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元夕》教学设想

发布时间:2016-11-27 16:20: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想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青玉案元夕》,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词作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通宵欢乐、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作者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全篇反衬手法的使用,可谓别具一格。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没有“那人”,一切的存在便失去意义。梁启超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其实,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说这简直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于是理解、品味词中千古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写法便是学习的主要目标。

结合本词的学习要求以及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这首词进行了以下的的教学设想:

一.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是很重要的环节,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而在新课导入这个过程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

1. 导入: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对辛弃疾有个更深入了解)

2、朗读全词,说说印象最深的词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谓熟读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更推崇备至,他认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 。”

而这个诵读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去揣摩和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助于理解诗词;另一部分呢是示范朗读,老师准确地把握诗词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把学生带入情景,同时以身作法地指导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

二、赏读文本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一)初读

1)读全词(播放配乐朗诵),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

2)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来看,也就是从字面看我们初步可以把这首词定位为咏史词还是爱情词?为什么?

(这是学生初读文本能够感觉到的印象,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后面分析理解词中的千古名句以及该词风格蓄势)

(二)品读

1)词句着力刻画的形象是谁?——那人。

2)“那人”是怎样一个人?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那人”是词人着力刻画的抒情形象,她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个形象,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引导学生理解)

3)相关问题显示,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①诗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怎么寻?在哪里寻?时间地点有没有交代?请找出相关语句。

②诗人当然是在人堆里寻。怎么写的?先写什么?请读出相关语句。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④“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谁的诗句?在此起什么作用?

⑤“宝马雕车香满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在对5个问题的解答后,总结上片)

⑥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上面我们看了热闹的景,下文中又出现了两类人,主角是谁?

⑦请想象一下诗人寻找那人的焦急情态

⑧小结:“那人”是怎样一个人?

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接着是总结下片,然后理解本文的艺术手法——反衬)

(三)研读

1)词人为什么对“那人”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首词真是爱情词吗?

启发:既然说“那人“与众不同、非同一般,那么当时众人、流俗又是怎样的呢?词人对这位冷美人如此倾心,有没有寄寓别的什么意思?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鉴赏呢?(难点之一,点拨)——知人论世品诗词。

2)这首词作于什么时候?(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诵其词、知其人、论其事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能够引导学生明白,“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3)以美人自喻,这种托寓的写法我们是否熟悉?原来学过类似的诗歌吗?

(联系旧知,形成知识链)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真正达到学为我用的目的)

1)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领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

2)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学生讨论回答。

3)思考:你认为哪一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做学问与这三境有何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

(梳理文章,同时也梳理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这首词的主旨以及写作手法)

四、布置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运用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dbdc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5.html

《《青玉案 - 元夕》教学设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