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书报告--活着 余华

发布时间:2015-07-01 08:48: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业班级: 131

名:沈华英 罗宝珍 邓璐瑶 马佳莹

号:1130610001 1130610002

1130610003 1130610004

2014118日星期六


目录

第一章 1

第二章 书目信息与作者简介 2

2.1书目信息 2

2.2作者简介 2

第三章 文本概要 3

3.1故事内容 3

3.2死亡细节 4

第四章 读后心得 5


经过本组成员商量后,我们一致决定将读书报告的方向定为余华的作品,原因有三:其一,余华生长的年代正好是社会的转型期,走出闭关锁国的窘境,开始受到西方新思想的冲击,慢慢地在苏醒;其二,现在已是相对和平发展的社会,但是仍然有消极的新闻出现,各种弊端,各种不安充斥着这个社会,我们作为大学生更愿意去关注生与死的问题;最后,《活着》这部作品比较有代表性,向死而生。

本读书报告是简评式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从述与论出发,述的内容所占篇幅不超过文章的三分之一,论是主体。在本文中,我们会从生死问题入手,“死”是这作品的主要线索,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篇章完成:书目信息与作者简介;文本概要以及从死亡的细节着手;读后心得(主要)有关死亡的细节的点评;附注(有关文章引用的出处)。

书目信息与作者简介

2.1书目信息

书名:《活着》

著者:余华

出版社:北京 作家出版社

页数:191

出版时间:20128月第三版

定价:20.00

2.2作者简介

余华,196043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主要作品:《活着》、《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文本概要

3.1故事内容

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的纨绔子弟福贵,因为沉溺赌博输光了家产,生生地将老爹气死,已有身孕的妻子家珍也被丈人强行带回娘家。家道的败落倒似乎让他一下子长大,明白了肩上的责任。不得以,为了维持生活,他从赢走他家家产当了地主的龙二手里讨来五亩田地,与母亲、女儿一道劳动,过起了农民生活。一年后,妻子带着半岁的儿子回到他身边。为了给母亲治病,福贵带着仅剩的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两块银元,到城里买药,没想到阴差阳错却给国民党的军队拉去当了壮丁。在战场上,福贵忍受着饥饿与寒冷与死亡的三重压迫,九死一生,最后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几乎是侥幸地捡回一条命。历经波折,他终于回到了家里,一家人抱头痛哭,却得知母亲早已去世,而女儿凤霞也因为一场病变得又聋又哑。接着是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地主龙二因不配合人民政府,被判枪决。紧接着又是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全村大炼钢铁吃大锅饭,用历史课本上的话说,那个时候,生产关系并不适应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这造成了在三年饥荒中,村里人几乎饿死。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逼于无奈,福贵夫妇只得把女儿送给人家。就是这样一个夫妻俩热爱的儿子,却因为给产后大出血区长夫人献血被庸医无情地抽干了血液,而那个区长正是福贵在战场上认识的好兄弟春生。一家人痛不欲生,家珍的病也一天天重了。文革来了,春生、队长等一大批人都被打成了走资派。可喜的是凤霞的婚事终于有了眉目,男青年万二喜虽是偏颈,但人却实在,自然而然地和凤霞走到了一起。不久后凤霞有了身孕,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凤霞生把孩子生下来不到十分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夺去有庆生命的那家医院里。巨大的悲伤的阴霾笼罩于这个已经残缺的家庭,家珍一病不起,不久去世。福贵与二喜悉心照料凤喜的儿子苦根。苦根长到四岁的时候,二喜在一次工作事故中惨死。福贵便与苦根爷俩相依为命,一直到苦根七岁。悲惨似乎成了这家人的宿命,年幼的苦根也没能逃过这个厄运,因为生活条件差,苦根嘴馋,把一大锅煮豆子吃了,腹胀而死。福贵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3.2死亡细节

1、爹娘的死——由于“我”

“我爹已不是走在自己的地产上了,两条腿哆嗦着走到村口,在粪缸前站住脚,四下里望了望,然后解开裤带,蹲了上去。那天傍晚我爹拉屎不再叫唤,他眯缝着眼睛往远处看……我爹从粪缸上摔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掉下来,我爹嘿嘿笑了几下,笑完后闭上了眼睛,脖子一歪,脑袋顺着粪缸滑到地上”。(P30

娘的死是由于“我”的败家,后来“我”被抓去充军,离开了几年,回来后娘已经死了。

2、有庆和凤霞的死——由于生孩子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医生还是说血不够,抽血的是个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抽得差不多都干了……有庆一个人躺在一间小屋子里,那张床是用砖头搭成的。看到有庆的小身体躺在上面,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是家珍最后给他做的衣服……”(P120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P162

3、家珍和苦根——由于苦难

“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一截一截地凉下去,那时候她的腿也凉了,她全身都凉了,只有胸口还有一块地方暖和着,我的手贴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热气像是从我指缝里一点一点漏了出来”(P166

“苦根没答应,我以为他是睡着了,到床前一看,苦根歪在床上,嘴半张着能看到里面有两颗还没嚼烂的豆子。一看那嘴,我脑袋里嗡嗡乱响了,苦根的嘴唇都青了。我使劲摇他,使劲叫他,他的身体晃来晃去,就是不答应我。我慌了,在床上坐下来想了想,想到苦根会不会是死了,这么一想,我忍不住哭了起来。”(P179)

4、二喜——工伤

“有庆凤霞都是死在那家医院里,没想到二喜到头来也死在了那里。你想想,我这辈子三次看到那间躺死人的小屋子,里面三次躺过我的亲人。我老了,受不住这些。去领二喜时,我一见那屋子就摔在了地上”(P172)

5、老全、春生、龙二——由于政治运动

读后心得

读完这本书,我们亦读完了一个故事,一个悲伤颓败的故事,但读不完的故事背后的觞泪,读不完的是那些动荡的岁月,读不完的是生与死的意义,读不完的是坚忍。看过一个豆瓣书评如是说:你看见衰败,你看见颓唐,你看见平凡却又离奇的人生,你只是抱着家珍说你们要好好过;你看见兴盛,你看见圆滚滚的妓女,你看见不孝和温顺,你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想在后面再加上这样的话:眼看他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相必他会随他们而去,却看见他活着。

余华这么说他的写作起源——“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的打动了我”。(《活着》中文版自序)

生与死,看似很神圣的词在余华的小说里,被写得这么廉价,抽血死了、吃豆子撑死了、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了……一个个经历了十个月煎熬的生命在那个年代显得如此脆弱,余华在描述每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静悄悄的,不敢大肆渲染,这样更衬托了一分无声的悲哀与无力的反抗,文中也是运用了很多对比,悲喜交加,看似生活刚有了点起色,接着便是当头棒喝。例如,有庆好不容易有个特长——跑步,接着竟然被抽干血而死;凤霞聋了瞎了,竟也嫁了个好人家,怀上了孩子,可谁想到难产死了;苦根跟着爷爷一起,读者们以为接下来爷俩要相依为命了吧,谁又能想到这孩子生大病,结果不是病死,却是吃豆子胀死了。余华的毫不留情在这故事中体现出来了,写死了每个福贵身边的人,只留下了那头也叫福贵的牛,那牛还是福贵救下来的,就好像旧社会留下来的福贵。在述说苦难的时候,福贵眼里流露的是奇妙的神色,而不是泪流满面。大概是活着活着也活透了生活的道理,是啊,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人生更难的呢。

也许经历过才能真的做到释然,这辈子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这两天听长辈说到曾经很能干的阿姨家破败,是因为毒品和赌博,很慎重的告诉我一定要小心珍重。谁都知道那两样岂是我们能沾染的,在清醒的时候。但是就是会有这样的时间,让你去后悔你曾经的行为。而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保持着高尚,高尚地活着,而不是苟活着。可是,你知道,现在的社会很多人不是活着,是死着。他们和有精神价值的人一样,一样地吃饭,一样地睡觉,一样地工作……不一样的是他们每天抱怨着,每天痛苦地活着,每天都觉得自己活着不如死了。如此一来,“死”很有争议,有些人活着却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活着。

向死而生(海德格尔的死亡本体论的建构)是种态度,回到小说来,这本书以死亡来表现活着活着本身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苦难,甚至,活着本身就时刻指向死亡,死亡伴随着活着。死亡和活着,是一种平和共存的关系。最后的不死的意味并不止于叫我们不要放弃生命,还要让我们学会在苦难和死亡的伴随中心平气和地愉快地活下去。整个安静的死亡氛围,它不是一种愤懑和郁闷的调子,它没有渲染愤怒,没有对苦难的责问,没有对命运的仇恨。

读完《活着》,我们能思考的东西很多,但是到底能改变我们什么,谁也说不准,至少在生死上,我想我们应该能懂了点,不会轻易地由生至死,在生活上,我们一致不想凑乎。谁都有迷茫无措,甚至被生活的巴掌扇晕的时候,凑乎是特别容易的事,我们身边就有,凑乎习惯了,你就懒惰得不想多走一步路去看看春天怎样把雪化成露珠,不愿意踩个水坑看看雨水如何欢快地溅得满鞋子,不想打开窗看看离我们几十万光年的太阳如何让那些花儿绽放。

正值花季的大学生,也许用不着去思考生与死的哲理,但是我们需要去思考活着的哲学。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动容,必入其中;欲安思命,必避其凶;欲情难纵,必舍其空;欲心若怡,必展其宏;欲想成功,必有其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a5ab926bd97f192379e933.html

《马原读书报告--活着 余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