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与天人合一

发布时间:2018-07-02 02:12: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园林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园林,天人合一是指导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建设的中坚思想,是自然环境和社会有机思想的巧妙结合和物质、精神双重体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物质寓精神,以有限寓无限,构建一个个以哲理为命脉的精美的文化教育环境,意在给人以无穷的意会和联想,达到忘其美之所在,复又与美同在的化境。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生动的阐释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坚思想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发源于华夏大地先人对保存生命的企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审美选择,最为丰富的自然隐藏着反映基本特征的两大属性。一是整体有机性——任何自然环境均是由相互联系的特质构成的,以及山石、林木、溪流的相互依存。二是片段的完整性——自然环境中任何自然均有其独立的造型,如山寨的岩石、森林的树木等。而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即是以有机整体布局为特点,追求自然和谐之美,师法自然,源于自然,从自然的隐藏中获得灵感与启迪。
我国古代园林布局自由,以表现山水景色的天然之美为主,少见人工雕着的迹象。但是,它决非简单的利用或模仿这些简单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和剪裁,从而创造出精练、概括的自然和典型化的自然。古典园林中的假山造景,并不是附近任何名山大川的具体模仿,而是集中了天下名山圣景,加以自然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意在力求神似。进而以合乎逻辑的思维在历来的园林设计中以求得“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的所在。园林建造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小景的组合也要模仿自然,山景模仿自然的山脉,水景迂回曲折,表现出天然的韵味和雅趣。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园林是模仿的、神似的第二自然。

我国古代园林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注重自然、取法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相通相融的意境和画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人生韵致。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

诗词中描写自然之美的篇章不在少数,其中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写秋天傍晚山村雨后清新、美好的景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苍凉、辽阔的景色;“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写山峦连绵不断、直冲云天的气势。

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想和智慧,其中许多观点超过了现代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现在提倡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而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奉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而我们有些人一谈到古代思想就会与陈腐过时的论调联系到一起,好像传统文化都是落满尘埃的老古董。实际上,科技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并不一定代表先进的思想道德水平;古代文化中也不都是封建残余和落后的观点!如果不认清这点,无视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尊重客观规律,逆天道而行、急功近利、善恶不分、暴殄天物,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提高民族素质。

人从自然中来,是自然界千万物之一,科技、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另人类脱离自然而独存。人类源于自然,因此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这一点上,请不要盲目自信,傲慢地守在狭隘的现代里,还是多学学古人的智慧吧!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和韵律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园林中的参差布局,虚实对比,组成园中有园,变化的空间序列成为旋律上的起伏收敛。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不觉其小,大园不觉其旷。尤以占地较小的园林,藉助于引景、借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变化无穷,犹如一幅幅构图完美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其纤细雅致,堪称人间一绝。中国的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亲和,使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于有限,达到物我两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发。天人合一宇宙观、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在中国园林创作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展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0437e281c758f5f61f67dc.html

《中国园林与天人合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