎已久的、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日本关东军驻扎的东北,便成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首选之地。

3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与美、英等国家的侵华利益是有矛盾的,但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而且,东北也不是美、英等国侵华利益的重心所在。而一直视中国东北为己有的沙俄(此时为社会主义苏联)正在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元气还没有恢复,所以,它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在中国东北与日本较量。

4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认识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此时,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在中国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2、概况

见时机成熟,日本便在1931年七八月间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但蒋介石严令东北军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所以,中国军队没做出任何反击行为,最后,日本的关东军在1931918夜制造了一个借口,导演了一幕自编自演的历史话剧,发动了战争。

柳条湖的铁路是由关东军炸毁的,与中国军队没有任何关系。但日本关东军却贼喊捉贼,诬称中国军队破坏了南满铁路,袭击了日本守备队,于是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3、结果及影响

1)蒋介石政府下令不抵抗,使东北军不战自退。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了伪满洲国,使东北地区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3)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4)九一八事变也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的矛盾。

5)激起中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问题2: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蒋介石为什么不顾民族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对蒋介石不抵抗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那么,蒋介石是怎样为其不抵抗政策辩护的呢?我们又如何认识其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实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后的四则材料,并讨论所提问题。(让学生阅读书后“阅读与思考”提供的四条史料进行分析)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认为国联会制裁日本。认为交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上述四点大多是蒋介石为其妥协退让的辩解。蒋介石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代表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每个经历过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对这段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采取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积极推动、发展中日两国间长期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但是,战后50多年来,日本政府并没有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地反思,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诸如教科书等问题上歪曲历史、误导国民。日本政府对待侵略的错误历史观必然导致其国内右翼势力的膨胀,为中日关系乃至世界和平埋下隐患。

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共宣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的抗日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与国民政府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强烈对照。

2、东北的抗日救亡运动

(1) 抗日义勇军的斗争

抗日义勇军主要指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夏,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

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的抗日活动,在嫩江桥抗战中,马占山不顾国民政府不抵抗命令,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 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

·抗日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抗日联军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为主要领导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 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反蒋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让学生完成下表)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国民党内以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193212月在上海宣布成立。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它以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抗日民主权利为宗旨。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引导学生观看图画吉鸿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着重讲解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多次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1933年春,他在张家口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伦一战,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后在蒋介石的威逼、并勾结日伪军夹击下,冯玉祥被迫取消同盟军。后吉鸿昌把本部军队改为抗日讨贼军,继续抗日,但在日伪蒋三方围攻下也归于失败。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着重讲述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的原因:一是民族危机加深使爱国官兵抗日反蒋;二是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剿共企图使十九路军与红军两败俱伤,迫使十九路军转而反蒋;三是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结果:蒋介石调集11个师,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一个多月,最后失败

问题3:概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及表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本节小结:

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首先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和国统区人民在爱国民主人士领导下建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最后是国民党爱国将领高举反蒋抗日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B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A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 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D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B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5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 C

①冯玉祥 ②李济深 ③吉鸿昌 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 D

①抗日游击队 ②抗日义勇军 ③抗日联军

A、①② B、③ C、① D、①③

7、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 D

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

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8、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 A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9、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B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 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巩固题

1、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D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2、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D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3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 D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

4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A

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5、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 B

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

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6、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 B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⑤十九路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解及归纳能力。

三、提高题

1、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C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D

①妄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 ②为了摆脱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欧美各国忙于国内经济危机 ④蒋介石政府正加紧“围剿”红军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论述,正确的是 A

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策划的 ③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南下,美日矛盾加深 ④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A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力量的大小不同

C、两党矛盾尖锐 D、同日本关系的不同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89月,张学良对东北大学生的训词:“要将自己看小些,将国家看大些,就是说自己不要自看的太重,而有害于国家。”

——《张学良文集》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文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无条件地服听命于他。”

——《黎天才自传》

材料四:1934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的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概括张学良的思想倾向。

爱国主义思想。

2)材料二反映的张学良的思想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将东北的局部利益放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即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保存东北军实力;对日军有恐惧心理。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由对日本不抵抗到决心抵抗。原因: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日军占领了东北,李顿调查团纵容日本侵略东北,使张学良依靠国联的幻想破灭。

设计意图:通过此组题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文科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e5c8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8.html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