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之辨

发布时间:2019-08-15 01:26: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思无邪之辨

作者:魏红艳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4

        摘要: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也成为后世研究《诗经》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理论界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却颇多争议,见仁见智,始终没有形成定论。这里关键是对的意思理解和思无邪的语境出处,不能望文生义或者过度引申。

        关键词:《诗经》;《论语》;思无邪

        “思无邪语出《论语·为政》: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历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争议的焦点首先对的解说,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汉代以后多将其释为思想内容:《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如东汉郑玄《毛诗正义》将思无邪解释为: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曰:“‘思无邪者,……大抵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对此,当今的儒学研究者也多有认同,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曾仕强的《论语的生活智慧》等。此种观点影响颇为广泛。

        然而,另一种影响力较大的观点是把解释为使读者之思……”即《诗经》可以使人思无邪,代表人物是朱熹,其《论语集注》载: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这是从接受群体的角度,从文化功能方面强调《诗经》作为启蒙教材所起到的影响和教化作用——使人思想纯正。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继承了这一说法,他在《论语别裁》中提到:人要有思想,孔子的思无邪意指只要使得思想纯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能够代表学界主流,然而又兴起的第三种学说似乎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那就是将理解为虚词——发语词,没有实意。

        “在《诗经》中作为实词共出现百余次,如《关雎》寤寐思服指思念,《柏舟》静言思之指思考。用作语气助词有四十处左右,清刘淇《助字辨略》总结成:凡思字位于句首,其作用如同伊、维之类,语法上都是发语辞;凡位于句尾的,其作用如同兮、而之类,表示语气收束之意。前者如《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后者如《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1fdb3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08.html

《“思无邪”之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