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课下功课-4.2山地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9-07-11 09:5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课下功课-4.2山地的形成

(时间30分钟总分值100)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

(2018·福州质检)读“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a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的()

A下渗 B蒸腾

C降水 D升华

2图中河谷形成的地质原因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箭头表示高山积雪和冰川升华为水汽上升到空中的过程,因此水循环环节为升华。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此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答案:1.D2.A

(2018·大连测试)读“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4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属于火山地貌;乙图为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丙图是褶皱,受内力作用影响;丁图为峡谷地貌,属于外力侵蚀地貌。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化学侵蚀作用,丁图为峡谷,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属于机械侵蚀作用。

答案:3.D4.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6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

解析:第5题,M处地层下降,在地质构造上为地堑。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影响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

答案:5.B6.A

(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79题。

7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选项是 ()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那么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那么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解析:第7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第8题,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受热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第9题,找石油、打隧道均找背斜构造,①地下部有背斜构造。

答案:7.C8.C9.B

(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11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12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第10题,图中①处明显有断裂面,且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断层处岩石破碎易遭受侵蚀成谷地。第11题,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左侧显示砾岩的下方为石灰岩,说明原来③处为石灰岩,图中显示③处以下为花岗岩(岩浆岩),故③处岩石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第12题,从图中可知图中有岩浆岩,变质岩形成说明该处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中④处有沉积物说明有沉积作用,图中岩层是弯曲的,说明不可能有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10.D11.B12.A

【二】综合题(40)

13(2017·上海高考)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完成以下各题。(20)

(1)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6)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4)

(3)比较断层M左右两侧的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4)

(4)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6)

解析: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C为砂岩,属于陆地河湖沉积物。E为深海沉积形成的石灰岩,G为浅海沉积的页岩,从E层到F层,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有关;从F层到G层,由陆地环境变为浅海环境,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有关。第(2)题,图中CK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地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地层中最早)形成之前。第(3)题,在断层左侧找对应的地层,最好用标注字母的方法进行,找不到的地层即缺失层。第(4)题,根据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答案:(1)C层表示该地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20)

材料1:据新华社拉萨2017715日消息: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墨脱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有望明年实现通车。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2017420日开工,工程预算总投资9.5亿元,由国家全额投资。

材料2: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1中喜马拉雅山从山地类型上看是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3)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2)

(3)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2) ()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正确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

(4)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2)()

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

(5)材料2中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在地貌上B表现为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6)如果打算在材料2地区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那么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析: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合线,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该公路由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建设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那么随农业的分布而形成。根据岩层的弯曲变形情况可知,A处为背斜,C处为断层;B处是向斜形成的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隧道工程选址应位于背斜地区。

答案:(1)褶皱山亚欧印度洋

(2)内力作用

(3)D

(4)D

(5)背斜断层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6)A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069b4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9.html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课下功课-4.2山地的形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