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第1课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发布时间:2019-05-27 05:48: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课时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1(2017·榆林模拟)秦始皇宣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际所致,无不臣者。汉高祖即位后为他父亲祝寿时说:始大人尝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刘邦的二哥刘仲)力。今某产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这反映了(  )

A.刘邦开创的伟大基业远超秦帝国

B.秦汉为中国广袤疆域奠定了基础

C.统治者把全国土地看作是其私产

D.西汉继承并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域

解析:选C。刘邦开创的伟大基业远超秦帝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秦汉为中国广袤疆域奠定了基础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根据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及材料中刘邦所说的产业可得出统治者把全国土地看作是其私产C项正确;西汉继承并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域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选B项。

3(2017·德阳二诊)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  )

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解析:选B。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大封功臣为地方诸侯说明其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采取了相应的统治政策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4.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  )

A.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

C.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

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

解析:选C。据材料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可以得出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故选C项。

5(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  )

二月

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新碳

三月

可粜粟,买布

四月

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

五月

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

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选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选C项。《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没有涉及土地兼并A项错误;表格中也没有涉及地方经济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具有自给自足特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合题意D项错误。

6(2017·汕头模拟)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C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导致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表明汉朝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统治故选C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解析 (1)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2)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一个制度的作用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3)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

答案 (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等思想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石家庄质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D项错误。

2(2018·昆明一中月考)“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建立     B.奴隶制度的废除

C.百姓地位的下降 D大一统的加强

解析:选D。据材料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可知对百姓的称呼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统一故选D项。

3(2018·厦门质检)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  )

A.无为而治的推行 B.重罪轻罚的传统

C.丞相地位的尊崇 D.官僚集团的庇护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汉代丞相位高权重与材料中将相不辱相符故选C项。无为而治与材料中“依‘将相不辱’”“由皇帝示意自裁”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并非轻罚B项错误;材料中丞相犯罪不等于整个官僚集团D项错误。

4(2018·宁德质检)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

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

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

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

解析:选A。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逐步取代三公九卿的地位“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故选A项。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表现为外儒内法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C项错误;据材料不能说明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D项错误。

5(2018·南平适测)“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敬辞。这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在(  )

A.突出君主独尊地位 B.彰显帝王丰功伟业

C.强化皇权主义思想 D.固化君臣等级秩序

解析:选C。据题干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突出强化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C项。突出君主独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时A项错误;彰显帝王丰功伟业要突出皇帝的功绩材料没有涉及B项错误;固化君臣等级秩序是指把君臣的等级秩序固定化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

6.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

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

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属吏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反映出中央对地方官员控制的削弱故选A项。

7(2018·青岛统测)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选C。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且最早出现于两汉时期故选C项。

8(2018·黔东南模拟)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

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解析:选C。据题干官方和民间赞成早婚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体现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民间婚俗相关信息排除;女大三抱金砖是民间对政府规定的一种附和B项错误;早婚”“多子多福都是农耕经济要求的体现D项错误。

9.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西汉官营冶铁业生产状况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东汉的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与农田水利无关A项错误;水排作为应用水力的鼓风冶铁工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铁产量的大量提高和铁制工具的推广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代才开始利用水力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鼓风冶铁工具不能体现整个官营冶铁业的生产状况D项错误。

10(2018·菏泽模拟)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

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

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得出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故选D项。

11(2018·山西五校联考)汉初改变了秦朝赣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做法,“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

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是通过“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放松对民间的控制从而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目的故选B项。

12(2018·济南模拟)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这反映出(  )

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

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

解析:选C。据材料公元前114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可得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答案 (1)手段:秦朝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监管、严刑重罚、人口迁徙、征发徭役等措施抑制商业,同时推行奖励农业的措施;汉朝则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主要表现为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任用商人为官等。

目的:秦朝时为保证农业的发展,摧毁六国的经济基础,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维护秦朝的统治;汉朝则是为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

(2)结果:富商们在秦朝受到暂时的压制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汉朝政府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

14(2018·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解答首先亮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或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角度来分析。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从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回答;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从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比较获得认识。

答案 示例一: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

梁衡

192012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f8d74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d.html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第1课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