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人物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8 14:41: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蒋经国传》若干本随笔

一部热播的北平无战事掀起一股民国历史热,剧中有一个人物从未露面但其言行思想深深影响着剧情甚至可以说改变着历史的进程,这个大人物便是蒋经国。我们身处祖国内陆同时与那个年代相距甚远,历史在那边,我们在这边。读《蒋经国传》走近历史深处感受一个真实的蒋经国。

一、蒋经国其人

蒋经国,生于1910年,浙江奉化人,自建丰,父亲蒋介石,母亲毛福梅,继母宋美龄,妻子蒋方良(苏联),同学邓小平。从同盟会元老到黄埔一期一律称他为经国先生,他的直系下属则称他建丰同志。

生平简述

生于1910年

苏联时期

1925-1937年先后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红军中央军事政治研究院学习,做过工厂的学徒、厂长

内地/大陆

1939年任国民党赣南行政督察专员,

1940年任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

1948年8月任职上海区经济管制副督察专员

台湾

1957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65年出任台湾国防部部长,

1972年出任行政院院长(标志着蒋经国时代的到来),

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

1978年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

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苦难馈赠的财富(性格分析)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无私的爱,如果一个孩子有一个不十分重视自己的父亲且父母感情早已破裂,无疑会对其童年生活蒙上阴影,蒋经国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心灵上的苦难由此开始此番经历也造就了其隐忍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也正是这种的性格让他更倾向于将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实践而不是说大话空话,马英九极力赞颂蒋经国“少说话、多做事”的为人。生性寡言沉静,但话一旦说了,往往掷地有声。例如他针对台湾“十大建设”所说的“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在晚年解除戒严前说的“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在如何认识权力方面所说的“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等等,都历史铭记

苏联的留学、流放的生活虽让其经历了严寒、饥饿、居无定所、思想上的孤立无援,但他真正体验到了普通劳工的艰辛生活,亲身感受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学会了苏联式的动员模式,养成了热爱劳动、坚定乐观、清廉朴素、亲民等优秀品格。

我认为其清廉和亲民的品格对其后来的政治生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一生节俭,极度清廉,在他逝世之后,名下没有一处房产。其离开赣南时,两袖清风,一轮明月。凡百年来的赣南,使人眷顾不已的,前有王阳明,今有蒋经国。正符合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唯有自身的清廉才能义无反顾的将反腐的事业进行到底,从赣南到上海最后到台湾一路留下他反腐、整饰风纪、肃清贪腐的足迹。又回到《北平无战事》这部剧,编剧刘和平先生尊重史实并讲求历史的仪式感,因而蒋经国作为反腐的代言人助推剧情的发展。

亲民使其成为三民主义的坚实拥护者,关注民生注重农业发展,在其十大建设中由以关注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蒋经国就已开始保障劳工,增进福祉,这两点相当内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员工关系和薪酬福利,却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亲民不仅亲普通百姓还包括对“荣民”的妥善安置,使荣民“壮有所业”,“并有所”,“老有所养”,“学有所用”的实践赢得了民心消除了社会动荡的隐患。

为一个革命者他又是坚韧的。所谓革命实际是一种人格的修炼,人格事业不是顺水推舟的,是要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不断的磨练中,坚韧是最重要的。同时坚忍奋斗又是痛苦和孤独的,大浪淘沙之下也许只有你一人还在坚持,踽踽独行。

卓越的领导

马克吐温说:老板的影子,就是最好的肥料。无疑在经国先生的政治生涯中其独特是领导风格和领导力足以成为当世乃至后世的楷模。追溯历史以下几点构成卓尔不群的领导风格

以身作则凡事要求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难,尤其数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更显难能可贵。经国先生一直奉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诸事亲力亲为。十大建是蒋经国主持台湾前期的主要政绩,对台湾经济、海外贡献和人力培训这几项发挥了相当大的推力。十大建设期间蒋经国亲身施工现场视察各项工程建设,正因为蒋经国先生的参与和苦心促成十大建设的顺利实施。台湾人想起蒋经国执政期间最深的印象就是社会风气的清廉,唯有以身作则,清廉一生才能赢得廉政建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超越自我。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第一项修炼就是超越自我,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自我超越都是难且重要的,尤其是一个领导者惟其超越自我才能为组织变革和创新的助推器。蒋江国一生在其政治思想上有过两次重大的自我超越。第一次超越发生在早年。他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期间是在苏联度过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当然对他有重大的影响。但他在一九三七年回国时已从共产主义转向三民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的立场。第二次自我超越发生在晚年,即全心全力推动民主改革。这一次转变成为其生命历程中最光彩的一笔。

挑战现状。蒋介石执政期间国民党甚至于中华民国最大的现状就是CC系,军统,以及黄埔系的三足鼎力。蒋经国之后参与办的赤蛛岭青干班,中央干部学校,政工干部学校,都是为了领导青年培育干部,打破国民党当时的统治阶层的“现状”。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不会忘记台湾地区及国民党依靠美国的援助解决社会建设的诸多问题。当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与中国的建交,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变得微妙。蒋经国这时开始挑战现状,自己搞建设,力求在经济上的独立,十大建设应运而生,也正是有那时取得的经济基础才让台湾可以与韩国、新加坡、香港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启用新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有这样一段文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皇皇。干将发,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蒋经国的用人之道与之不谋而合,注重对青年的培养。并且凭借“救国团”(教育机构,服务机构)出入于各个青年团体,与青年打成一片,蒋经国也逐渐称为青年的导师。他心中可以重用的青年不仅精于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并且要有良好的身体素养。蒋经国开启了大学生军训的先河,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台湾大学读书期间正是受到军训的影响弃文从军,日后也到蒋经国亲自接见,可以看出蒋经国十分重视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一次国民党人事调动名单上看到了以下名字,对当时的台湾当局来说他们都是新人,但对于现在的我们他们可以算是台湾政坛中最熟悉那一拨人。政务系:吴伯雄、连战等。党务系统:宋楚瑜、马英九。财经:萧万长。后世评价一个领导者不仅应该看其政绩,更重视的往往是其追随者的多寡及对其思想和主张沿袭的程度马英九曾是蒋经国的秘书,也算是蒋经国走向民主道路的见证者,这也对其日后的执政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丰功伟绩

经济蒋经国与孙运璇、李国鼎被视为台湾经济奇迹缔造者。蒋经国在经济上的主要功绩为十大建设,被视为决定台湾经济今天和明天的关键一笔十大建设包括兴建岛内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花莲到苏澳的北回铁路、台中港、苏澳港、桃花机场、核能发电厂、高雄钢铁厂、高雄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前七项均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缓解就业压力、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福祉。)

政治廉政不是蒋经国特有的,但在一定时期内确是有所成效的。他以身作则将清廉坚持到底,在其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形成清廉的社会风气。著名剧作家、历史学者刘和平先生在北平无战事中将蒋经国先生“抓贪腐执廉政”的理念搬上荧幕,深深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

他对岛内,先是民主开放,解除党禁、报禁,继之又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卸除两岸近40年的人为藩篱;蒋经国更是一个反台独、主张统一的中国人。民主政治可以算是蒋经国政治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解戒严、实民主“向历史的交代”成就了他政治家的美名。

孤臣孽子,忠臣孝子

蒋氏父子在政治森林中是一颗连根而生的参天之树。抛去早年老蒋对小蒋的不重视和中国苏联相隔,随后两人关系可以算是师生、上下级同事、革命战友。

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底的这段期间,回溯过往,真是惊天动地和惊心动魄。蒋经国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公私两方面的表现,应该可说是集孤臣孽子与忠臣孝子于一身。这不但大大增进了蒋氏父子间的情感,更让蒋介石有孺子可教、可寄厚望的慰藉。纵观历史蒋介石三次下野陪在其身旁的都是蒋经国,也让这对父子互相信任,齐心长成连根之树。

来到台湾后父子二人更是联手上演一出“森林保卫战”。1950年7月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这是民国党的党务由CC系转向蒋经国主导的标志。蒋氏父子通过改造整顿了党内派系,以巩固蒋经国势力为核心,整顿了军统、打压了CC派,替换了财经系、虚悬了政学系,削减了黄埔系,拉拢了团派,以陈诚和蒋经国的政治势力占了绝对优势,成了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蒋经国对父亲感情之深厚有许多文字记载。蒋介石去世后经国先生写下了这段文字,包含着无尽的怀念与思念之情。不记得有多少个黄昏,独坐庭阶,思亲之情,久而愈切,漫漫长夜,不能入睡;不记得有多少次梦中惊醒,仿佛父亲招手语,音容一如健在之时;不记得多少遍瞻仰父亲房中遗物,笔砚书籍,棉衣布被,捧奉抚摸,一股温暖直入心田,而悲怆不能稍抑。读完这段文字褪去政治这层沉重的外衣仿佛只记得他是个孝子。

六结语

时代洪流沛然而至,蒋经国选择顺势而行。但实际上,环境变化只是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蒋经国的革命理想,跟中国人的修身齐家传统相统一他读过的书、深刻铭记的思想、经历过的种种最后也都统一于他每一次的政治践行中。

历史最直观的形式记录着结果,却让我们自己去感受每个决定、每个磨难背后的心路历程。没有读过他看的书,没有走过他行的路,一切感觉也许片面但却是我读完有关蒋经国这一系列文字后最真切的想法。仿佛这个人物已经立体,不再是《北平无战事》中仅有“声音”的人,也不再是书中孤零零的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59e5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4.html

《蒋经国人物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