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发布时间:2019-05-29 16:13: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求 谏练习

一、夯基训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冒犯,触犯。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 勖:慰问。

.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岂得人言不同己意申之孝悌之义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是见今其智反不能及

.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待也非能水也,绝江河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皆失其举措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左手倚一衡木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皆失其举措      .此之谓自谦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言而不用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下为百姓所怨

.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臣闻,木从绳则正,。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题。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每见人奏事,必颜色    假:改换。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 自贤:自以为是。

从谏则圣 后:太后。

.纂伤女工 组:丝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段中唐太宗先是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第二段中王珪首先用比喻对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他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

.第四段中,唐太宗阐述了自己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

.唐太宗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提到过魏徵,无疑这是唐太宗树立的一个纳谏的典范,一个群臣学习的榜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孺允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公指后隙地谓允曰 孰能讥之乎

.不及归而没金陵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公所命名 余船次俱进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项是(  )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①②⑥     ②④⑤ ①③⑤ 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参考答案

. 答案: 解析:勖:勉励。

. 答案: 解析:项,均为介词,对于。项,介词,因为;介词,把。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 答案: 解析:项,,聪明,明智;项,;项,,仔细。

. 答案: 解析:项,古义:举止失当。今义:举动;措施。项,古义:自我满足。今义:自己表示谦虚。项,古义:相互对待。今义:遇到,相见。

. 答案: 解析: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

. 答案: 解析: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句是被动句。

. 答案:()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后从谏则圣 ()喜则滥赏无功 怒则滥杀无罪 ()如明镜鉴形 美恶必见

答案:

 解析:项,后,君主。

 解析:项,对于,在。项,因为,相当于连词。项,表被动,制作。项,就。

 解析:应为用比喻类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

()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粗野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意竭尽自己浅陋之才。

()假若当即对他呵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

答案:

 解析: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解析:项,所以,……的原因。项,代词,代房子副词,表反诘;项,介词,在被;项,介词,用介词,按。

 解析: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指世俗的观点,指子孙的情况。

 解析: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

()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而成为这样的。

()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

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被贬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被贬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而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育星教育网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 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0af07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a.html

《求谏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