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讲课

发布时间:2014-03-23 18:45: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嘉轩:他换地迁坟、种植鸦片、兴办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书,躬身劳作。目光炯炯、智力超群,善行恶举莫不为白家生存着眼;神机妙算,悉为白家子嗣昌荣。他多次拒绝田福贤、岳维山、鹿子霖多次让他出任乡约的请求。出于关心乡民的利益的愤怒,他曾发动大规模的鸡毛传贴和交农事件,宽恕黑娃的暴力侵害。在白鹿原上阶级之间的搏斗白热化之时,他竟当田福贤的面说:白鹿原成了鏊子。显然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疯狂的阶级报复怀有强烈不满。作者意图通过白嘉轩这一形象以新的姿态使其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鹿子霖:鹿家祖辈以卧心尝胆,定要出人头地的欲望与决心,攒下可以炫耀于世的产业家财。但鹿家到他这一辈已使祖宗的宏图大愿归于空想。祖宗昔日忍辱含垢的韧性与毅力,在他身上变相化为凌驾弱人之上的恣肆欺虐;产业家财的优越感则蜕变为维护权力欲望的奸作狡黠。在与白氏家族的纠葛矛盾中,他处心积虑地以阴毒的手段与白家抗衡。最令人齿冷的是,他唆使小娥拉白孝文下水的阴谋,以及俨然厚道长者的跪谏。投井下石、背信弃义、窝里斗”……

朱先生:他满腹经纶,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旁人纷纷投共投国,他只想修县志以赠后人,晚年更是仙风道骨,能窥天机。他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做学问为荣,安贫乐道,却不是归隐山林的修士,在日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反抗;时势平静之后,又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地一方人记录风土人情,无欲无求,不争不斗。朱先生是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白鹿原》反映的不是单纯两营对垒的政治对抗,但也不回避20世纪上半叶关中大地上民族的、阶级的、党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白鹿原》也不是人物性格的直线演绎,它构思的是一批颇具文化性格的人物系列。作家始终将民族文化、心灵世界的探索置放在创作的中心位置,叩问这个古老民族生存与演进之谜,运用现代意识和文化观念正面审视民族历史传统和理想的文化人格精神,深刻剖析宗法制度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摘自雷达、赵学勇、程金城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

  小说中的核心意象白鹿就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虽然有些空灵或含混,但还是较为明确地指向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白鹿原》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肯定的态度,试图以宗法制的传统观念来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走向世界的民族性标记,它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初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自我建构需要,当然也存在着明显的理想化的倾向。

  摘自陈晓明著《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白鹿原》描写了白、鹿两家三代人的人生历程,既体现了原上人们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又向人们暗示了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命运的关注再现了白鹿原上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民族心路历程,以及发生在白鹿原上的事情对民族生存走向的影响。作品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视角观照了清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运动。这五十年的中国是战争频繁、动荡复杂的年代、这五十年的中国是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相继上演,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些事件都对中国农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说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作者设定的中国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以死亡为共同的时间特征,时间在死亡上回旋和停滞而本质上却被作者限定。无意义的时间在不断的回旋中艰难地孕育着新的存在者和新的生存方式的出现。正如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使命就是在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者进行深思。所以此时的白鹿原也就成为了中国二十世纪民族命运的缩影。同时作者在日趋商业化的今天以死时可以当枕头的庄严来写这部书也暗示了他创作的目的、价值和信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一  白嘉轩和朱先生的生存方式:坚持以儒家伦理为精神导向

  《白鹿原》中的故事开始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来之前,原上的一切都在按照传统的秩序在发展着。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达数千年之久,是中国传统社会意思形态也是传统文化的正宗主干[4]儒家伦理的重实际,重人伦,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之源。农耕经济,宗法制度下的传统道德有极强的生命,然而历史的发展起来越显示出这种道德的负作用,白嘉轩的痛苦与悲哀也来自于这种道德在农耕经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中。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无法否认这一儒家强式伦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束缚和危害,同样我们也无法否认它那以仁义为中心的学说,以积极入世的能动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对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激发和鼓舞。

  白嘉轩是以农耕社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的代表,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的实践意志确立了白嘉轩顽强的人格精神。无论白鹿原上的变化有多么的大:机构变动、国共较劲,甚至在他的腰被打断后,他依然坚定执着维持着家族的伦理实践。但由于经济的落后,交换意识的淡薄和视野的狭小造就了他心理结构的封闭性,又由于传统的生存经验在历史的不断积淀中,形成了乡村世界的人生智慧和基本的思维方式。所以耕读传家就成了他治理家族的根本方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的乡约就是他治理本族的理论,他听从朱先生的地要少,房要小,养个黄牛慢慢搞的教导,这就注定了他在发展乡村经济的的策略上永远是封闭、落后缺乏一种向前发展的意识。在牢固的血缘关系上,在家族成为最古老也最具有民族特征的生存本体上。白秉德死后,白嘉轩在继承父亲自然的成为族长后开始意识到了一种作为族长的责任感:他要家族在他的带领下继续延续他父辈的繁荣时代,这一举动显然能使他的生命意志得到强化和生存价值得到超越。作为族长他能本能的将个体生存超越为家族生存,但翻修祠堂,实施《乡约》仅凭这又淡化了他的那种原有的生存种动机,也淡化了他的生存价值。所以与其说刚健有为的意志体现了民族生存的追求,民族精神的顽强,还不如说是充分显示了中国式的的荒谬,他们无休止的重复着旧式的农业生产,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切都在沿袭传统。他留恋过去封建时代老百姓只纳皇粮仁政,为了抗拒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官僚的苛税,他愤怒的发动交农事件,实行罢耕。城里反正他有没有皇帝往后日子还咋过的惶恐,国共较劲会是什么结局他也无从知道。短小的目光、封闭的心理结构、狭小的世界观终究使他无法产生家族以外的生存方式而他只能把这些行为放到儒家伦理当中去,以儒家的仁义礼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仁义的文化观念贯注于他的内心深处,他的一生还是弥漫着悲剧。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00612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

创作

陈忠实现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等。陈忠实已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著作76种。截止2009年,陈忠实及其作品共荣获文学奖21项,其中三部(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荣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7项,其中主要有: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1983年《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散文《原下的日子》获2004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日子》获2007年首届蒲松龄小说奖,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获2007茅台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2008年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2009年第13届百花奖,2007年陈忠实荣获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3]

一、意味

《白鹿原》的地理背景就是作者的家乡,时间背景是20世纪前半,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到30年代、40年代的国共斗争。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着白嘉轩、鹿子霖两家族的兴衰,半个世纪的现代史,在白鹿原上风云变幻,社会动荡、文化冲击、人性矛盾,令人目眩神迷。由白鹿原这个小社会,可以檃括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堪称民族史诗,其中的意象鲜明,尤其耐人寻味。

  白鹿原当然有逐鹿中原的意味,白鹿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是第二章: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白鹿原》的地理背景就是作者的家乡,时间背景是20世纪前半,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到30年代、40年代的国共斗争。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着白嘉轩、鹿子霖两家族的兴衰,半个世纪的现代史,在白鹿原上风云变幻,社会动荡、文化冲击、人性矛盾,令人目眩神迷。由白鹿原这个小社会,可以檃括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堪称民族史诗,其中的意象鲜明,尤其耐人寻味。

  白鹿原当然有逐鹿中原的意味,白鹿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是第二章: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

一、 个性

《白鹿原》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 、田福贤,岳维山、鹿三、黑娃、小娥、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主要分属白、鹿两大家族,或国共两派政治势力。人物刻画,个性显明,对比强烈。

  白嘉轩——凝聚着传统文化,坚持仁义道德。

  鹿子霖——假仁假义、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好色,不甘寂寞,集人性丑陋面于一身。鹿子霖的两个儿子:兆鹏、兆海,相当杰出,分属国、共两大阵营。

在白灵心目中:鹿兆鹏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家具,而鹿兆海还是一节刚刚砍伐的原木;鹿兆鹏已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而鹿兆海尚是一圪塔铁坯。

  乡贤白鹿书院的朱先生,他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三、语言

《白鹿原》最显着的特点,是语言的运用,不但鲜活传神,更值得咀嚼的是长句铺叙,壮文势,广文义。无论叙事、状物、议论,充分显现大气磅礡之气势。

33章叙朱先生临终前送县志又一次游览了滋水故地:滋水县境的秦岭是真正的山,挺拔陡峭巍然耸立是山中的伟丈夫;滋水县辖的白鹿原是典型的原,平实敦厚坦荡如砥,是大丈夫胸襟;滋水县的滋水川道刚柔相济,是自信自尊的女子,山川依旧,而世事已经陌生……”《白鹿原》中迭用长句,采博喻的技巧,排比的句法,文气浩浩荡荡,有排山倒海之势。第11章描叙大火奇观:火焰像瞬息万变的群山,时而千仞齐发,时而独峰突起;火焰像威严的森林,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火焰像恣意狂舞着的万千猕猴万千精灵。

  光是骂人的话就很够瞧:乱臣逆党死皮赖娃。” “凭您这号痴熊闷种鳖蛋贱胚还想给我当长工?” “那就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软蛋狗熊窝囊废!

正因为如此迭用长句、排比、博喻,连续设譬,使得文章气盛理畅,再加上意象鲜活,通俗传神,更具感染力。所以成就了这部大气磅礡的民族史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356625f5335a8102d22058.html

《白鹿原讲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