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1

发布时间:2020-06-17 09:0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高人为峰 只要肯攀登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将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

  山高人为峰,是人的雄伟梦想,但是,必须经过肯攀登的艰难,才能实现。

  一波三折,取得胜利,不容易。5月6日, 30多名队员当日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8日一早,当他们攀登到海拔6700米处时,发现攀登路线上积雪比较深,有流雪的危险,所有人员撤回前进营地;18日12名攻顶队员预计在5月22日登顶,21日前方传回消息,因天气原因,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雪深过米,登山队决定撤回6500米前进营地; 24日,经过休整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出发,向珠峰顶峰发起第三次冲击。最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一行人不负众望,如愿站在珠峰最高点,圆满完成了本次高程测量的登顶任务。前进道路总是艰难曲折的,唯有坚持目标,坚定前行的人,才能到达巅峰。

  攀登顶峰,中国谱写“肯登攀”传奇。1960年,成立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仅有24岁的中国登山队,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珠峰。当时,包括著名登山家马洛里在内的英国登山人,多次折戟于此,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可能性近乎为零。但是,中国登山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关键时刻,人梯攀爬,队友屈银华不忍心穿着满是钉子的高山靴踩在队友肩上,于是毅然脱下靴子,又脱下打滑的鸭绒袜,脚上只剩下一双薄袜子。为此,付出了十个脚趾被冻伤切除的代价,那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能上,已经没有退路,就是死也要死在顶峰。”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顶珠峰,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重温这个壮举,我们为中国的英雄不怕艰难的精神自豪。60年后的5月27日,中国的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再一次站上世界之巅。他们留在珠峰上的脚印,为人类进一步了解珠峰铺平了道路,中国人与“世界最高峰”的故事必然翻开崭新的画卷。

  忆往昔,我们无限自豪。今天,我们再次登上巅峰,依然让人振奋。据悉,此次为珠峰“量身高”,运用到了多种“黑科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国产设备全面担当本次测量任务,运用到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我们将再次测量世界的最高度,这是责任,这是担当,这是中国人民再次做出的世界贡献。

  攀登世界高峰,测量世界最高度,不仅仅是攀登,不仅仅是测量,更折射的是人类一种探索精神,勇敢精神,创新精神,攀登世界最高峰展示的是人类的一种伟大力量。登顶成功后,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评价说,队员无愧英雄称号,的确,他们是英雄,是中国的英雄,是世界的英雄,是人类历史的英雄。

  向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英雄致敬!

向上,向上!

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个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地方,即将迎来其“身高”的历史性更新。

  这次测量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年来,珠峰高程测量经历了从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到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的转变,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次登顶成功后,登山队将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然资源状况……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这次登山队登顶珠峰测高,是勇气和毅力的体现,也彰显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次测量丰富了登山精神的时代内涵。60年前,在海拔8600米左右的“第二台阶”处,消防员出身的登山队员刘连满甘当人梯,帮助三位队友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45年前,中国测绘队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方式,并将觇标竖立在了珠峰峰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这种测量工具带到珠峰峰顶;15年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西藏登山队配合下,再次开展了珠峰高程测量,精确测定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今天,新一代登山人再次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之巅,再次将祖国至上、团结无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生动展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也以更加安全、科学、环保的理念和行动丰富了登山精神。

  一次又一次向上发起冲击,一次又一次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只要山在那里,登山勇士们的登山精神就始终在那里。人类与地球之巅的追逐,还将进行下去。向上,向上!让我们把困难踩在脚下,接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

攀登!永不止步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27日成功登顶测量。这一成功背后,凝结着新时代测绘、登山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精神价值。

  这是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自觉行动。面对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测量登山队员舍生忘死,顽强拼搏。“光荣!不怕吃苦!”这份光荣感正是源自他们心底对测绘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有信心!一定登顶!”信心和底气展现了他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这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生动宣誓。受天气影响,登顶测量日期一再推迟,但队员们从未放弃,而是坚持训练,矢志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无论什么样的风霜雨雪,都无法阻挡队员们攀登的脚步。

  这是团结一致、攻克难关的精神守望。珠峰登顶测量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离不开气象、通信、医疗、后勤等部门的协调和保障,离不开队员们的互相鼓励。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这是为人类勇探索创未来的责任担当。珠峰,地球之巅,其高程测量一直是人类认识地球的关键之一。历史上,多个国家的探险者和测绘工作者都曾为准确测量珠峰高程贡献过力量。今天,我国测量登山队员再攀珠峰,用更为先进的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测量,必将刷新人类认识世界的高度。

  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目标的壮丽,更在于过程的精彩;精神的崇高不仅在于成功的激励,更在于坚守的意义。历史将会铭记测绘登山工作者的坚持与付出,他们为世人刻下一座闪亮的精神坐标。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国梦想、中国精神。

再登珠峰之巅彰显砥砺前行精神力量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

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之巅,全民沸腾。巧合的是,45年前的同一天,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首次将觇标带至峰顶,测绘人员根据交会测量原理,推算出珠峰高程为8848.13米。从此,8848.13米这个数字,影响了世界数十年。

实际上,早在60年前,中国登山队员就穿越了被国外登山者称为“鸟都飞不过”的“死亡的路线”,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人为什么要对珠峰一登再登、一测再测呢?

珠峰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挤压一直在进行,导致珠峰的位置和高度一直处在变化中。2015年5月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珠峰的高度。重新测量珠峰高度,有着现实的客观需要。

珠峰自然条件恶劣,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直升机无法在峰顶停留,测量型无人机无法在峰顶飞行,也没有机器人顶峰作业的经历。为使测量数据更可靠、更具说服力,专业测绘人员登顶,是最好的选择。

从科技发展来说,近些年来,珠峰测量技术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此次珠峰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重测珠峰高度,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一堂生动的国民科普课。

再登珠峰之巅,更彰显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从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式启动,到5月6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式出发,再到成功冲顶,历时近一个月时间。登山队员克服了大风、降雪、坡滑等无数障碍和困难,经过三次突击,站上了世界之巅。中国登山队员再登珠峰之巅,展现了为国测绘、为国攀登、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全球最高峰,对珠峰高度的重新定义,是中国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象征,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中国人征服珠峰的过程,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一次又一次,我们直面风浪和挑战,一次又一次,我们向极限发起冲击。有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在,再高的山,我们也能登顶,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不断奋斗迎难上

5月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历时8天的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两会虽然闭幕了,一些艰难的任务尚未完成,一些难题还待破解。

“难”,今年的一个高频字。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也多次提到这个“难”字,“最难啃的硬骨头”“湖北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等。面对这么多“难”,怎么看?怎么办?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只有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

我们常说,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前进道路上,“难”将是常态。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也从不会一帆风顺。回首过往,无论是面对革命年代的生死考验,还是改革开放中的筚路蓝缕,我们从未轻松过、容易过。正是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畏难的拼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才一次次化难为易、化危为机,推动中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当前,我们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具体到今年,我们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难关需要攻克。

越难,越要迎难而上。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一味害怕困难、回避矛盾,各项工作将停滞不前。相反,复杂形势下,如果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一定能在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中国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在与困难较量。从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各种信号看,尽管遇到暗礁险滩,我们的国家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继续坚定秉持新发展理念……一言以蔽之:很难,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

越难,越要空前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传唱了几十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其中蕴藏着中国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两会后,我们开启新的征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凝聚“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越需要激扬“干在一起”的团结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就在今年两会期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终于登顶成功,站上了世界之巅。这一壮举,令人感动,也让人们更加坚信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更加坚信14亿人团结在一起,不断奋斗迎难上,所有的“难”将是破浪前行的动力和导向。

无惧风雪 不止攀登——记2020珠峰高程测量

万年之峰,耸立世界屋脊。

庚子夏初,决战地球之巅。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举世瞩目,期待中国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

珠峰见证——一群顽强、乐观、奉献的勇士,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拼搏到底的勇气,战高寒、克缺氧、斗风雪,不登顶,誓不休。

时代见证——与时间赛跑,与压力抗争,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拼搏,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测量,标志着2020珠峰高程测量取得关键性胜利。

守护地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高天厚土。珠穆朗玛,世人敬仰。

2020年4月30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中国庄严向世界宣布: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

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此次测量也是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之后,我国全面开展的首次综合珠峰高程测量活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所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这次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目前在国际上仍存争议,中国测绘科学家应当在珠峰现场,给世界一个答案。”

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在板块的碰撞中隆起。这座依旧在剧烈变化的年轻高原,仍在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

“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启动区,塑造了当今亚洲或北半球的气候环境格局,其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解释,“而珠峰高程数据对探究青藏高原的变化,是重要的支撑。”

只有更深刻地了解,才能更深切地守护。

2004年,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近年来,珠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此次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测量过程中,生态环保理念贯穿营地的每一处,扎根在每名队员心中——

在营地,厕所采用环保型材料,粪便被干粉式除臭剂加速降解;

每个帐篷里都摆放垃圾桶,队员们自觉把垃圾丢到桶里,整个营地及帐篷内见不到被随意丢弃的垃圾;

所有高海拔营地的生活垃圾都将被转运到大本营分类处理,测量登山队员甚至被要求携带尿壶……

“越向上,越有种敬畏之心,深感保护这片净土的责任更重了。”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队员陈新超告诉记者:“只有了解清楚珠峰,才能更好地保护珠峰。”

登临生命禁区

在藏语中,“珠穆”有“女神”“仙女”之意,这座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高大雪峰并不容易亲近。

山脚下海拔四五千米的工作环境,山体上变幻无常的天气,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测高勇士们的意志。

知难而上,只为不辱使命。

“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暴风雪。”从海拔7790米的一号营地下撤后,国测一大队队员王伟擦着脸上的雪水和汗水说道。

为赶上5月22日的冲顶窗口,20日当天满27岁的王伟和队友们顶着十级大风和强降雪,闯过了海拔7500米、有“大风口”之称的攀登路段。

为此次测量,承担登顶测量任务的测量登山队从1月12日起就在北京展开集训。队伍每天6点起床出操跑步,气温常低至零下10摄氏度。王伟说,自己到现在的跑量已经达到580公里,经常把腿练肿了,好了后就继续练。

“当然遗憾!不遗憾是假话。”王伟虽然最终落选冲顶组,但他说,从没想过放弃。看到队友完成任务,就像自己登顶了一般。

“我们怀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因为我们身后是全国人民的期待。”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说。

在登顶测量中,为保证数据收集质量,次落等8名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停留150分钟,创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纪录。

“这不是简单一个纪录,在空气稀薄地带,每多停留一分钟,都增加一丝危险。”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王勇峰说:“为了祖国的事业,队员们心甘情愿付出巨大的牺牲。”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

在登顶测量阶段,登山的后勤和安全保障主要由藏族高山向导承担。修路队承担着更多风险。在21日的峰顶修路尝试中,队员在海拔8000米处遇到约一米深的积雪。因山上的流雪险些使队员多吉发生冲坠,作为修路队队长的边巴扎西,在保护多吉时头部受伤流血。

在第六次修路尝试中,修路队员们在海拔7790米的大风中几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紧紧抓着帐篷杆避风。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小心护卫着峰顶测量要用的仪器,生怕仪器受到丝毫损伤。

从3月2日起,50多名国测一大队队员便来到珠峰地区,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前期水准测量、重力测量、GNSS测量等工作。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有的队员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夜里喘不过气,一个惊醒就从床上坐起来。

没有人后退。

“苦是苦,但我们是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的人,要承担起为祖国建设先锋开路的责任。”国测一大队队员吴元明说。

“珠峰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全人类的圣地。”边巴扎西说:“能在这项国家事业中奉献力量,我很幸运。”

勇攀创新高峰

“峰顶冰雪深度测量是我们国家珠峰高程测量的关键环节,可不能在设备这关掉链子。”

2019年5月,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柏华岗接到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调研峰顶冰雪探测雷达设备的任务后,连续在两家国外企业那里吃了闭门羹。对此他非常着急。

国测一大队副队长张庆涛解释,珠峰峰顶有长年不化的冰雪层。冰雪层深度或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可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风向标之一;岩面高程更为稳定,能反映珠峰地区的板块运动情况。

“这两方面的关键数据,只有登顶测量才能获得。我们能够登顶测量,也必须向全球科研界提供精确的各项数据。”张庆涛说。

去年6月,柏华岗来到青岛,与一家国内厂家接洽。为了让设备能同时获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数据功能,且轻便、易携、耐磨、抗寒,研发团队先后进行了低温储存实验、抗跌落实验等多项实验。

“光外壳就换了两次,里面的程序换了4次。”今年4月中旬,柏华岗在珠峰大本营拿到了厂家送来的最终版设备,并在营地周边的冰雪面上成功进行了设备测试。

“跑了快一年,值了!”柏华岗说:“用我们国家自己的设备,心里自豪、踏实!”

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中,国产装备“大显身手”,大量设备在可靠性和精度上都比2005年有了质的提高。

“2005年时,GNSS卫星测量主要依赖GPS系统。今年,我们将同时参考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这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会以北斗的数据为主。”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GNSS卫星测量是珠峰测高中的重要一环。在珠峰峰顶,GNSS接收机能通过卫星获取平面位置、峰顶雪面大地高等信息。

“这也是对北斗系统的一次测试,相关数据可提高卫星的定轨精度。”国测一大队副总工程师陈刚说,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全球组网成功,珠峰峰顶的巅峰测试成功,对于全球北斗用户来说,这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除了冰雪探测雷达、北斗系统外,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应用于此次测量。

此外,此次珠峰测量首次将重力测量推至珠峰峰顶,刷新了由中国保持的重力测量海拔纪录;首次在珠峰地区开展大规模航空重力测量,填补该地区重力网建设空白;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5G信号登上世界之巅……

“此次测量在技术手段上更加丰富和全面,将获得历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这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党亚民说。

“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测量珠峰,以及对珠峰高程的多次测量,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李国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de2690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0.html

《珠峰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