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生死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05-15 19:1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中的生死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摘 要】《论语》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叙述了有关生与死的内容。既有敬生重生的价值倾向,也有以生来观死的基本态度,还有超越生死达至的不巧追求。这一切,都给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论语》;生死观;生命教育

生死之问题,我们并不陌生,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有“三不巧”的说法,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从这个简单的“三不朽”,我们便可看出,中国人是有过关于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生反观死。

本文选取了最能代表中国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能够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关于生死观的内容更是成为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学习并借鉴的。

一、生死之义

要探讨《论语》中的生死观,首先得明确“生”与“死”在整部《论语》中的意思。在《论语》中关于“生”共有三种意思①,分别是①出生,生长,发生;②生存,活着;③活物,而在本文所讨论的“生死观”之“生”为第二种意思,即生存,活着,在文本中共出现9次。同时,在《论语》中“死”字即与生相对之义,共38次,具体可查看《论语》。

通过《论语》关于“生”与“死”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论语》谈“生”基本上都是与“死”结合起来谈的,谈生自然就免不了谈死,可以说生死问题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也是一个起点到终点的必然过程。儒家是通过生来观照死的,他们不会单独地谈死,甚至有谈“死“色变的倾向,只能够通过死的对立面生来谈论这个让人感觉十分忌讳的问题。

2.《论语》谈“死”除了与“生”相对应而谈之外,还涉及到他人的离世,他物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有7条是关于颜回之死的,可见颜回之死对于孔子的影响,也可以看出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3.承认人之必死的自然规律,即使孔子不正面谈论死,但从其他话语可以看出,他是很明确地知道并认同人是会死的,他能够接受这个客观的事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090ce25ef7ba0d4a733bad.html

《《论语》中的生死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