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离愁别绪 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18-07-02 11:42: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词中的离愁别绪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丽奇宝。名家辈出,佳作如潮,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字一句都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奇观。而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深深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令人情不自禁地与诗人产生共鸣,犹如亲临其境,与亲友挥泪而别。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些饱含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含英咀华,感受诗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意境。

王勃杜 任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

李白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后写下的早期作品之一,是一首著名的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诗人以清新飘逸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沿江东下所见的壮阔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最,气象阔大,气势飞腾。这里的山和水,都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多姿,也反映了诗人从蜀地初到平原的喜悦心情和开阔的胸襟。末联因江水而产生的遐想和沉思,都在这万里送行舟的深情祝福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途的憧憬。意境开阔,韵致清扬。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辛弃疾 祝英台近 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此首纯写离情,所以题曰:早行。这很易使人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周邦彦 兰陵王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此词分三段。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段写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欧阳修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首词写离别时的情景。上片主要写晨景,只有第四句点出别泪,但写景的句子已把离别之情充分衬托出。后片写临行时心绪万端,有说不完的话,而用女子叮嘱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作结。这两句因绿的颜色而发生联想,构思颇为巧妙。南朝梁江总妻《赋庭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牛希济这两句词可能出于这首诗,但写得比它出色。

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它的艺术特色是写出了一种凄凉寂寞的境界,同时把难以言状的愁苦作了形象的细致入微的揭示。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不生。

这首词写仲春忆别。作者运用传统的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阶下的落梅和天涯的芳草,使他的愁思得到了形象的表现,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印象。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片先写远近山川一望无际的秋色,进而把目光移向天边,点出家乡遥远,极目难寻,碧云天,黄叶地,是概括力很强的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长亭送别一折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从这两句化用的。词的下片因景生情,专抒离恨,前后融贯,浑然一体。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离情。上片从远行人着笔,写他在途中面对一派恼人的春色,愈走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下片写闺中人登高远望,遥念离人,哀怨满怀。词中以春水比愁,用春山况远。都帖切人物的具体心境,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上片写冷落清秋时节,一对恋人在郊外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写离去的人对旅途和别后孤寂生活的种种设想。作者通过对离人内心活动的描写,把他凝噎在喉头的话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写水边清晨景色,以凄清寂静的气氛,点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后记

漫步于古诗苑,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尤其使我们深刻的是离愁别绪的哀惋之情。如一些咏叹忠贞的爱情诗篇,情真意切而有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又如一些送别友人之作,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尾又衬托出一丝丝的离情别绪。与亲人分别,如同切肉之痛,也能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集时介绍了离愁别绪,但还有更多的名篇佳作等待我们的发掘、深究。

1、重视友道的优良传统:

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送别诗词大量产生的基础。《诗经·小雅·伐木》以比兴手法表现渴望交友的愿望,首唱友谊之声。

2、唐前送别诗歌简述:

A、《诗经》中已有了送别内容的作品。如《大雅·烝民》的末章写吉甫作歌送别友人仲山甫,送者盼归,行者永怀,表达了朋友间的留恋与祝愿。《秦风·渭阳》表达的是甥舅间的亲情。

B、汉代有伪托李陵送别苏武的《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文多悽怆,怨者之流(钟嵘《诗品》),被钟列为上品。

C、魏晋南北朝的送别诗明显增多。曹植《赠白马王彪》、王粲《赠蔡自笃诗》、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油作诗》等作品是其中佳作。南北朝时,此类诗题开始标明”“字样。

如刘宋时刘骏《幸中兴堂饯江夏王诗》、南齐王融《饯谢文学离夜诗》、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虞羲《送友人上湘诗》等。此时送别诗写得比较突出的是谢朓和范云,谢有《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园诗》、《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范有《别诗》、《送沈记室夜别诗》等。

3、唐人送别诗赏析: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凄之态,乐观进取。

B、王维《送沈子归江东》、《送元二使安西》,前诗将相思之情寄寓在无边的春色之中;后诗借劝酒的方式言情。

C、高适《别董大》,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胸襟的旷达。

D、王昌龄《送魏二》、《送柴侍御》、《芙蓉楼送辛渐》三诗同写送别,又各具特色。

E、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F、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是边塞题材的送别诗,充满瑰丽神奇的风光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在唐代送别诗中独具风采。

G、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一反缠绵忧伤的情调,鼓励对方从军报国,洋溢着豪情壮志。

H、李颀《送陈章甫》,着重刻画对方的形象,生动传神,别具特色。

4、宋人送别词举要:

1)以抒情为主的送别词:

A、林逋《长相思》,结句江边潮已平,意味深长。

B、晏殊《踏莎行》,写别时情景与别后寻思。

C、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比喻不落俗套。

D、苏轼《南乡子·送述古》,秋雨晴时泪不晴一语尤见真情。

《临江仙·送钱穆父》,先写久别重逢的喜悦,然后写月夜饯别,并以我亦是行人,安慰对方。

E、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由留恋难舍到离恨满船。

F、宋词中多写男女离别,情意缠绵。如柳永《雨霖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以及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等。

2)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

A、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将送别与时政联系起来,表达忠愤悲慨

B、陈亮《水调歌头·送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

C、辛弃疾亦作有《花木兰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词作。

5、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1)长亭与南浦

长亭、南浦意象的运用与我国古代南北地理气候、交通工具等因素之间紧密联系。

一般地说,北方多高原山脉,气候干燥,交通以车马为主。在车马所行的古道边,早在秦汉时就已设置亭台,供行旅休息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长亭,五里置短亭,所以古代送别诗歌中经常出现长亭短亭的意象。

而南方雨水多,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多用舟船,所以南方送别诗中,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要少一些,而南浦等意象却是常见。譬如《楚辞》。

《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最早见此意象。后来,江淹《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将离愁别绪与南浦联系起来,从此以后,南浦便经常见于送别诗中,成为一个蕴涵离别愁绪的特定意象。有时也写作别浦,或与北梁对举,均写离别。甚至后来,成为曲调词牌名,其内容也多写离别。

2)杨柳

作为诗中的意象,杨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微》。此诗写战后幸存的征人,归途中抚今追昔的感慨。后来,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晋太康末有《折杨柳》歌,多讲战争劳苦,当与《采微》影响相关。

南朝与唐人在写《折杨柳》时,仍多抒发伤春惜别之情,且与怀念征人联系在一起。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外。谐音相近,折柳送别寄寓了殷勤挽留的意愿。隋代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至唐代,折柳送客之风盛行。因此,送别诗词中杨柳意象逐渐增多。

3)美酒:

美酒与文人很早以来就联系在一起。友人分离,常以酒饯别,所以,酒也是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c36709f78a6529647d533f.html

《诗词中的离愁别绪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