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组合练(七) 记叙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9-12-19 11:2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型组合练() 记叙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2019·湖北荆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1 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得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日子就这样在精彩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2,有删改)

1.段加点词语各指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精彩是指她能尽显才华;无奈是指她丈夫的愚钝。

解析通过阅读第~段可知,段写了谢道韫嫁给了迂腐和平庸的王凝之,其余段落写了谢道韫咏絮之才和为小叔子解围的故事,体现了谢道韫的慧黠睿智。综上,精彩应指谢道韫的才华横溢,无奈应指她所嫁夫婿的平庸。

2.研读文章第,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

参考答案面对变故,内心坚定,心境泰然,从容淡定,优雅高贵。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人物的经历进行揣摩。第段叙述了谢道韫手提利刃,从容杀敌的故事,段写了谢道韫在战事平息后教书育人,再由第段中的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语句,可揣摩此时谢道韫虽然经历生离死别,但她从容淡定。

3.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

谢道韫,能咏吟,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答案示例巧论辩 勇杀敌 善为师(任选两句)

解析题干中的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表明所补充的内容应是对谢道韫相关事件的概括。能咏吟是对第段事件的概括。第段写谢道韫替小叔子解围,以自己的才华进行论辩,可概括为巧论辩;段写谢道韫横刀在手与敌人拼杀,可概括为勇杀敌;段写谢道韫素帘后教书育人,可概括为善为师。选择两个作答即可。

4.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一处赏析。

答案示例(1)咏雪时,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对比,突出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2)思辨时,小叔子理屈词穷,谢道韫旁征博引,突出谢道韫的清雅睿智。

(3)战乱时,丈夫设坛祭神,谢道韫横刀在手,杀出重围,突出谢道韫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

(4)谢道韫的淡定、凛然与孙恩的胆怯对比,突出谢道韫的高贵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运用的赏析。关于本文的对比,在文中出现了很多处,如写谢朗、小叔子、她的丈夫、孙恩等人物,在某个方面与谢道韫的表现形成对比,作用是突出谢道韫的优秀品质。

5.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

参考答案指有才华、有诗韵、有气度、有傲骨的名士之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林下之风是后人对谢道韫的高度评价,应联系文中谢道韫的优秀品质作答。

二、(2019·黑龙江大庆)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参考答案起源与历史、图案。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细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材料一介绍了风筝的起源与历史。材料二介绍了风筝的图案。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答案举例子

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参考答案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解析材料三介绍的是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这里说的当时指的就是宋代,所以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2)亦忧 : 

(3)斯人 : 

(4) : 

(5)以母在时 : 

参考答案(1)思想感情 (2)居庙堂之高 (3)如果没有 (4)非常、极其 (5)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参考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2)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3.甲文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范仲淹的形象。

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俭节约;孝顺父母;乐善好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f41023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7c.html

《题型组合练(七) 记叙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