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郑和远航》苏教版(2)

发布时间:2019-04-10 10:29: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 郑和远航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叙事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列数字的作用以及详写、略写的写作手法。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总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有志者成

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

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

2、揭题: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伟人——郑和,以及他的伟大壮举——下西洋,也说——郑和远航。板书课题。

3.人物简介。

二、初读课文

依次出示课件:

1、扫清拦路虎(读准字音)。

桅杆wéi gǎn 魁梧:kuí wú 炫耀xuàn yào 瓷器cí qì 珊瑚shān hú 鬓发bìn fà 码头 派遣pài qiǎn 拳头quán tóu 赠送zèng song 撕裂sī liè 范围

2、读顺四字词。

人山人海 迎风招展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无处可逃

3、解词有方。

1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幼,争相到海边观看。(想像生活情境+拆词法等)

(2) 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联系句子+拆词法)

(3)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反义词法)

(4)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联系句子+拆词法等)

4、初读读文。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郑和几次下西洋?课文着重写了哪一次?

2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解说——历史意义

出示第7段:读一读这节,看写了郑和远航的几点意义?(生读课文思考)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3)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师:其实,郑和远航有四点意义。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3)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4)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师:每一点都能用一个词语去概括。比如说第一点,我可以用“达到顶峰”概括。其余3点你能不能也用四个字的小标题写出来,在书上标一下(白板上指导)。

  生: 2顽强拼搏 3开阔眼界 4促进交流

  其他:探索精神 顽强拼搏 促进交往 文化交流 友好往来 增进友谊。

师: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的确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之广体现在哪里?(图片对照)时间之长体现在哪里?出示课文第6段。

规模之大体现在哪里?

四、精讲——规模之大

出示课文1-3段,思考:规模之大体现在哪里?

第一段:“随行的有水手……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第二段:默读第二段。

第一问:这一段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列数字)圈出来,列举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船大)

第二问:列数字有什么好处?(非常具体地说明规模宏大,具有说服力)。课件出示去掉数字的段落与原段作比较,再次体会列数字的好处以及列数字也是一种细节描写。

第三问:“宝船”加双引号表示?哪些船被称为“宝船”?为什么称为“宝船”?(高大、装备先进)图片对照。

第三段:你们觉得这一段有体现规模大的词句吗?

【备用资料】 

郑和远航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宝船中的“巨无霸”有138米长,56米宽,载重量为2500吨,排水量达3100吨,大型宝船仅舵杆长11米,舵叶达6米高。不愧称它们是“宝船”。

为什么只写第一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c51cd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6.html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郑和远航》苏教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