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评课稿(共7篇)

发布时间:2018-06-30 00:39: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乡下人家评课稿

《乡下人家》评课稿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陈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神清气爽。

我们认为,陈老师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大家一致认为陈老师这节课做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

十二字方针。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1 教学中,陈老师始终围绕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如一开始就问学生:什么是独特、迷人?我们欣赏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然后让学生从文中选出最独特、最迷人的画面,其实也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乡下人家为何独特、迷人。这样一来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使学生们很快理解并掌握,而且学生听的明白,学的也轻松。

2、陈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积累,回归文本。陈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给每个段落起上一个名字,仿佛向学生在展示一幅幅图画。陈教师采用以读为主的主策略,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来发现美,欣赏美,感悟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例如:“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这是课文中描写得生动形象的重点句子,陈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作者的写法。捕捉住“率领”这个关键词语,想象“母鸡觅食”的画面,让学生联系老舍的“母鸡”,体验到母鸡的勇敢、伟大、慈爱,一派生机的场面。这时候再朗读,文字就是立体的了,画面活灵活现的在学生头脑里了。

3、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陈老师在这方面采用的在黑板上例出学习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商讨的方式自主学习。一开始我们还有点担心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好,但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学的很快,并且积极性很高,不仅快速的理解了课文,还掌握了如何学会和理解课文的方法,收效很好。

4、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十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师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对话,充分的言语交际。在指导自学剩下的几幅画面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喜欢的画面,并加以恰当的指导,大大激发了学习主体学习热情。在本节课的40分钟内,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老师和学生在这节课中以谈话式的语言,进行了一次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懂得倾听,勇于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陈老

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的美丽,去感受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们来检阅陈老师的教学收成,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品析好词佳句也好,还是为画面取小标题方面,同学都做得很到位,充分展示了翻身做学习小主人的惊人的创造力。

听陈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如陈老师的“同一个句子,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一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正是由于陈老师的鼓励,在后面几幅画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们也是个个兴趣盎然,收效很好。作为一名新教师,陈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篇二:乡下人家评课稿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听了敖永梅和杨敏两位老师展示的《乡下人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课堂。这两位老师认真、细致的把握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的氛围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这两节课说说我的一点认识。 一、目标设计符合课标要求

1、两位老师朗读教学的时候目标明确,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考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并及时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2、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能力,这也符合四年级的课标要求,在浏览中学生们也能很快的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这也是老师的正确引导。

敖永梅:

如耸时及时纠正学生错的音。

在教学中,敖老师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如藤、花、笋、鸡、鸭、餐、霞、夜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这样一来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使学生们很快理解并掌握,而且学生听的明白,学的也轻松。

教学竹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时的“探”字时,可以让学生抓

住这个探字来读竹笋的那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那种感觉。讲到青、绿瓜和城市里的石狮子、旗杆对比。

在教学中,敖老师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如藤、花、笋、鸡、鸭、餐、霞、夜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这样一来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使学生们很快理解并掌握,而且学生听的明白,学的也轻松。 杨主任:

如:杨主任在教学中都较好地完成贯彻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原则。在认识生字中能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读词语。生字教学抓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如:难写的字“率”、“巢”等字多音字“率”、“冠”等字。

如:杨主任的普通话很好,朗读也十分规范标准,让学生有一种耳濡目染感觉,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教材的创编特别好,充分体现了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

生字教学抓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如:难写的字“率”、“巢”等字多音字“率”、“冠”等字。

篇三:乡下人家评课

《乡下人家》评课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陈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神清气爽。

陈老师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

1、陈老师善于用平实的课堂语言智慧,来营造和谐的氛围、美的意境,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参与文本对话,进行丰实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如陈老师在教学“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时,陈老师把“探”换成了“长”,细心的学生读着也发现了,于是,老师就很好地引导地学生体会了“探”字用的好处,学生说到拟人等。陈老师又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表演,表演中又问:“你为什么这样表演?”学生马上说到了钻,说到了在张望,“张望什么呢?”“春天的美景。”“世界的美好。”陈老师一次次的追问,不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没有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正是由于陈老师这样轻松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是个个兴趣盎然,今天我们班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同学也举手了??

2、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陈老师的课堂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陈老师在教学中

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陈老师都重点来学习,来读。如:陈老师在教学“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一句时,出示南瓜,丝瓜等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接着让学生来朗读,就有情趣多了。另外,陈老师引导学生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将乡村城市来作比较,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使朗读真正地水到渠成!

3、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中,陈老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的风景。”这句中心,充分让学生自主地去挖掘,哪里可以体现“独特、迷人”?之后一起交流、讨论、感悟,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在听陈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他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觉得,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圆满,很成功,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非得挑刺的话,我只能浅薄地谈谈我们几个的建议,供陈老师参考:

1《乡下人家》既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陈老师在教学时,将乡下的自然美景抓得很牢,学生也有所感受。那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能否抓住植物生长的动词来体会植物生长的动感美呢?因为我觉得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自然与和谐,房前屋后的植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些这些植物有了生气,才能更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的那一份生气。

2、在本课中,黄老师在教学中出示了农村美丽的自然风景,而且也提及到跟城市风景的对比,让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不过只是一笔带过,要是能出示几幅城市相关代表画面做一个鲜明对比,带给同学们的冲击力可能更明显,从而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风景的理解。

篇四:《乡下人家》评课稿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黄主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神清气爽。

下面我就这节课,代表我们四年级组,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黄老师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们认为,黄老师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大家一致认为黄主任这节课努力做到了“五实”:教学功底扎实、课堂知识充实、情感体验丰实、课堂语言平实和教学效果真实。

1、黄老师十分重视了语言积累和训练,在让学生给每一幅画取一下小标题,不做甩手掌柜,泛泛而谈,而是传授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用“地点+动词+景物”的格式来为每一幅画取个小标题。这样十分便于学生上手操作。在单位时间内的,黄老师亩产丰收,获取了比别人更大教学效益,凸显质校创优的先进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课堂要效益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一个老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2、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至始至终都十分关注我们大勘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情,因此十分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比如在指导学生自学自己喜欢的画面时,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就很有层次性:先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划一划 圈一圈 想一想。

3、黄老师善于用平实的课堂语言智慧,来营造和谐的氛围、美的意境,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参与文本对话,进行丰实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如黄老师的“同一个句子,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一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正是由于黄老师的鼓励,在后面几幅画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们也是个个兴趣盎然,收效很好。

在本课教学中,黄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也做得非常巧妙、老到、不露声色。他没有直要求学生“兴奋”起来,虚假地热烈起来,也没有借助小红花之类的物质诱惑;而是回归文本,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

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来发现美,欣赏美,感悟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从而不知不觉的让学生慢慢兴奋起来,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我们认为他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真实的,没有公开课那种哗众取宠的鳌头。

4、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十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师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对话,充分的言语交际。在指导自学剩下的几幅画面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喜欢的画面,并加以恰当的指导,大大激发了学习主体学习热情。在本节课的40分钟内,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老师和学生在这节课中以谈话式的语言,进行了一次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懂得倾听,勇于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的美丽,去感受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们来检阅黄老师的教学收成,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品析好词佳句也好,还是为画面取小标题方面,同学都做得很到位,表现完全不比其他优质学校差,充分展示了翻身做学习小主人的惊人的创造力。

在听黄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他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觉得,黄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圆满,很成功,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非得挑刺的话,我只能浅薄地谈谈我们几个的建议,供黄老师参考:

1 新课标强调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所以一个小小建议:黄老师能不能加强朗读指导,比如配乐朗读等,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

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收获颇多,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林老师的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她妙语连珠,过渡自然,使本来就非常美的文章更是增添了几分色彩。整堂课就像是在欣赏一部优美的散文。

篇五:《乡下人家》反思 教案 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谢花玲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及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5~7自然段及识字。下面我说说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1、激趣导题。通过教师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课题,这样过渡比较自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中心引领,品读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首先(品读第一自然段)直奔“构成了一幅别有风趣的装饰”这一要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接着(品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拓宽学生想象花的颜色、香味及“雨后春笋”的画面,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读第三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说话,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最后(品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渲染诗意,总结全文。根据板书设计总结课文,再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呆会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说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找出一处你认为最美的风景读一读。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直奔要点,勾画美景。(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愿读。

2)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

3)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再指导朗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说可爱多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乡下人家的可爱表现出来吧。

b、图文结合,拓展想象(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描写花的句子,拓宽花的颜色及香味。

2)启发学生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抓住“探”指导朗读。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c、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植物们生气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你们看那是一群怎样的鸡?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他们说得更具体、生动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水中的鸭子又是怎样的?谁来读读。

d、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见过水中嬉戏的鸭子吧?看看插图,想象生活中的情景,谁能把这一情景写下来呢?

四、总结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很多有名无名的作者诗人都曾用优美的词句来描绘乡下人家,

你们看(出示诗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诗歌和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到本子中去,积累起来。 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乡下人家》课后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学习目标的设定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我们的学生100%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朗读来理解想象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1、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情境之后,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象欣赏乡间美景。而且为了让学生对乡下景物有更多的了解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优美的乡下美景图,给学生以好的视觉效果,使学生产生更了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之情。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3、抓住重点品读课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独特迷人”在字里行间中寻找这种风景。从课堂来看学生对关键词掌握得很好。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篇六:乡下人家说课稿

文随心动 情由景生

——《乡下人家》说课 陈南岚

一、说教材,解读乡里风情。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的画卷。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赞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我设定一下三个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的迷人风景;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积累精彩语段;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定学法,适合年段特点。

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交流讨论、自主阅读、自主互助等学习方法,找出描写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句子,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朗读来传情达意,体会文章的美感。

三、选教法,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中,通过交流体会、以读代讲、点拨指导等教学方法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体会,含英咀华,想像图景,移情体验,还原作者心声,风景原貌,实现既“活”又“实”的语文新课堂有效教学,全面发展学生。

四、设流程,感受乡村美景。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质疑,读通读顺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音画同步,感知美。

常言说,好画如诗,好诗如画,课伊始,我先配乐朗诵了一首奇丽的小诗: 屋前瓜藤绕,门前花轮放,屋后春笋冒,鸡鸭觅食叫,院落晚餐闹,秋夜虫儿唱,既对上节课进行了梳理整合,浓缩场景,又把学生带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先后出示了乡下人家的多媒体课件:这是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这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鲜花,春天来了,芍药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竞相开放,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点头含笑;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这是自由自在戏水的小鸭。这是优美恬静的夜晚。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激发兴趣,给学生以生动的感观体验。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

(二)想象画面,寻找美。

我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轻声读课文,想象画面的情景,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可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

[ 设计理念 ]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其在与文本的无痕接轨中全方位、立体地感受作者笔端朴实而不凡的板块建构的神韵。。

(三)合作探究,品味美。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为了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让学生拓思悟读,在合作交流时,我依据学情,设计了下列两个灵动的教学板块:

“门前花轮放”这两个画景时,我抓住“别有风趣”“依着时令” “探出头”等词语顺势引领,感悟读句子,让学生与文本合二为一,启迪心智,尽显张力。。

如:有的学生喜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起那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竖着的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品读时,我抓住“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通过引导学生看图,..

多种形式的读,把句子进行对比等手段,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瓜藤满架的色彩之美,身心愉悦地享受学习,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鲜活之美。感受乡下人家的迷人、独特的风景。

再如:“几场春雨……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品读时,为了感受笋芽的顽皮可爱,我让学生对“探”一词进行换词练习,指名学生做“探”这个动作,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现一派的田园风..

景。激情导入读书:可爱的小笋芽儿啊,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在体验读书中,想象“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积累运用句子的技巧。再次领略乡下人家的迷人、独特的风景。

村的归宿图,也是乡村美的画卷。学生品读到这里时,“一起”“一幅“是我们必须品味,联想开来的词语。走进乡村家的部落,邀晚霞、晚风、归巢的鸟儿共进晚餐。秋夜月光如水,鸟虫赛曲,这怎能又不是一幅乡村独特、迷人的风景画卷呢?多样读书,走进院子,走进文本;走出院子,想象文本。美好生活,和谐共生。此外,还要渗透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突破难点。

[ 设计理念 ]总体到部分,部分又回归到整体的中心句。教师巧手串缀,将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韵味无穷。

(四) 拓展延伸,表达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文本学习,意犹未尽时,我及时设计了激情写作题:

乡下人家,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用以上句式夸夸你的家乡。

有的学生在里面填写上了乡下人家,早春,冰雪融化,泉水丁冬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有的学生说乡下人家,扎着冲天辫的小丫头,骑着牛,哼着“菊花台”悠闲的走在小路上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有的学生说乡上人家,早晨,农家老汉去赶集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学中,我抓住全文中心句这个“文眼”,让学生既 受到语言层面的有效练习,更借此搜寻一把开启写作心门的“钥匙”,让学生触摸到“语言中的温度”,课堂也便有了魂魄。从而有效地促进其迁移和创造,真可谓“文随心动,情由景生”。走进文本,超越又回归了文本。

五、说板书,浓缩文本精华。既反映文章的中心有突出文章的主题。

21、乡下人家

屋前瓜藤绕

门前花轮放

屋后春笋冒 鸡鸭觅食叫

院落晚餐闹

秋夜虫儿唱

这一板书的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突出了重点。

篇七: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一)说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乡下人家》。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已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好事物的极好教材。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上承“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等相关知识,下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专题内容。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

(三)说教材处理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课文插图分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再将插图配文,图文对照,给每一幅图画起个名字,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这样做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

(四)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因为十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尤其是《乡下人家》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要想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必须研究教学策略。

(五)说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布卢姆)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这四点目标从“文章特点、课程角度、课程标准、学情”去定位,之中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六)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七)说教法

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文本的特点。如何有效落实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这就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要理清教学思路,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本文语言优美,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才能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八)说学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二、说教学内容与过程

本文的教学需要两课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音。

1、赏“交响乐”

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让学生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

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并相机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2、让学生说说: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经常能欣赏到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我相机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课件播放乡下特有的“交响乐”--虫鸣,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乡下人家”,从而激发学生对乡下田园生活的兴趣。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乡村浓浓的田园气息。)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找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2、检查学生字词的情况,首先带生词读,再认读单独的生字。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注意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说一说。教师指导“率”字的书写。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我准备“芍药”、“大丽菊”“捣衣”等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词语的含义)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变被动的指导为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三步教学,生字词的教学水到渠成,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做到“扎扎实实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

(三)再读课文,欣赏乡景。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象作者都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幅鲜活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你看到的画面吗?教师随机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嫩竹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外显出来,形成对乡下人家的初步印象,这同时也是在击破难点,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做铺垫。用简短的几个字来给画面起名字,意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落实高段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

(四)找寻中心,学习第一幅图。

1、回环中心,激发乡情。

接着老师说:这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的感受。学生找到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师追问:哪两个词最能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呢?得出“独特、迷人”,随机板书。学生试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引入第一幅图的学习。

设计意图:只有紧紧抓住中心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独特迷人。

一个学生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呢?(引导抓住瓜的颜色、藤的颜色)通过出示瓜藤和狮子、旗杆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显乡下人家门前景色的独特迷人。

3、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感受作者笔下的瓜架图给我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有感情朗读是学生直抒胸臆最好的方式。同时这也是《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的内容,在课堂中要真正的落实。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质的飞越,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够厚积薄发,对它的指导不容忽视,在此我以作业的形式出现,而且课后务必检查,落实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瓜藤攀檐图

鲜花嫩笋图 红、青、碧绿

下独特

鸡鸭觅食图

人迷人

院落晚餐图

月夜虫鸣图

我的板书设计:意在简练、概括,让学生通过看板书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把握本节课的重点。

三、说教学技术应用

(一)课的导入部分运用幻灯片的超链接功能,播放乡村特色的“交响乐”,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乡村浓浓的田园气息,激起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写字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在生字生词的教学,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列出学生说出的有关字音字形的注意事项,写出来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率”的笔顺,要一笔一划的和学生边说边写出来,加深记忆。

(三)词语的理解时我利用幻灯片的超链接功能,为学生预设出几个难解词语的释义,包括“大丽菊、鸡冠花、捣衣”等词语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理解这些词语。

(四)在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时,我运用幻灯片出示“屋前的瓜藤”与“狮子”“旗杆”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图片展现,形象和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对比的方法和好处,而不需教师絮絮叨叨的分析讲解,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四、说教学评价和反思

这节课下来基本上按照设计的环节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住关键词“独特”、“迷人”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但是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充分,写字教学处理的稍微有些快了,在这一地方需要在以后多多加强,不能怕耽误时间,因为基础不夯实,语文学习也会是空中楼阁。在自读时想象画面一环节,发言面不够广,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说,使之形成对乡下人家的全面完整的印象,使重点教学贯穿课的始终。朗读的层次性体现得还不够,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致使学生朗读的进步不大。课文用一

个词来概括画面的做法很不错,但学生回答时画面过细,有些只不过是主要画面的小细节而已。如:“向晚徐风、天边红霞、露天晚饭”其实只有一个主画面——“露天晚饭”,作为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概括,这样既浪费时间,缺少效率。

总结这堂课,深感不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成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0f977f51e79b896902265a.html

《乡下人家评课稿(共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