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

发布时间:2019-09-12 20:45: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更要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确保顺利完成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铺就语文教学发展的道路,才能成就语文教学的灿烂辉煌。

    一、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学科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科专业知识。这包括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二)纯熟的专业技能,即良好的教学能力。

    (三)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

    二、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

    (一)学科专业知识

    1.教师必须能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准确掌握,能自主构建本册教学知识的知识体系,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对于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透彻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2.语文教师应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师语言运用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简洁明白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语言大师莎土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3.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写作也是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自己会构思,会表达,在平时教学中,才能结合自己写作体验,对作品作更深层次的把握,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从而给学生以有益的知识。

    4.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要以书为主,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

    5.应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写字教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新课改下的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学会写一手漂亮的字。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才能教学生,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

    6.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新的语文教材的编写,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也应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才能给学生以方法、指导。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

    1.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2.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可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3.上课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

    4.良好的科研能力。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名教师,教师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与人交流,课题实验等活动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研读各种教育理论与教育专著,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科研服务。

   (三)特有的专业情感。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写的那样: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三、全面提升学科素养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心理素质上及教学技能上脱胎换骨,全面更新提高,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语文教师作为母语教学的教师更应首先做教育改革的先锋,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素质,完成素质教育赋予语文学科的各项任务。

    语文学科素养决定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成次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充实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逐步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研究型的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点滴的工作中,我对学科专业素养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的知识修养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做用。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为得有一桶活水,得是一条奔腾的大河!我们所拥有的可能是活了,但量有一桶吗?能满足新课改下教育教学及学生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念是重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样是重要的。拿语文课程来说,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所必需的新知识,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足够的储备。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越精通,他对教材理解的就越深刻,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的时间就越少。

教师在讲课时要想能直接抓住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就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认识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有深刻的知识修养。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使学生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因此孩子们感到无比厌烦和疲惫。所以我们在提升学科素养时应该注意语言修养的提高。

三、语文教师的教学技巧素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催化剂。。

过去,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学科素养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死扣教材的做法,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去精雕细刻!这个内核要么在内容精彩处,要么在语言运用经典处,要么在学生学习困难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还要从课文走向语文,由有限的课外阅读资料引向无限的课外语文学习。从课文走向语文,不是简单地拿出个课外阅读资料,也不是简单地例举几个资源。它的艺术性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由课文而生发,带有强烈的相似性,材料的出示带有强烈的阅读情绪的迁移,它一般不会是突然之举,而是一种专业预设!是一种有目的整合与拓展。学会了科学处置教材,再去钻研语文教材,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我从教中 学语文已有七年, 从陌生到熟悉,从稚嫩到老练。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教好语文。曾经我是多么鲁莽,没精心备课就踏上讲台给学生讲课,最后出了不少差错;曾经的我是多么令领导担心,整天跟学生在一起打闹,没一点教师的形象;曾经的我是多么有激情,初涉沃野的那份激动绝不会让工作落下,拖学校的后腿。这些年,我也看到了不少新教师身上有着自己以前的影子,当然,时代给他们涂上了属于他们的颜色:他们激情四射,但学艺不精;他们爱搞花样,但效果不佳;他们爱搞民主,但缺乏威严……其实,这些现象中有优点也有缺点,不管怎样,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经历,只要虚心上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下面,我根据自身的理解谈谈一名合格的青年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种素养。  

一、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
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  

二、教育素养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三、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云南的舞会》、《吆喝》等课文又涉及了地方风俗知识等等。这些涉及物理、生物、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  

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因为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我国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对科学过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这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素养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五、美学素养  

《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其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如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  

总之,我们作为青年语文教师就是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富有燃烧的激情,要拥有精妙的课堂语言,要拥有敏锐的思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才情睿智,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语文教师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才能桃李满天下。我们仍需在课堂教学艺术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冶炼,不断提高,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是所有改革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只有教师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意识行为融入到改革中,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 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从素质结构的研究来看,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一、知识素养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其次,除了专业知识外,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它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总之,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二)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避免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三)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的个人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二、能力素养
     能力是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的组织以及语文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激励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乐学的一种基本情感,但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保护。我们深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课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将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愉快和高涨的学习情绪,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就会乐学、爱学,这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具有合作化能力。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具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新课程中,出现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种时代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日益成为国际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成为当今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关注点,语文教师要自觉的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自主探究,寻求答案,提高学习能力。
     三、情意素养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而语文教师的情意素养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加强语文教师的情意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应如此。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
     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下,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通过朗读传情,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根据文体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因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革命,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不断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新课改的征途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得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学生也才能不断提高进步,最后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cf1dedda38376baf1faed4.html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