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结晶在药物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发布时间:2013-04-14 20:3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结晶在药物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摘要重结晶是固体有机物提纯分离的基础技术,在重结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药物化学合成中的实际情况,对重结晶的重要方法及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方法。

关键词:重结晶,溶剂选择,提纯分离

1.基本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反,从而达到分离、提纯之目的。

1.1结晶过程本身是一种纯化过程

重结晶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再次结晶。结晶过程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溶质变成溶液,溶液冷却后,溶质再次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每一种纯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晶格结构,溶质析出的过程是该物质沿着自己固有的晶体结构逐渐生长的过程,而不会长成别的结构。因此,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溶质重新沿着自己的晶格结构生长而得到纯化。这是重结晶概念的第一“重”内涵。

1.2有机固体混合物之间必须有不同的溶解度

在有机合成反应产物中,往往得到的不是单一组分,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液体有机混合可以通过蒸馏或分馏等方法分离,固体有机混合物一般通过重结晶分离纯化。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混合物进行重结晶分离的前题条件是被纯化物质和杂质之间在选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差要尽可能大。从原理上讲,选择溶剂有两种做法: 一是让目标组分在热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同时使杂质的溶解度很小或者完全不溶,这样经过热过滤目标组分就保留在溶液中,而杂质留在滤渣上被分离; 二是让目标组分在热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不溶,同时使杂质的溶解度很大,这样经过热过滤目标组分就留在滤渣上而分离,而杂质转移到滤液中被除去。显然,第一种选择更合理,因为目标组分经历了一次结晶过程而得到纯化。如果不存在这种尽可能大的溶解度差,就不能完成目标组分与杂质间的分离,目标组分与杂质在选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差要不同,要尽可能的大,这种不同就是重结晶概念的第二“重”内涵。

1.3被纯化的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对于目标组分而言,在分离了杂质以后,还要求该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也要尽可能大,即在低温时溶解度要尽可能小,这样才能提高目标组分的结晶收率。如果目标组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小,在结晶终温时的晶体析出量就会很低。因此,选择重结晶溶剂时必须考虑目标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不同温度的溶剂中有较大的不同,这是重结晶概念的第三“重”内涵。

2.重结晶与药物化学在实际中的结合应用

2.1结晶和重结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操作步骤:

1. 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将进沸腾的适宜溶剂中;

2. 将热溶液趁热抽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

3. 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

4. 滤出结晶,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结晶。

2.2在实施结晶和重结晶的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溶解预纯化的化学试剂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加热易燃、易爆溶剂时,应在没有明火的环境中操作,并应避免直接加热。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在接近溶剂沸点时陡峭地升高,故在结晶和重结晶时应将溶剂加热到沸点。为使结晶和重结晶地收率高,溶剂的量尽可能少,故在开始加入的溶剂量不足以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全部溶解,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小心的补加溶剂,直到沸腾时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为止。补加溶剂时要注意,溶液如被冷却到其沸点以下,防爆沸石就不在有效,需要添加新的沸石。

2. 为了定量地评价结晶和重结晶地操作,以及为了便于重复,固体和溶剂都应予以称量和计量。

3. 在使用混合溶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时,最好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溶于少量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然后趁热慢慢地分小份加入溶解度较小的第二种溶剂,直到它触及溶液的部位有沉淀生成但旋即有溶解为止。如果溶液的总体积太小,则可多加一些溶解度大的溶剂,然后重复以上操作。有时也可用相反的程序,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悬浮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慢慢加入溶解度大的溶剂,直至溶

解,然后再滴入少许溶解度小的溶剂加以冷却。

4. 如有必要可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用量约相当于欲纯化的物质重量的1/50-1/20),或加入滤纸浆、硅藻土等使溶液澄清。加入脱色剂之前要先将溶剂稍微冷却,因为加入的脱色剂可能会自动引发原先抑制的沸腾,从而发生激烈的、爆炸性的暴沸。活性碳内含有大量的空气,故能产生泡沫。加入活性碳后可煮沸510分钟,然后趁热抽滤去活性碳。在非极性溶剂,如苯、石油醚中活性碳脱色效果不好,可试用其他办法,如用氧化铝吸附脱色等。

5. 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为有机试剂时,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倾向很大,要避免这种现象,可加入同种试剂或类质同晶物的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也能形成晶核,此后晶体即沿此核心生长。

6. 结晶的速度有时很慢,冷溶液的结晶有时要数小时才能完全。在某些情况下数星期或数月后还会有晶体继续析出,所以不应过早将母液弃去。

7. 为了降低欲纯化试剂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以便析出更多的结晶,提高产率,往往对溶液采取冷冻的方法。可以放入冰箱中或用冰、混合制冷剂冷却。

8. 制备好的热溶液必须经过过滤,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而且必须避免在抽滤的过程中在过滤器上结晶出来。若是一切操作正规,确实由于该试剂太易析出结晶而阻碍抽滤时,则可将溶液配制地稍微稀一些,或者采用保温或加热过滤装置(如保温漏斗)过滤。

9. 欲使析出地晶体于母液有效地分离,一般用布氏漏斗抽滤。为了更好地使晶体和母液分离,最好用清洁地玻璃塞将晶体在布氏漏斗上挤压,并随同抽气尽量地去除母液。晶体表面地母液,可用尽量少地溶剂来洗涤。这时应暂时停止抽气,用玻璃棒或不锈钢刀将已压紧地晶体挑松,加入少量地溶剂润湿,稍待片刻,使晶体能均匀地被浸透,然后再抽干,这样重复一、二次,使附于浸透表面的母液全部除去为止。

10. 晶体若遇热不分解时,可采用在烘箱中加热烘干的方法干燥。若晶体遇热易分解,则应注意烘箱的温度不能过高,或放在真空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干燥。若用沸点较高的溶剂重结晶时,应用沸点低的且对晶体溶解度很小的溶剂洗涤,以利于干燥。易潮解的晶体应将烘箱欲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将晶体放入;但是极易潮解的晶体,往往不能用烘箱烘,必须迅速放入到真空干燥器中干燥。

用易燃的有机溶剂重结晶的晶体在送入烘箱前,应预先在空气中干燥,否则可能引起溶剂的燃烧或爆炸。

11. 小量及微量的物质的重结晶:小量的物质的结晶或重结晶基本要求同前所述,但均采用与该物质的量相适应的小容器。微量物质的结晶和重结晶可在小的离心管中进行。热溶液制备后立即离心,使不容的杂质沉于管底,用吸管将上层清夜移至到另一个小的离心管中,令其结晶。结晶后,用离心的方法使晶体和母液分离。同时可在离心管中用小量的溶剂洗涤晶体,用离心的方法将溶剂与晶体分离。

12. 母液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所需要的物质,要注意回收。如将溶剂除去一部分后再让其冷却使结晶析出,通常其纯度不如第一次析出来的晶体。若经纯度检查不合要求,可用新鲜溶剂结晶,直至符合纯度要求为止。

2.3 溶剂的选择

在结晶和重结晶纯化化学试剂的操作过程中,溶剂的选择是关系到纯化质量和回收率的关键问题。选择适宜的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选择的溶剂应不与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脂肪族卤代烃类化合物不宜用作碱性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醇类化合物不宜用作酯类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也不宜用作氨基酸盐酸盐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

2.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热时应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在较低温度时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溶解能力大大减小。

3.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是溶解度甚大,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结晶和重结晶时留在母液中,在结晶和重结晶时不随晶体一同析出;或是溶解度甚小,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加热溶解时,很少在热溶剂溶解,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4. 选择的溶剂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不容易除尽。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

酯、氯仿、冰醋酸、二氧六环、四氯化碳、苯、石油醚等。此外,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溶解能力大,当找不到其它适用的溶剂时,可以试用。但往往不易从溶剂中析出结晶,且沸点较高,晶体上吸附的溶剂不易除去,是其缺点。乙醚虽是常用的溶剂,但是若有其它适用的溶剂时,最好不用乙醚,

因为一方面由于乙醚易燃、易爆,使用时危险性特别大,应特别小心;另一方面由于乙醚易沿壁爬行挥发而使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瓶壁上析出,以致影响结晶的纯度。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结构,因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原理。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中。这个溶解度的规律对实验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是个非极性化合物,实验中已知其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太小,异丙醇不宜作其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这时一般不必再实验极性更强的溶剂,如甲醇、水等,应实验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丙酮、二氧六环、苯、石油醚等。适用溶剂的最终选择,只能用试验的方法来决定。

若不能选择出一种单一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则可应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一般是由两种可以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溶剂较易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另一种溶剂较难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一般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和水、乙醇和乙醚、乙醇和丙酮、乙醇和氯仿、二氧六环和水、乙醚和石油醚、氯仿和石油醚等,最佳复合溶剂的选择必须通过预试验来确定。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利用物质与杂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溶剂。

2.4 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极性顺序: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石油醚>环己烷

2.5 重结晶经验

1. 与“相似相溶”背道而驰就行了,大极性的东西,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这种方法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合的。

2. 先试石油醚(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然后再试丙酮、甲醇、乙腈、苯、氯仿、乙酸、吡啶等。如果还不行,就采用混合溶剂。乙醚可以利用其挥发性和沿玻璃向上爬而使固体析出的特性。丙酮如不与水配对使用时,应加以干燥。

3. 混合溶剂法:用过量热的良溶剂溶解,过滤,加热,缓慢加入不良溶剂至有浑浊,加热至澄清,静置等待。

4. 关于用乙醚结晶。回流乙醚时,要加一冷凝管。不断从上口加乙醚,直至混浊消失,有时是因为溶解的较慢,而不是不能溶,所以要有耐心。如果加入很多乙醚还有少量沉淀不溶,则将其滤去,滤液浓缩至有固体析出,再加热,加入少量乙醚使澄清。自然放冷,可得晶型较好的结晶。过滤,用少量乙醚洗晶体。洗涤液合并入母液,在盛母液的瓶口蒙一层滤纸,或塞一团卫生纸,让乙醚自然挥发,而不能落入灰尘。每天早晨看一眼,直到有满意数量的晶体出来,别太贪了,挥发干了就又要重来了。

5、关于用混合容积结晶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溶解性好的溶剂(S),溶解性不好的溶剂(U)。在圆底烧瓶中先用S来进行溶解,接上回流冷凝管再进行加热直至其全部溶解,然后从冷凝管的上部开始滴加U,直到油一点点浑浊后停止滴加,然后再滴加S至其刚好澄清,然后撤走热源,让它慢慢冷却结晶析出。这样析出来的晶体非常漂亮,并且也不会附再壁上。当然这样的晶体不能用来做X-衍射(因为不是单晶)。

6、重结晶时经常得到油状液,并不析出晶体,如何解决?

首先建议用其他纯化方法。如果一定要用结晶法,以下经验可能有帮助:

1)过柱预纯化,粗分离后再结晶;

2)石油醚热提--冷析法:“石油醚热提--冷析法”也是用来对付油状物的方法。将待精制化合物加入热的石油醚中,搅拌使之溶解,有些不溶物沉在下面。倾出上层清液于另一烧杯中,然后再向样品中加入石油醚,加热搅拌倾出清夜,依次下去。(在此过程中还可加入活性炭脱色效果会更好,有一缺点就是冷却后

剩余样品和活性炭在一起会变的很硬)直至石油醚层无色,则基本提取完全,冷却后一般会析出晶体;

3)选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

4)晶种的取得,用玻璃棒沾一滴溶液,挥干。

5)不要轻易冷冻,让溶剂自然挥发。

出现油状油一个原因:那就是你在蒸发溶剂的时候蒸发的太多了,会出现油状,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加一些溶解性比较好的溶剂让其全部溶解,再来进行结晶让其析出。另外成油的一个原因是降温太快。

出现油比较麻烦,一般可以加晶种,或冷冻,可能会有效。出现油状,解决的办法就是再加一些溶解性比较好的溶剂让其全部溶解,再来进行结晶让其析出。油状物有时可以通过抽气的办法析出固体浓缩得到油状物也可能是本身熔点太低,加入CH2Cl2冷抽试试。

如果你的油状物能溶于乙醚,可用乙醚将其溶解后转移至研钵中进行研磨,随着乙醚的不断挥发,油状物会渐渐凝为固体。原因一方面溶剂不断在减少,另一方面研磨中产生大量玻璃微屑成为晶种而诱导析晶。

发粘一般是另外一种东西,找一个能溶解粘物的,但又与产物不溶的洗涤、分散后,再滤,如果要母液的话,可以蒸馏分离,通常乙醚和丙酮最常用。

怎样将少量固体取出瓶子,分两种情况:

1)旋转蒸发后,固体呈透明状,粘在瓶壁上,无法用刮刀刮下。解决方法:用易溶溶剂(如丙酮)重新溶解,并加入一些不良溶剂(如己烷),重新旋干,固体将以较好的形态析出,或以第二种情况存在;

2)旋转蒸发后,固体呈白色非透明状,粘在瓶壁上,可以用刮刀刮下,但由于静电原因无法取出来。解决方法:用少量易溶溶剂重新溶解,将溶液转移到表面皿或扁平的样品瓶中,把它们放到一个更大的容器里,盖上张滤纸防止落上灰尘,让溶剂自然挥干。

另外,应准确称量转移前后的瓶重,以确定样品是否完全转移。

3. 一种微量重结晶的操作方法

做重结晶实验时, 通常是在回流下用溶剂使固体溶解, 冷却时晶体析出。当在溶剂中存在溶解度较小的杂质时还需趁热过滤。这种做法溶剂量大, 产品损失较多。作者在进行微量实验时常需进行微量固体的重结晶, 使用的装置如图1在砂芯上放上固体样品, 样品的上面可覆盖棉花、石英砂、滤纸、或将样品用硅胶吸附。圆底烧瓶中加人计算量的溶剂, 加热回流, 溶剂经冷凝后与固体接触, 将其溶解, 进人圆底烧瓶中。这样, 经无数次的溶解、回流, 使固

体样品溶解, 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烧瓶中优先析出, 从而达到重结晶的目的。操作中如果溶剂的沸点较高, 可在冷凝管中维持低于溶剂沸点的一定的温度, 并在此冷凝管上再加一球形冷凝管, 通人冷水。这样可通过热溶剂使固体的溶解加快。这种操作, 对于杂质较少或杂质的溶解度较小的样品的重结晶尤为方便。当固体与油状高聚物杂质混合在一起时, 可在砂芯上先加一层活性碳, 再将样品放在其上, 或先用硅胶吸附样品, 继而进行回流操作, 这样可将高聚物吸附除去, 同时又对固体进行了重结晶操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对重结晶概念的完整理解应该包括: 溶质溶解后再次结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纯化过程; 目标组分与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存在较大的不同; 目标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饱和溶液状态与结晶终止温度时应有较大的不同。明确了重结晶概念的后,要在药物合成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有时对化合物的纯化,还要与柱层析结合使用,得到理想纯的的目标化合物。

参考文献

1.董彩霞,孟志芬,祝勇.重结晶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6( 8) : 62

2.刘俊华.浅谈实验室重结晶提纯固体方法改进[J].广东化工, 2010( 10) : 43

3.曾昭琼.重结晶提纯法,《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66

4.秦序. 重结晶实验中热过滤环节的重新设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8):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153d9fdd88d0d232d46a0c.html

《重结晶在药物化学中的实际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