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点评

发布时间:2018-07-02 07:36: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中的人物点评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ei2;xie4)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我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曾被关押,但却是无辜的。”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历史上有公冶长的故事,是说公冶长因为懂鸟说话,有一次鸟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头羊,你吃肉,我吃肠。”结果公冶长忘记了给鸟出肠,而把羊都吃了,鸟没东西可吃,就想害他。

  后来又对公冶长说南山有只羊,公冶长跑去,没有羊,只有一具尸体,于是有口难辩,坐了牢。这仅仅是个传说故事,究竟公冶长为什么被关在牢里?就不知道了。孔子认为公冶长坐牢,不是罪有应得,因此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管理者对下属在以前工作中的经历,也要有宽大的胸怀来看,当时下属可能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而获罪,不了解客观原因,就对下属定性,不是好办法。如果你觉得下属,品质很好,能力也很强,就要用手段笼络,别让到手的人才飞了。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南容,说:“他在国家清明时不被废弃,在国家无道时能免于刑戮”,于是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对南容的评价,也是他认为的正道。邦有道,肯用贤人,就出来贡献;否则就修养,闲适。这就提醒老板们,如果管理的方法是无道的,那么好人才也将离开,或者觉得这份工作的薪水还不错,就出工不出力。因在管理混乱的公司里面,非常容易被灭掉,还不如隐藏比较好。

  但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无道的,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有道的呢?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管理的认识,对行业的看法不同,结论也不同。有道和无道,归结成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者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适合自己,适合就留下来,做贡献,别被“废弃”,不适合,就赶快躲开,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谈到宓子贱,说:“君子就象他这样的人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样的德行从那里汲取呢?”

  据记载宓子管理单父以前,和他的老板争取到相当的权力,于是:“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管理者如果有真本事,就要象宓子贱一样,为自己争取到相当的权利,否则自己的主张可能贯彻不下去,然后错误还是自己的,何必呢?没有相当的权力,宁可不做那个职位。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我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是器皿。”子贡说:“我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说:“盛祭祀用品的瑚琏。”

  听到老师评价别的优秀学生,子贡也奈不住了,要老师也给自己一个鉴定。于是孔子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他是器皿,什么器皿呢瑚琏。前面孔子已经说过了,“君子不器”,而这里却说子贡是器皿,不是看低了子贡吗?不是。孔子的君子表示是很高的,他自嘲说自己都达不到。瑚琏是祭祀才用到的器皿,非常贵重,已经是对子贡很高的评价了。

  在史记中有记载子贡的事迹,“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这就是这个不经常使用的瑚琏的厉害!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以利口巧辞见长的,连孔子都常黜其辩,可见厉害。作为管理者要向君子的方向修炼,成为通才,不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方面,但如果没有机会成为通才,还是首先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瑚琏不也是个好的选择吗?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仁而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呢?用快捷的口才来对付他人,常常为人憎恶,不能了解他的仁,要口才做什么呢?”

  孔子对重视口才,有严厉的反驳。他认为只用口才,而不用仁德的人,只能被别人认为是“耍嘴皮子工夫”,并很容易得罪人,被别人憎恶,因此说冉雍要口才做什么呢?

  企业中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口才好,固然很好,但好口才是要长时间修炼的。一旦有了好口才以后,很多人就很得意,“你看我多能说”,而不回反省自己的说的,都是“妇孺皆知”的东西。有一项好本领,不能拿出来炫耀,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与其花时间训练好的口才,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有仁德上。

  你为人很好,别人就会感化和认同,要口才做什么呢?

  [管理译文]  对管理者用口才好坏来评价,是荒谬的举动,花是要看重仁德。如果仁德好了,要好口才做什么呢?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出去当官,他说:“我还是没有很大的信心。”孔子很高兴。

  孔子难道看错人了,怎么认为漆雕开可以出徒了,而漆雕开却否认呢?

  当上司派给你任务时,尤其是要任命你当某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时,不妨谦虚一点,说自己的能力恐怕还不够。老板可能认为你是谦虚,而更家信任你。但也可能认为你没有信心,所以用什么方法来回应就要看是什么老板了。

  如果让你任职,你就去任职了。万一出了错,老板怎么帮你挽回呢?是他派你下去的呀,错误是他犯的,是他看错了你的。所以老板直接派下面的人职务是不恰当的,老板没有了退路。而是要让下面的人自己争取,自己申请,老板表示怀疑,让员工自己来证明自己够能力。这样如果出了问题,老板只是被员工“蒙蔽”了,还有比较大的挽回余地。

  我相信漆雕开过了几天,想清楚了以后,就直接找孔子,让他推荐个好职务,对两个人不是都好吗?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  孔子说:“大道施行不了,就乘着木排飘洋过海,随从我的人大概是由吧!”子路听到了就很高兴。孔子又说:“由这个人比我勇猛,别的方面还要修炼。”

  由有很多优点,其中的勇猛,讲义气更是第一的,所以孔子说“好勇过我”。当老板表扬时,他一般不会当面表扬你的,万一你乘机提出加薪,老板怎么办呢?所以一般都是私下里表扬。做下属的知道就可以了,表现过于高兴,老板可能认为你还不够成熟,又要找机会打击你。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又问。孔子说:“由呀,千乘兵车的国家,能让他处理军务,我不知道他是否仁”又问:“求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呀,百乘兵车的家族,可以让他做总管,我不知道他是否仁。”又问:“公西赤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赤这个人,穿着礼服站在朝堂上,能让他与来宾交谈,我不知道他是否仁。”

  三个优秀弟子,孔子都有不同的评价,但都距最高的标准有差距。管理者也要很清楚地了解下属的特点,谁的社交能力强,谁的沟通能力强,谁的执行能力强,这样才好使用。千万不要求全责备于一人,会很痛苦,而不可得。

  就连子贡这样的人,都没有达到“不器”的境界,而只是个湖莲而已。你手下的人可能只是茶杯、马桶而已了。把手上的人的特点了解清楚,想好如何来用他们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问子贡说:“你认为你和颜回谁强一些?”子贡说:“我那里敢和颜回比?他是闻一知十,我只是闻一知二而已。”孔子说:“不如呀,我和你都不如。”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现在他也说“我和你都不如。”那他为什么还要问子贡呢?这不是明知道故问吗?老板这样问,自有他的道理,可能是看看子贡对自己的看法,可能了解一下群众对颜回的评价,可能是侧面了解一下颜回的缺点,都有可能。而子贡如何来回答,就显示了他的“功夫”。

  从回答上,我们看到他很聪明,知道孔子很欣赏颜回,于是也直接回答不如,而且把自己的放得很低,来突出颜回的厉害,和孔子对颜回教育的得法。得到了孔子的欣赏。下次如果老板让你评价人物时,也要揣摩一下老板的想法,才不会出岔子。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做画,我能把你怎么办呢?”孔子说:“我以前对人是听他的承诺,就相信了;现在我听到承诺,还要看行为。就是因为宰予而改变的。”

  白天本来是工作时间,而宰予不努力读书或工作,而是在睡觉。于是引发了孔子的评论。

  工作中,老板对员工看走眼,是经常的事情。不能相信对方的言论,更要看对方在工作中的表现。表现比言语刚重要。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到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就是。”孔子说:“枨的欲望很强,怎么是刚强呢?”

  这就是成语“无欲则刚”的由来。企业中怎么看待刚呢?员工要不要刚呢?如果员工都无欲,对企业无所求,那就一定很刚,老板怎么管理员工呢?

  做为老板,他想员工很明确地告诉他,要什么。这样他才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的需求,给出不同的管理方法。如果员工让老板猜,老板会很头疼,也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你可以想想一个不要什么高工资,不要什么好发展,不好什么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吗?这不是员工,是想来企业学会了就走的人,或者是商业间谍。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不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管理者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做起。不要好高务远,否则可能走弯路。

  这里子贡就说自己已经修炼到一定的水平,但孔子给予了否认。还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把握。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找同学或朋友去验证法,而不是找老板。找老板直接去验证自己的能力,老板可能以为你要有所求,得到的可能是否定的回答。何必呢?

  老板是不希望下面的人。说出自己的优点的,如果下属说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可能认为下属是骄傲了,于是打击一下也是难免的。而向下面的自谦的说法,可以让老板更开心。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夫子的学问,我们有机会听到;夫子谈性和天道,我们就没有机会听到了。”

  子贡自谦自己的水平比较低,没有听到孔子谈论天道。但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算是和老师关系好,自己  学问又好,能力又强的一个,他没有听到,谁能听到呢?所以这是他在自谦。

上司确实比下属强时,下属说一些言过其实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反映了子贡的特点“善言辞。”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有所闻,而未能实行时,惟恐又有所闻。

  相比子贡的善言辞,子路就有点太老实了。做不到学到的,就不学新的。给员工的训练也是这样,一个没有学会,没有融合到日常工作当中,就不开下一个,这样才真正有用。也要员工一个一个地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而不是一下子贪多嚼不烂。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封为文呢?”孔子说:“聪明好学,不耻于向下求教,因此封为文”

好学是人才基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上,不好学,没有学习的习惯,就一定要被公司淘汰,或只能暂时被利用,而不会被重用。所谓学问就是学回如何发问,养成问问题的喜欢。不管是对比自己强的人,还是比自己弱的人,问都可以让自己学到他们身上的优点。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说子产有四项君子处事的准则:自身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民众有惠,使役民众得当。

  子产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以上是孔子对他的评价,也是做职业经理人的准则。自己要有修养,不断学习,追求进步。对上司忠诚,态度恭敬。为下属争取合理的利益。使用下属时,讲究义气,要合乎道义。

 

  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擅长与别人交往,时间长久了人们仍然敬重他”。

  与别人相处很长时间,别人还不轻视的人一定有真本事,并且道德高尚,近似个超人。俗语都说:“仆人眼中没有伟人。”就是说相处长久了,你的能力已经被对放看透了,对方觉得不过如此,如果自己有机会也可以有这样的成绩。而你的小毛病和缺点被对方看到了,从而别人用自己的优点与你的缺点相比,于是尊敬就不在了。

  所以只有能力真正很强的人,修炼真正很高的人,才能做到“久而敬之。”

 

  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收藏大蔡龟,屋上装饰着山形的斗拱,绘有藻草的短柱,他的见识怎么样啊?”

  臧文仲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天子该有的东西,而他有就是违反了礼仪。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未之;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没有喜悦的神色,三次免职也没有恼怒的神色,过去令尹任内的情况也要告诉新令尹,怎么样啊?”孔子说:“忠诚。”子张说:“仁吗?”孔子说:“还没有达到知,哪能仁呢?”

  子张说:“崔抒谋害了齐庄王,陈文子有十乘马车,放弃了它们离开齐国,来到他国说“如我国的大夫崔抒”,就离开了;来到另一个国家,又说:“如我国的大夫崔抒”,就离开了,怎么样啊?孔子说:“还没有达到知,哪能仁呢?””

  三次被免职而没有不高兴,三次被任命也没有不高兴,还能把政事交接给新来的。这是多么高的职业修养呀。我们看到企业中,因为被任命就得意忘形,因为被免职就闹的事情太多了。就是离开也不好好交接,非要给对方下了套,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真的要向子文学习了,不以物喜欢,不以己悲,居位则忧公司事,不居位还忧公司事。这样的人才是公司真正要用的人,或许这个三个起落就是老板在考虑你呢?还是要沉住气,可能有好结果。其实既然公司决定你要离开这个岗位,闹也没有用,还不如配合一下,还个好名声。

  陈文子不要自己的财产,而是离开了是非之地,到别的地方,看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就又离开了。孔子对这两种行为的评价都很高,但都没有达到最高境界,认为他们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

 

  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反复考虑才施行,孔子听到以后,说:“重复考虑一次就可以了。”

  事情经过很多人,重复考虑是可以的,这是一种做事情的方法。日本的企业用的比较多。往往要上下反复几次,大家都达成一致以后,才采取行动。但缺点是机会容易失去。

  孔子看到这个人是个有判断力的人,于是说他只要多考虑一次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

 

  21、子曰:“甯五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甯五子这个人,国家清平就显露才智,国家无道就表现痴呆。他的才智我是及得上的,但痴呆是及不上的。”

  真是大智慧呀!所以后世有“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到糊涂难上加难。”或者有俗话说:“装着聪明装糊涂。”都是说只要你判断周围的环境不能让你施展自己,还不如首先保护自己,让自己变成痴呆,否则首先受到伤害的是自己。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乡里的后生们狂放而粗略,成绩相当可观,但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裁处。”

  鲁哀公三年,执掌鲁国大权的季桓子去世,接替他的季康子招冉求回去,知道这个消息的孔子于是说了这段话。鲁哀公十一年,季康子在冉求的鼓动下,邀请孔子回到鲁国。

  自己的弟子,不知道如何来管理国家,或管理企业时,要怎么办法呢?孔子的办法是回去,“归与”,做对方的教练和顾问,可能对他的帮助比较大。而冉求也没有直接邀请孔子回去,而是在八年之后才邀请孔子回去,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是担心自己刚上任,老师就在身边,自己做事情不方便?是怕老板看出自己还信心不够,要请老师做顾问?是怕老板看上老师,而炒掉自己?不得而知。

  但作为老师,知道自己弟子有了好出息,也要沉住气,即便为对方好,也不要太早说。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恨因此就希少了。”

  不念旧恶就是恕道。能做到的人太少了,只有象这样的圣人才可以做到。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尾生高贵正直呢?有人来要点醋,他从邻居家那里要来给他。”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必要隐瞒,所以孔子认为他不是很“高直”。管理者也是这样,能做到就是能,否则就是不能,也没有必要隐瞒,否则别人会认为你太虚假。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过于谦恭,左丘明觉得可耻,我也觉得可耻。隐匿怨恨而邀结他人,左丘明觉得可耻,我也觉得可耻。

  孔子倡导的做人是做回自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虽然有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但还是要行得正。所以以上的内心和外在不统一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管理者整天和下属在一起,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能表里不一,否则下属很容易看出来你藏的“小”来。这将影响你的工作,还不如诚实、自然来得痛快。

 

  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回和子路在旁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不遗憾。”颜回说:“我希望不夸耀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想听一下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老者给予他们安抚,朋友给予他们信任,晚辈给予他们关怀。”

  在公司里,所谓的老者安之,就是取得老板的信任,然后老板才能感到安全,也就是老板安之。这是最难的,所以放在第一个的位置上。这需要你不断的努力,才能逐渐争取到老板的信任。

  所谓的朋友信之,就是争取到同僚的信任,同僚才会在工作上配合个给予帮助,你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所谓的少者怀之,就是年轻人,也就是下属能对你怀念,对你感激,这取决于你对他的真心帮助。

  做到了这三点的管理者,就是优秀的经理。

 

  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罢了,我未曾见到能发现自己的过失,而在内心自责的人。”

  我们都是容易见到别人的过失,而不是自己的过失。愿意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而不是改正自己的错误,你真的比别人高明吗?所以孟子说过“人之过在好为人师。”

 

  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十户人家的城邑,必定有像我一样的忠守信者,但不如我好学而已。”

  孔子是在谦虚,象他那么高的修养和水平,一般人怎么可能达到呢?但他也给我们指引出了一个方向。孔子其实是没有老师的,基本上是靠他自己学习。也就是只要坚持思考和学习,就有可能达到孔子的境界。学不必有师,而在有无学习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8deed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7.html

《论语人物点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