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27 10:26: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2011年秋季晋江市英林中学电子教案本
2010-2011年秋季晋江市英林中学电子教案本
课题:6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授课时间:[单击此处输入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初一年段施金生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
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例1】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算术法:(32864÷44264÷446(列方程解应用题: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引入

概念分析

1127
例题讲解

课题:第6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例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2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13

课堂练习


2127

课题:6.2.1解一元一次方程
(22y(y13(y=-1y
2(35(x1(x20(x0x1x2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13题。



其他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主要从情景引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课题:6.2.1解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时间:[单击此处输入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单击此处输入年级][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教学目的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概念分析

3127
例题讲解

课题:6.2.1解一元一次方程
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让同学们观察图6.2.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6.2.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让同学们看图6.2.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由图6.2.16.2.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1.解下列方程
(1x57(24x3x4解:(1两边都加上5x7+5x12(2两边都减去3x,得x3x43xx=-4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

4127

课题:6.2.1解一元一次方程
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2.解下列方程(15x2
(231x23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xa的形式。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教科书第7页,练习


课堂练习
其他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教科书第78页习题6.2.1123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学生小学已经有学习过一些基本变形,初中只是再作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移项时还5127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是经常忘记变号。

2022425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授课时间:[单击此处输入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单击此处输入年级][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教学目的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3+x(45+xy52y+l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3=-l5x23x+102x+yl3y5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12(x14(23(x2+1x(2x1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解方程3x[3(x+1(1+4]l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概念分析

例题讲解


6127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l题。



课堂练习
其他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先复习几种去括号情况,再进行做题,效果较好。但是现在他们会做,过一段时间还会吗?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2022425
7127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2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2
授课时间:[单击此处输入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单击此处输入年级][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教学目的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1:解方程

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概念分析

x32x1123分析: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此方程可改写成

3(x32(2x116例题讲解
所以可以去括号解这个方程,先让学生自己解。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能否把方程变形成没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它了。
解法二;把方程两边都乘以6,去分母。比较两种解法,可知解法二简便。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补充例2:解方程

x151x7523
问:如果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应同乘以一个什么数?应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523的最小公倍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练习第1题是辨析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纠正解题中的错



8127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3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小结与作业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2.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解法步骤,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2题。



其他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去分母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听过不同老师的写法、讲法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乘以多少,直接写在上面,有的只写结果。我觉得主要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乘,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他们要怎么写,这个应该都行,熟练了可以少写,刚学就写详细一点。

2022425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3
授课时间:[单击此处输入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单击此处输入年级][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教学目的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9127

课题:6.2.2解一元一次方程(3
概念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1、如图6.2.4(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A现有盐为5l348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3.等量关系是什么?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6x+8(65x400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3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等量关系是:ACCB400

10127
例题讲解
课堂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04199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0.html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