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门其实开着”写作指导及范文

发布时间:2020-05-11 20:1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像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1理解含义。

题目中的“门”内涵丰富,既可以指具体的真实的门,也可以指抽象的想像的门。无论是何种“门”,“门”其实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或是实现某种理想的指向

2、认真审题,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

题目中“门”与“开着”用“其实”一词关联,“其实”说明之前误以为是关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又是怎么发现门开着的?发现之后又有什么感悟?这些都是审题时必须思考的。

3、巧于构思,秀出自我风采。

构思时要体现被门蒙蔽而后发现门开时的曲折,体现如何打开这扇门的过程,体现发现“开门”后豁然开朗的顿悟,以增加行文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可以写成记叙文,既可以写自己发现“门其实开着”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勇于开启”而品尝到的成功喜悦。总之,要给人以启迪。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论对“门”与“开着”之间的精辟见解。

面对多义性全命题作文题,考生在考场上怎样快速构思呢?下面我们以《门其实开着》为例,介绍四种主要方法。

①先实后虚,升华主题。

“先实”是指考生在考场上迅速从生活积累中提取一段与实实在在的“门”有关的经历,进行具体叙述;“后虚”则指收尾时运用精练的语言自然点出“门”的比喻、象征等虚化义,亮出文章主题。这种先叙后议的笔法较为多见,考生容易上手,成功的关键是“叙”要定向,“议”须精要。

例如某篇作文“先叙”的是这样一件事:语文老师在课上发了无名火,同学们推“我”作代表到老师办公室去交换意见。“我”到了办公室门口,犹豫再三,在躲在门旁的同学们的支持下,“我”终于推开了那道门,与老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在这“先叙”的文字中,作者围绕“敲门”所作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逼真传神,定向性强,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收尾处,作者亮出精彩议论:“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如同几个世纪,我通过了那道其实开着的门,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与老师有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笃笃笃’,敲门声又一次响起,我和老师相视而笑,一齐说道:‘门其实开着!’”

在这里,作者将办公室的实“门”虚化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心“门”,由原以为“门”紧闭转化为“门其实开着”,由“我”一人打开“心门”,到所有同学都走进老师的内心,文章的议论恰到好处,主题得以凸现。

②亦实亦虚,虚实交融。

这种快速构思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实“门”与虚“门”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文旨逐步深化。

请看一篇考场作文的开头:“一场冷战结束了,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我独自趴在窗台,头脑一片空白,也不知在想什么。三年了。我已在自己心中铸造了一扇门,把自己紧紧封闭起来。”这里所写的“门”是虚拟的心“门”——远离父母的自我封闭之“门”。文章接着补叙“一场‘冷战’”的经过——起因只是隔音性能不太好的“门”未能挡住父母亲的说话声,影响了“我”的复习,结果是“我”“踢开大门,大声怒吼”。此段补叙围绕实“门”展开,作者由虚转实,虚实两线由此铺开。自我封闭之“门”究竟有何具体表现呢?文章续接虚线——闪过下列镜头:“于是,我放肆地不乖,他们与我谈话,我总是心不在焉;面对多少教诲,我也无动于衷,总认为我要走自己的路,与他人无关;我把他们整理好的房间翻乱,心中暗暗高兴——这是我的房间,我就喜欢这样;我拒绝他们为我精心准备的早餐,心中偷偷地乐——这是我的自由,我就不吃。”这些叙写接着虚“门”展开,而紧接着的自我反思又紧承实线——围绕“房门”展开,具体叙写父母亲关爱“我”的感人故事。一番真诚的忏悔后,作者这样描写:“我打开门,门外是母亲久违的笑脸。我打开门,门外是父亲期待的目光。”至此,文章“虚——实——虚——实”的思路十分清晰。最后虚实两线交汇:“我后悔了,后悔我的叛逆,后悔我的任性。于是我把两扇大门开到最大,让门内门外彼此都看得通亮,我笑了!父母笑了!整个世界都笑了!”看,“两扇大门”,用得多么自然、妥帖的双关语!如此虚实交融的意境,阅卷老师肯定也会受到感染,会心地一“笑”!

③以“虚”立意,一“虚”到底。

如果你在考场上一时提取不到与实在的门有关的事情,那可干脆撇开实门,以“门”的比喻、象征等虚化义立意,并将这一立意贯穿始终,逐步深化。这种快速构思的成功关键是立意的“虚”必须“虚”得合情合境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虚”得一以贯之,前后照应。

有位考生开篇便赋予“门”以虚化义:“一次次的争吵使我变得封闭;一重重的封闭使我变得消沉;一抹抹的消沉让我认为脱离了父母,让我认为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于是,我将自己反锁在‘孤独’的大屋中,屋前有一条叫‘代沟’的大河,没有架上桥。大屋的每扇门上都挂着刻有‘封闭’字样的锁,锁上的钥匙却早已被我扔出了围墙。”看,作者笔下的“门”是心灵之“门”,是情感之“门”,是交流沟通之“门”,具有明显的虚化义。“虚”写一段之后,文章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母爱故事,正是这一故事,使原来“我”的畸形心理得以矫正,结尾处的议论抒情使“门”的虚化义在转化中得以深化:“及时的醒悟,我发现我的心门原来是开着的。用心去感受,我懂得了接受,母亲用关爱这把万能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锁,我化了。”一句“我化了”含意隽永:“我”“化”在母爱中,“化”在开“锁”后的欣喜中,“母爱不设门,接受母爱不上锁”这一文旨寓于其中。

纵观全文,作者没有一字言及实在的门,而是紧紧扣住“门”的丰富的比喻义抒写感受,让“门”的虚化义自然贴切地贯穿始终,从而使文章的内涵更加含蓄丰厚,耐品耐读,这正是“以‘虚’立意,一‘虚’到底”这一笔法的出彩之处。

④以“虚”选材,移花接木。

如果你已经“以‘虚’立意”,但在考场上一时又回忆不到自己亲历之事,难以用充实的材料去演绎虚“门”之义,怎么办?此时你不妨快速“过电影”,从自己熟悉的阅读积累中提取合适的内容,“移”阅读积累之“花”,“接”立意虚“门”之“木”。

例如有位考生的文章开篇就亮出虚化的快乐之“门”:“我,十六岁,一个梦想缤纷的年龄,却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见孤雁南飞,便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见枫叶变红,便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我总是被生活中那扇快乐之门关在门外,独自徘徊,顾影自怜。”作者接着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从阅读积累中提取两个可作对比的人物——林黛玉和简·爱,让这两个人物作一番一个在“门”内,一个关在“门”外的述说,并融入自己的感悟。之后,作者“移花接木”,写自己去打开快乐之“门”:“……我也试着去打开那扇门,当我伸手触到它时,它‘吱呀’一声开了,啊,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我一直都没有这股勇气去打开它而已。从此,我开始快乐地生活,见鹰击长空,便有‘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感慨;见草木枯荣,便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见飞雪漫天,便联想到俏丽而不争春的烂漫山花……我摆脱了‘林妹妹’,和‘简·爱’交了好朋友。‘简·爱’告诉我,只要自己的心‘门’洞开,那扇快乐之门,就一直会开着的!”看,作者扬阅读积累之长,借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完成对虚“门”含意的演绎,“移”得机智,“接”得自然,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佳作评析

例文一

门其实开着

蜗居在教室的死角,听物理老师有板有眼地分析受力,我无奈地看看手表,计算着下课时间。周围的同学接二连三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因成绩优异回答难题,或者因基础太差被抽查背概念。

惟独我一直坐着。我被无意间关进了老师内心的死角,铁门上有把锁。

下课了,又听见同学们聚在一起闲聊,又听见同学夸奖某个漂亮女生的新裙子好看,又听见长相不好的人在为自己的绰号争辩不休。

惟独我一直安静。我被无意间关进了同学内心的死角,铁门上有把锁。

于是,我渐渐学会享受没有对话的生活。我会在睡前看看天,然后告诉自己,星辰和我一样寂寞;我会在衣柜里放满黑色,然后告诉自己,春天里才有的桃红柳绿并不属于我。

艺术节和春天一起来到校园。我们班有一个诗歌朗诵表演,邻座的语文科代表极力鼓励我参加,声称发现了一首很适合我的小诗。

我觉得任何活动都不会属于我,但心底还是怀着一丝莫名的渴望看了那首小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诗真的很美,看风景的人好像就是我,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人好像同样也是我。它美得让我忘记了曾经是把自己“关起来”的人,我有一吐欲快的冲动,我真的被它吸引住了,或许我可以接受科代表的建议,为什么不试试呢?

之后,便是投入地练习。语速,语音,语调;眼神,微笑,手势。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演出那天,听从语文科代表建议的我,第一次脱下了黑衣。

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望着台下的同学穿着明艳的春装,与窗外的桃红柳绿相映衬,温暖,明朗。我忽然想到,并不是只有黑色才属于我。于是我笑了,嘴角有了新月的弧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掌声响起来。我分明看见笑容在语文科代表的脸上绽开,在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开。

原来,那许许多多的锁并不存在。

在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我才明白:门,其实开着。

[简评]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做作的矫情,这位考生就这么用朴素的文字淡淡地叙述着自己融化心中的坚冰从而融于集体生活的过程,却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被打动。文章没有丝毫斧凿之痕,因为作者将心中的门向我们敞开。写真事,抒真情,所以流淌出的只有真情实感。这正是本文产生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

例文二

门其实开着

“快敲呀,老班。”同学们躲在墙后面,压低着嗓子,焦急地催促。我站在门口,犹豫不决。

今天,老师在班上对同学们“怒发冲冠”,同学们不知道这这场风暴的原因,觉得很委屈,他们决定向老师提出建议。当他们在表决派谁做代表时,数十个手指齐刷刷地指向了我。同学们的信任与吹捧纷至沓来,我作为老班,民意难违,只好顺从了。

来到办公室门口,同学们的护送终止了,一个个像海狗似的,在暴风雨来临之际退缩了,躲到了墙后面,只探出一个个脑袋,不时地对我挤眉弄眼,投来信任的目光。

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几丝暗淡的光线。我伸手准备叩门,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慢慢吞噬着我的内心。我缩回了手,侧过头去看着同学们。

有的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的人在摇头,有的则向我挥挥手,示意我加油,也有的人向我投来了信任的目光。怎么办?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寻找让自己勇敢的理由。一件类似的小事慢慢浮现在我脑海中:我小时。妈妈因为工作繁忙而变得脾气暴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训斥我,甚至打我。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推开了妈妈虚掩着的房门……那时,我无畏、单纯,和妈妈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们的心贴得很近很近……

我知道我已经有了勇敢的理由,我不还是那个单纯、无畏的我吗?望着同学们丰富而又变化着的表情,我心中的自信就像气球一样不断地胀大。

我深呼吸,送给同学们一个微笑,伸出手,轻轻地叩了几下门,只听见老师并不严厉的声音传出来:“进来吧,门开着呢!”我走进那扇其实开着的门,我能猜想得到身后目光种种情绪,有担心,有惊恐,有鼓励,就像什锦糖一样交织在一起,这些目光没有因为我的前进而停止,它们肯定还向我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和老师的谈话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但是,我通过了那道其实开着的门,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与老师有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笃笃笃”,敲门声又一次响起,我和老师相视而笑,一齐说道:“门开着呢!”

[简评 ]

本文尤其出彩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再配上凝练而又生动传神的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学生叩开与老师交流的情感之门的过程。文中“门”一语双关,既是真实的门,又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门,构思新颖;语言上活泼幽默,简练生动;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这些都是本文的亮点。

例文三

门其实开着

我终于明白林黛玉和简爱之间的不同就是:简爱在门内,而黛玉却被关在门外。                      ——题记

我,十六岁,一个梦想缤纷的年龄,却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见孤雁南飞,便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见枫叶变红,便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生活中那扇快乐之门总将我关在门外,独自徘徊,顾影自怜。

每次读《红楼梦》,总为一首林姑娘的《葬花词》哭飞了泪,哭病了心,“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多么悲惨的调子,让我黯然神伤。黛玉啊黛玉,你也如此孤独吗?你也没打开生活中那扇快乐之门吗?我总是这样想。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简·爱》,一切都变了。简爱,她平凡,卑微,矮小,丑陋,但她活得快快乐乐,多姿多彩,她从小恼怒人生的不平,她有理想,有追求,她对美有渴望,她对爱忠贞不渝,永不放弃……我想,她一定是打开了那扇快乐之门,她才会有如此多的信念,这么执著的追求。于是,我又想起了黛玉,与简爱相比,她美丽,有才,却总是艾艾怨怨。她没有勇气去打开那扇快乐之门,若她有勇气去打开,她一定会活得很精彩。

我明白了,于是,我也试着去打开那扇门,当我伸手触到它时,它“吱呀”一声开了,啊,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我一直都没有这股勇气去打开它而已。

从此,我开始很快乐地生活,见鸟斜飞天空,便有“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感慨;见草木枯荣,便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摆脱了林妹妹,和简爱交了好朋友,打开那扇快乐之门,我好幸福。

朋友,你是否也为生活中紧锁的眉、酸涩的泪、徘徊的脚步、断肠的苦酒所羁绊,而迟迟不敢去打开生活中的快乐之门呢?鼓起勇气吧,相信我,门其实是开的。此刻,我在美的光阴中行走,快乐似一首歌,在我心中浅吟低唱!我愿与你一同分享!

哦,门其实是开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06a442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9.html

《命题作文“门其实开着”写作指导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