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18 07:4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师出高徒
——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的师承关系及启示
摘要本文运用表格及内容分析法通过对近百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师承关系的案例剖析,论证优秀的导师在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上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解析导师所引领的方向,并由此反思中国至今无缘诺贝尔奖的缘由,以期可以取人之长,补给之短。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承关系 科学精神 学术态度 教育体制
在科技的蓝图中,他们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学的星宇下,他们是最璀璨的明星。回望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百年长河,我们在仰望甚至钦羡这些科学精英们的科技成果时,会惊奇的发现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之间存在许多师生关系,从有些著名的大学甚至是实验室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精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的师承关系再次证实了“名师出高徒”这一科学人才培养规律。
通过对1948-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师承关系的整理与分析,我制作了相关表格(见附表一)在这段期间内,共有132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具有师承关系的有29人,占总得主的22%左右。从这张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1948-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具有师承关系的美国占绝大多数,总数的65.5%,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美国教育方式及体制的成功,天才的创造需要适合其成长的土壤。当然,这张表格足以证实一位优秀的导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材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193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恩里科•费米,他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发展了量子理论。然而,费米给予整个世界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及他所领导的学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而且还在于费米创造了一种及其高效的科研活动的模式和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教学方式,培育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在内的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研究量子电动学基本原理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施温格,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三位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被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的卢瑟福更是培育了包括卡皮查在内的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突破了世界纪录。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深思,名师何以出高徒,而中国又为何至今仍与诺贝尔奖无缘?




一:名师何以出高徒?
导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来说,导师不仅是行为榜样,更是激励者、知己、甚至是灵感之源。相对于普通导师,名师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识渊博,阅历资深,经验丰富,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于一身。 2.名师往往高瞻远瞩。他们处在当代尖端科学的最前沿,掌握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直觉,对于他们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该学科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因而能指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前瞻性科学研究,学生可以从导师那里了解到在该领域创新的关键点,避免许多弯路。这就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如“科学上的鳄鱼”卢瑟福,他永远“处在波浪的峰巅上”,善于在研究的突破口上选择课题,指导学生攻克难关,在放射性理论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学风民主,学术氛围自由,要求严格,尊重学生的志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比如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认为那些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而又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的人,在民主学风和自由气氛中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几率更大。名师注重学术自由,要求也极为严格。例如有诺贝尔奖孵化基地之称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对学生的训练非常严格,凡实验必须准确无误,凡推理必须立足于坚实可靠的事实。无根据的猜想和无补于实际的空谈,在这里是被鄙视的,逢实验考试,学生都要带饭进去,在里边工作两个白天一个晚上,认为只有这样严格训练,才能打好基础,稳步前进,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4.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拼博精神、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1)名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以求知、求实精神探索科学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正确评价本人及他人的学术成果。2)名师更注重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卢瑟福认为,他的实验室“应当是一个用起源性的研究获得新知识的中心,一个活跃的中心。”他教育助手和研究人员“不要羡慕或忌嫉别人的地位和工作”,而要依靠自己的切实努力去做出成绩。3)名师的伟大不仅在于创造科技成果,更在于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培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44e11c33687e21af45a963.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