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精神故园

发布时间:2018-10-01 20:41: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寻找精神故园

  摘要:故乡语境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位置。文中笔者先分析了鲁迅小说中的故乡语境,从人物的返乡原因角度指出,在小说中故乡是一个充满疏离感的所在。其次对文本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作者对于“故乡”所寄寓的深刻思考和深厚情感。

  关键词:鲁迅;故乡;精神故园

  故乡语境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从多次出现的元素中能够窥见作者的创作手法和心理世界。鲁迅笔下的故乡寄寓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考。与此同时,鲁迅是有一种故乡情结在的,故而鲁迅笔下的故乡叙述并非只是批判性思考的寄托,还饱含了他复杂的感情。故乡的印记从鲁迅的小说及散文创作中都可以看到,笔者从对鲁迅小说的分析入手,讨论了故乡语境在其作品中的意义。

  一、鲁迅小说中的故乡语境

  在鲁迅小说中,带有故乡投影的地名有四个:S城、鲁镇、未庄以及只以“故乡”称之的地点(以小说《故乡》为例)。本文先主要考察其四篇故乡主题小说:《故乡》《祝福》《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四部短篇小说具有近似的结构,它们都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视角,讲述了其回乡而后离乡的所见所闻与所思[1]。故?l是整个故事的发生地,为小说叙述提供了事件发生的空间。

  在这些文本中,“故乡”并不是主人公“我”的长期居所,而是暂时的中转站,是一个需要离开的地方,或是一个绕道而过的场所。在其小说《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我这次是为了别它而来的。”在这篇小说中,“我”回到故乡只是为了与家人团聚,将母亲接到其谋生的异地。《在酒楼上》中故乡只是一个绕道而过的地方,“我”与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吕纬甫只是在酒楼上偶然遇到,而且吕纬甫也同“我”一样是偶然返回故乡。《孤独者》中“我”与“魏连殳”同样是偶然结识的朋友,小说中还写道:“终于寻不出什么事情做,我便又决计回S城去了。”S城在鲁迅小说中是家乡的代名词,“我”回到家乡是因为找不到什么生计。《祝福》中则明确写道:“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在这篇小说中,“我”在故乡已经没有居所,所以只得借住在他人家中。

  从这四篇小说的故乡叙述中,可以看出,名义上虽称作故乡,但是实则这已不是作者的家乡,从经济上鲁迅已经不依赖故乡,从文化上更是完全隔绝。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故乡语境,实则是其对精神故园的向往的表现。

  二、文本解读

  (一)对故乡的叙述反映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观点

  鲁迅一直被视为一个文化批判者,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中国人性及文化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鲁迅对于故乡的叙述实际上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观点,小说中所虚构的故乡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小说中,故乡是一个狭隘封闭的环境,虽然小说中写到过其他地名,也写到过当时的新兴思想,例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子曾与“我”谈论新党。但是故乡似乎并不受外地及新兴思想的影响,而是保留了其愚昧。在《故乡》一文中,中年闰土用典型的封建时代的话语称他为“老爷”,说明了封建思想在当地的影响多么根深蒂固。《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中国“吃人社会”本质的认识。《孤独者》刻画了魏连殳的不同遭遇,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幅势利、谄媚的群像。鲁迅生活的时代,本是一个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不断更迭的时代,但是其笔下的故乡仿佛不受任何影响,这实际上反映了鲁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认识。虽然革命风起云涌,新思潮不断涌现,但是当时的社会仍然存在明显的保守和落后倾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反映鲁迅的悲观情绪。

  (二)复杂的故乡形态,复杂的作者情感

  鲁迅笔下的故乡形态是复杂的,有鄙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从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其故乡是有热爱之情的,儿时逛庙会、看社戏等情节,鲁迅写来充满童趣。鲁迅在故乡主题小说中体现出一种阴郁感,这同他年少时期在故乡的经历具有关联。鲁迅出身于翰林之家,13岁那年,鲁迅家道中落,从此饱尝世人冷眼和势利,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其对人心的看法[2]。但是作为度过儿童时期的地方,故乡也给了鲁迅很多美好的回忆。从《社戏》中,可以看到他多么珍爱家乡的自然风景和同儿时小伙伴们玩耍的经历,这同他后来看到的萧索、凋零的家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故乡》中有一段对儿时经历的美好回忆,作者在捉鸟雀、吃豆子等的描写中饱蘸深情。《祝福》的末尾,有一段关于爆竹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反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同时,也确有抒情性在内,批判性与抒情性在其描写的故乡形态中是并存的。

  (三)梦的失落与追寻

  作为当时的新兴知识分子代表,鲁迅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总有返璞归真之愿,因而天然地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结,但是故乡的现实却令他失望。《故乡》中用景物描写暗示了这种失望,需知,“我”此番回乡是“为了别它而来的”。然而,只是为了别故乡而来,却仍然对故乡怀有一番深情与寄望,作者对故乡的情结可见一斑。故乡,是鲁迅一个失落的梦。在故乡主题作品中,“我”的情绪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转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于文本末尾又重拾了信心,正如《故乡》中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故乡的再认识可以被解读为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之需要变革的再次确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的是行动和开创,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文献:

  [1]刘天华.故乡之旅:鲁迅四篇同一种类型的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201310):31

  [2]周岚岚.故乡视域中的鲁迅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20135):68

  [3]谢红云.故乡,一个失落的梦――鲁迅《故乡》赏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6):3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1bcb3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4.html

《寻找精神故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