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时光 - 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机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8-04-20 00:32: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9提供无障碍建筑生活环境,应是拥有良好社会福利国家的基本内涵,环顾欧美各国,普遍自20世纪50年代即针对长者问题进行建筑相关规范的研究制订,协助长者追求晚年生理与心理环境适应,并改扩建环境设施使长者能正常生活其中。同时,不论是居家养老的长者、在退休小区独立生活的长者或在疗养机构接受诊治的长者均有完善的环境与制度。而台湾地区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老人、儿童与妇女长期被社会忽视,仿佛沉默的族群,随着社会意识的觉醒与进步,少子化与高龄化的问题已不容许忽视。台湾在1993年正式进入高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即联合国认定之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者。源于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升等众多因素,导致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慢性疾病及身心功能障碍者比例也急遽增加,继而对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护均产生大量需求。为健全长照服务体系的发展,兼顾服务质量与资源发展,以保障弱势接受长照服务者的权益,台湾地区于2015年6月公布长期照顾服务法(简称长照服务法),预计两年后实施,长期照护在社会变迁的时光中将不再沉默,也让这一段发展历程成为全球华人注目的焦点。以政府或社会福利机构等公益团体为经营主体台湾地区最早的安养机构设于1923年,随着国民政府迁台期间(约1945~1950年)许多退休或退役后孤苦无依的长者须提供照护服务,才大幅度设立荣民之家或仁爱之家(图1、图2)。这个时期的安养机构以公费安养为主,少数象征性的自费安养,且服务对象多限于健康老人。居民之中不乏公教退休人员,同时长者入住前必须具备符合机构的相关资格,抑或是被视为某种程度上的无依,属救济性质,其生活形态与居住环境均不甚理想。也因此,除华人传统价值观念及入住贫困救济性质等影响因素之外,早期台湾地区安养机构还存在制度的不健全、设备不足、服务不周等现象,造成绝大部分的长者对于入住老人安养机构较为排斥。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风潮兴起,并在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台湾地区的发展,其中包含社会福利与长期照护。政府开始采取私有化政策(即民营化),从新建老龄住宅、大型公立安养机构,渐渐往委托外包的模式探索,尝试公有私营结合关系的可能性。公设民营的安养机构或老龄住宅1990年,台湾地区开始鼓励社会福利私有化的政策,公立机构的委外或公设民营,公设民营的老沉默的时光——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机构发展历程文 | 冯如筠 By Feng Ruyun 1 .高雄市政府社会局仁爱之家2 .台南市立仁爱之家THE TIME OF SILENCE — LONG - TERM DEVELOPMENT OF CARE INSTITUTIONS IN TAIWAN Published on: 15/11/2016Pension Buildings in Taiwa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88f15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7.html

《沉默的时光 - 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机构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