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04 10:3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探索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省教育厅成立了课题组,专题开展“四川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该项目被列为2011年度四川省政府政务调研重大项目。在课题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的带领下,课题组深入成都、眉山、资阳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6次,问卷调查98个县级教研室、58所学校,发放并回收问卷3546份。

一、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改实施状况

(一)课改工作倍受重视

抽样调查显示,88.7%县(市、区)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和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普通高中课改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为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工作提供保障100%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高中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管理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同时,学校成立了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科学整合和挖掘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强制度建设、搞好社会宣传提供支持。

(二)课改工作有章可循

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建章立制,有序推动课改工作。问卷显示,91.8%的县(市、区)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75.0%的学校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细则;72.7%的学校制定了学生学分管理办法;64.9%的学校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49.1%的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在实地每一所调研学校,我们都能收集到学校提供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三)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做好课改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91.7%的县(市、区)组织了本级课改教师培训,60.7的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校本培训(专家讲座、全校教师课改培训等)。各学校积极探索培训途径,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做法主要有:一是依托国家、省级通识培训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组织课改年级教师全员参加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二是依托市州培训,帮助级教师进一步把握课标、准确理解新教材;三是组织教师积极走出去,到先行课改省(市、区)和学校考察和学习,汲取、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四是依托本地本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在校本研修中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四)课改理念初步体现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明显转变,素质教育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氛围显现。多数教师能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就学习内容提问和发表自己观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对问题“老师在课堂上鼓励你提问吗 51.0%的学生回答“经常”,对问题“学习中老师鼓励你提出自己的观点吗? ”,53.2%的学生回答“能”。

2.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指导,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此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如:52.9%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使用案例素材”, 50.7%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课后查阅学习资料”。

3.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良好。问卷调查“您对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表明:5.9%的教师理解和掌握得“非常透彻并能体现在教学中”,50.8%“能够将部分理论联系实际”,41.5%“理解基本理论”,只有1.9%“完全不理解”。达到98.1%的教师明白和逐步在努力落实新课程理念。

4.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课程目标,即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学生问卷显示,“你认为对你终身发展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学生选择“交流合作”、“实践能力”、“知识与技能”、“责任感和道德”、“创新精神”、“身心健康”、“人生规划”的比例分别是77.4%76.5%73.9%72.9%71.5%70.5%69.5%,这反应了今天的学生与社会有较好的接触和了解,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79.6%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开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为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奠定了基础。

5.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基本适应新教材的变化。问卷调查“您对所新教材适应程度如何?”表明:8.9%“很适应”,80.3%“基本适应”,8.2%“基本不适应”,只有2.6%“不适应”。基本不适应和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的逻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部分教师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6.教师的学生观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们大多能够认识和赞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能够适应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变化和氛围。问卷调查“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理解学生的信息状况?”表明:24.2%“课堂提问”,31.1%“批改作业”,17.7%“询问学生”,21%随堂小测验 6.1%期中期末考试这也是十分可喜的变化,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而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问卷调查“您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表明:49.6%“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28.1%“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6.8%“其他(访谈、座谈、成长记录袋) 只有8.4%的就是只依据“考试与测验成绩

从上述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我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良好,教育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加强课程建设和组织制度建设,落实教师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课改实施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课改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课改在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课改实验进程中,特别是在起始阶段,难免会感到一些困惑,出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

(一)县级课改经费不到位,教学设施、师资配置不适应

课改专用经费是顺利进行课改的基本保障。县级教育部门调查问卷显示,38.1%的县(市、区)认为制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经费,50.0%的县(市、区)没有设立课改专用经费。由于课改专用经费不足,31.9%的县(市、区)认为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费用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32.3%县(市、区)认为学校新增功能教室和教学场地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22.9%县(市、区)认为图书和影像资料费用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学校问卷显示,58.9%的学校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

教师的配置到位,是学校能按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问卷结果显示,46.4%的县(市、区)认为制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师资,23.2% 学校认为师资配置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42.9%的学校没有通用技术专任教师。

(二)省级课改方案落实不力,学校未“开齐开足”课程

由于师资、场地等所限,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中有关课程、课时安排进行排课学校问卷显示,未开设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学校分别占7.1%26.8%39.3%23.8%

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学校中,部分将其内容设定为“学科延伸”,实际上是大幅度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转移给了高考学科,这使得课改的一大亮点未很好地得到体现。

(三)学校普遍将课改与高考对立,课改实施举步维艰

虽然学校校长均能够认识到进行课改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校顾虑新高考,不敢放开手脚搞课改,部分学校从高一起就按过去应付高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极大地影响了课改的质量。

新课程高考怎么考,是学校和教师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制约课改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我省适用于高中课改的高考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害怕课改没取得成效,高考又出现滑坡,对教材的整合和拓展目标不明确,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从而束缚了学校、师生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此情况下,教师们或出于经验,或出于保险考虑,不按课标、新教材和省里的学科指导意见组织教学,而是可延伸就延伸,能拓展就拓展,生怕有所遗漏,有的老师甚至将旧教材有而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将新教材已淡化的内容仍按旧教材的要求进行强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增加了教学任务,导致课时进一步紧张。

(四)观念转变困难重重,传统教学方式仍然盛行

尽管教师们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但是,课改的新理念难以被老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 教教材的现象极为普遍,没有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而出现“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学生问卷显示,47.7%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以上,34.1%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左右。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三维目标不能有效落实,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机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就受到影响

(五)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学业负担有所增加

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感到学生对高中课程改革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普遍反映学习任务加重。由于大部分教师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人为拔高教学要求等原因,学生普遍感到身体疲惫,压力大,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焦虑感。学校问卷反映,认为课改后,学生的学业负担与以前相比,认为“基本没有变化”的占22.8%,“增加一些”的占36.8%,“增加许多”的占17.1%学生问卷反映,学生每天做课后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的占29.8%3小时左右的占12.5%3小时以上的占11.8%;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内的占62.3%(其中6小时以内的占31.3%),离国家规定的高中生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很大差距。

(六)多数教辅与新课改不相符,与新教材配套

当前教辅市场上,打着高中新课改旗号的教辅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情况较杂乱,没有统一的管理,质量无从保证。这些教辅的内容往往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与新教材相差甚远。有的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仍有相应的习题;有的以后才会学习的内容,甚至是高三的内容,也放在了高一年级;还有课标和教材明明没有要求的难度,也在习题中要求学生达到。学生问卷显示,56.1%的学生反映所使用的教辅“偏难”和“很难”。学生使用的教辅过多过滥,教辅习题偏难偏旧偏多,教辅价格偏高,既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难免在教学中拓展和加深,提高教学难度要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深化推进课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新课程所需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尽快建设通用技术等学科所需的实验室。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解决新课程所需的师资问题。

(二)严格督导评估

省上出台的课改文件是正确实施课改的保障措施,属法规性文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更改。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督导评估,要求学校依法实施课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减课时、随意变更课程内容、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等违规行为,并造必要条件,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校评价机制,确保课改正常推进。

(三)加快高考改革

加快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高考改革研究,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发挥高考服务于课改的作用,消除部分师生把课改与高考对立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四)加强教指导

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教研,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对教材的分析讲解,提供更多的示范课、教学设计和课例研究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发挥教师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的功能,使教师们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加强专题调研,深入基层、学校和课堂,了解情况,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对课程实施提供具体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1d3ad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b.html

《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