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概念-定义-定理

发布时间:2020-04-25 05:52: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五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概念-定义-定理



小学五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概念,定义,定理

(包括小学升初中以及部分初中的)

公式集 一般运算规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 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 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作效率

6 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 b: h: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 面积 a h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 面积 a h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 面积 C 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2=大数 (-)÷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 小数+=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盈亏问题的公式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4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5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6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7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8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角的内和=180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 ,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单位换算: (1)1 公里=1 千米 1 千米=1000 1 =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2)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3)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厘米=1000 立方毫米

(4)1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 1 公斤 = 1 市斤

(5)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666.666 平方米

(6)1 =1 立方分米=1000 毫升 1 毫升=1 立方厘米

4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面积 单产量=总产量÷面积 面积=总产量÷单产量

5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 一年=四季度 一年=12 一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季度=3个月 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 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 一天=24小时 一小时=60 一分=60

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个月)

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个月)

6特殊分数值(记住后,能加快做题速度)

1/2=0.5=50% 1/4 = 0.25 = 25% 3/4= 0.75 = 75%

1/5 = 0.2 = 20% 2/5= 0.4 = 40% 3/5 = 0.6 = 60% 4/5= 0.8 = 80%

1/8 =0.125=12.5% 3/8= 0.375 = 37.5% 5/8= 0.625 = 62.5%

7/8= 0.875 = 87.5%

7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 a×c - b×c=c×(a - b) ▲除法性质:a÷b÷c = a÷(b×c) ▲减法性质:a b - c = a - (b + c)

8解方程定律: ◇加数 +加数= ;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9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10整除

如果ca, cb,那么c(a±b)

如果ba, ca,(b,c)=1, 那么bca

如果cb, ba, 那么ca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11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71113)的倍数。

17(或59)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数。

19(或5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数。

23(或29)的倍数的特征:末4位与其余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去除大于3的质数,结果一定是15

12奇数与偶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奇数偶数

13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纯小数:个位是0的小数。

带小数:各位大于0的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无限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到无限位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如3. 141414……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14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3:6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k / x = y

15分数(一定记住)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16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做题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做题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做题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换算。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 ,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 积相加,结果不变.: (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 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 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 χ 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 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 ,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 ,分数的大小 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初中数学定理,定义,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 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 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 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 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 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 ad=bc 如果 ad=bc,那么 a:b=c:d wc /S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 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 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 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 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 距相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 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 L 和⊙O 相交 d②直线 L 和⊙O 相切 d=r ③直线 L 和⊙O 相离 d>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 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 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 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

137 定理 把圆分成 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 n 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 n 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 定理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成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2 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 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 k 个正 n 边形的角, 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 因此 k×(n-2)180° /n=360°化为(n-2)(k-2)=4

144 弧长扑愎 剑篖=n 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n R^2/360=LR/2 146 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86676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1.html

《小学五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概念-定义-定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