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原则优化策略一再谈班级读书会的有效推进

发布时间:2016-09-11 19:41: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编者按

如何有效推进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是推广儿童阅读有效的形式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小语界对这一命题作了持续、深入的探讨研究。本刊曾于2011年组织发表过专题文章。为满足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学习关注的需求,本刊特约请特级教师倪宗红组织了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口倪宗红

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个阅读总量呢?班级读书会成为目前推广儿童阅读有效的形式之一。

所谓“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一、心随“读”动,渐读渐进:班级读书会的推进原则

班级读书会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班级读书会内容更集中,或共读一本书或聚焦一个主题:组织程度更高,主要成员是彼此熟悉的师生,阅读进程有计划,交流时间有保障;教师往往或显或隐地成为读书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为避免使班级读书会流于一般阅读课的形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激趣为先,循序渐进。

(一)“悦读”为先,更具魅力

诸多儿童阅读推广者,都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然生来“好读书、读好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而设法让学生捧着书本“读”起来,是第一要务。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①每天确定一段“班级阅读时”,15~20分钟为宜。②初始,教师(学生轮流)大声读给学生听,坚持读。③学生个体默读,逐渐取代听读。④默读前,事先选定(或指定)一本书,中途不能更换。⑤留下35分钟自由交流。每人一句话,不作定性评价。以上做法适用于班级读书会起步阶段。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只有写,才会写。”读书亦是如此,只有读,才会发现阅读是美妙的事情。

阅读引领时,教师必须保持一颗柔软的童心。书籍(书目)的确定,可否邀请学生参与,听听他们爱读什么;读书会的组织,可否让爱读书的学生与教师携手主持;话题的拟定,可否由学生先行提供,教师(师生)加以删选、整合;活动的策略,尽量增加一些游戏、趣味的成分……如果说这些还是属于形式的东西,那么更重要的是解读书籍,不仅要顺着作家、作品的“肌理”,还要多一些儿童视角,不要让儿童阅读承载过多的教化的作用。如解读《鳄鱼哇尼》,学生关注哇尼的可爱、故事的搞笑,甚至认为哇尼总是给他人带来麻烦,而教师非要学生明白“它做事很有毅力,遇到困难从不放弃”!相比之下,学生们的解读多率真,多趣味啊!经教师一解读,趣味盎然的绘本阅读成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只有了解、贴近儿童阅读心理,才能让儿童贴近阅读。

怀抱儿童情怀,营造阅读氛围,引领学生主动地捧起书本,卸去一切不该有的压力,浸润其中。相信学生们定会从不会阅读走向善于阅读,从蜻蜒点水式阅读走向别有洞天式阅读,从不喜欢阅读走向热爱阅读。

()多元共生,更具张力

理想的班级读书会应该是不同风貌的。创意、多元的读书会形式与评价,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能吸引学生用心投入。

读书会的经营形式,常见的有导读、欣赏、讨论这三种卓有成效的课型。然而,读书会的组织形式一旦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必将失去其不同于课文阅读的生命活力。除集体导读,还可以协助先行阅读过的三五个学生举办个人读书观点报告会,激发大家的阅读欲望;除聚焦讨论,还可以请每人结合阅读过的书籍推荐一本好书,创意撰写书单、环境布置书单、自主巡回阅读、票选十大好书;除眼看(阅读)、嘴说(交流),还可以在自由阅读一本或若干本共读书籍后开展读书游园会,要求每人、几人甚至亲子合作设计一两项游艺活动,或猜谜,或朗诵,或形体造型,或按要求绘线路图、表演哑剧……多姿多彩的读书会形式,定能丰富学生的心灵,开启多元的思考向度,培养各种实践能力。

班级读书会的阅读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主动地、多样地阅读上。在阅读量方面,可以实施差异性评价,让学生按照各自的阅读能力确定每学期的阅读总量,一般高年级可分为10万字、15万字、20万字三级;在阅读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可以开展档案袋评价,一般档案袋里要有以下几类材料:个人学期阅读计划(含明确阅读总量、选择阅读书籍)、每周阅读进程记录、个性化的书籍阅读单、学期自我评价等。在阅读成效方面,可以采用激励性、模糊性评价,如读完一本书的奖励“书迷卡”,能提出35个问题的奖励“一休卡”;一学期读书最多的是“读书大王”,提问多的是“读书小博士”;热爱抒情类阅读的颁发“冰心奖”,热衷哲理类阅读的颁发“鲁迅奖”……

()循序渐进,更具活力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故而儿童阅读推广者,必须事先设计一个由浅到深、先扶后放的班级读书会推进方案,绝不能企望一步登天。

首先,阅读书籍的确定要与儿童阅读心智相匹配。第一学段可以侧重于选择使用儿童语言的读物,如绘本、儿歌、童谣、短诗、浅显的童话与神话;第二学段渗透、增加些逻辑思维的内容,如寓言(成语)故事、名著简体本、漫画、自然科学;第三学段逐步扩大阅读涉猎,丰富其精神领域,如儿童文学、人物传记、散文、诗歌、中外名著与历史。

其次,班级读书会的设计应该是进阶性的。实施读书会伊始,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逐步推进到共读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系列阅读,最终引导学生各自走向主动阅读、自由选择的王国。与之对应的读书会课型,也可以先以带读为主过渡到导读为主,再推进到主题讨论为主。

随着学生阅读经历的丰富,逐渐添加“辅食”,使其“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更强大。而教师也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丰富班级读书会的经营策略,鲜活自我。

综上所述,“悦读”应该是班级读书会的起点,也是终点。

二、因地制宜,融会贯通:班级读书会的推进策略

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教师有了班级读书会的经营理念,还要努力提升读书会和学生阅读的质量。这就涉及推进班级读书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阅读策略。只有不断发展、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努力超越单一的个体阅读和孤立的单本阅读,联结“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各维度,才能实现班级读书会效益最大化。

(一)因地制宜,各有偏重

世上本无现成的阅读策略,不过是读书者将自已的阅读过程及经验加以提炼,升华为“策略”。儿童阅读推广者本人必须是一个儿童阅读爱好者,还要善于观察、收集更多人的阅读经验(包括自己的),将之提炼、上升为可教可学的阅读策略。

1.不同的年龄学段,策略应有所侧重

从阅读态度看,低中年级可多一些“原型阅读”,即以理解书本要点、获取信息为目的,主要是了解“书中写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阅读《西湖民间故事》,运用绘制西湖景点路线策略,挑选相关故事,畅谈民间传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可多一些“批判性阅读”,即不仅要了解读本传达了什么信息,还要对作品进行省思、判断。如聚焦《西游记》某个章节进行影视、青少年版和原著的对比阅读,组织学生探讨:“你发现影视、青少年版本书籍和原著中,有哪些不同?你赞成导演(编者)这样的改编吗?”

从阅读方式和交流形式看,低年级以听、读、说、演、喝为主,尽量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中年级以默读、浏览、跳读、回读、细读为主,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高年级以倾听、欣赏、讨论、分享、展示为主,努力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调整并寻找适合个人的阅读策略。

2.不同的阅读阶段,策略应有所变化

阅读前,教师可以采用意见调查、对照表、语意图(概念图)、封面(目录、作者、插图等)预测策略,吸引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浸润书中。阅读中,可以通过预测求证、自我提问、响应日志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中断、提醒和调整,调动阅读注意力,关注情节、细节与前后关联等。阅读后,教师可以借助情节梯、文学地图(人物关系网)、阅读记录单等,引导学生重读、梳理、比较、查阅,深化阅读体悟。

总之,班级读书会的阅读策略,是因书、因班、因境而异,丰富多元,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策略、技巧在初学时总是生涩的,只有在“读”中融会贯通,发展为阅读习惯与能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巧妙融合,让“1”大于“1

1.贯通课内阅读,提升语文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论是书目的制定,还是策略的选择,儿童阅读推广者要有主动与课内阅读贯通的意识,让课内习得的方法与能力在真实阅读中实践运用,让儿童阅读成为教材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两者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贯通课内外的主线可以是人物、文体、阅读能力(方法)等等。比如:聚焦“童话单元”,开展“推选最优秀童话作品”的主题式班级读书会,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研读一本童话,甚至海量阅读童话,从而更真切地感受童话的特点:聚焦“复述故事单元”,教师放手学生自选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采用复述性阅读策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形成复述能力;学习概括小标题之后,聚焦目录,让学生将书籍的章节式目录改编成标题式目录,既能厘清作品内容与结构,又有助于提炼、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对于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浏览背诵等这些课内阅读强调的阅读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当用则用,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2.融合作品个性,渗透文体意识

每种文本都有可循的阅读模式。按照文体的阅读图式切入,能提高阅读效率,还有利于培养阅读经验。再者,作者选择什么文体,必然要充分考虑表达内容、表达对象、表达效果,并将其显示于文章的外在形式。例如,冰心用通讯散文讴歌母爱、童真、自然,鲁迅用小说反思国民性。因而,作品的文体必然隐含着作者某种个性化的表达意图。在儿童阅读时,指导学生发现作品的文体信息、积累一些文体的阅读经验、形成解读不同文体的阅读图式,应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聚焦“鹦鹉螺号”的结构设备功能,讨论“作者的哪一点设想令你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哪一点设想又让你觉得极具科学性?”使学生明白科幻小说的幻想是建立在科学性和预见性基础上的。再如蒋军晶老师执教<孔子的故事>,侧重启发学生思考:“这本书的真实性可能是多少?从哪些细节中看出这本书是真实的?”帮助学生综合各种阅读信息,发现纪实性传记的特点。

不同的文体,其阅读策略应有所不同。读小说,找环境、高潮、巧合,揣摩人物形象;读诗歌,找诗眼、意象、留白,领悟表现手法;读戏剧,找场景、冲突,品味人物台词;读传记,找生平、事迹、精神,思索借鉴之处;读论述文,找观点、事例,探讨论证方法。

3.联结实践体验,纵深阅读视野

提高班级读书会的效益,还必须加强阅读与生活实践的联结。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化的学习方式,激活儿童阅读,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堆中抽身出来,主动将学习触角伸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这样才能赋予儿童阅读生命力和生活力。

以《昆虫记》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长时间观察螳螂、萤火虫、蜘蛛这些昆虫,并撰写观察记录之后,推荐阅读《昆虫记》。在读书会上,教师与学生共同重读“蛛网的建筑…蜘蛛的几何学…蜘蛛的电报线”这几个章节,充分交流:“法布尔的哪些举动或是发现,是你未曾想到或是注意到的?你有哪些法布尔没有写到的做法或是发现呢?”这一话题讨论,促使学生更认真深入地感悟作品,更积极真实地省思自我,也使学生明白阅读要借助自我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

这种儿童阅读与实践体验互为彰显的学习方式,必能让学生获得对世界更为丰富多样的认识,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d70403770bf78a642954ee.html

《把握原则优化策略一再谈班级读书会的有效推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