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19-03-15 16:19: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高考第一次适应与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概念混淆,干支排序应该是“戊戌年”;C项时间有误,原文是在“汉代”,并未说最早是在“东汉”;D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3分)

2.C(原文是“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3分)

3.DD项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十二时像传入日本的时间。)3分)

4.B(原因的揣测不能表达出作者的惊讶。)3分)

5.①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②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③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用三个神话表明中国人相信天地都有其残缺,而恰是一些缺陷成就了美;②天地尚有残缺,引出月不常圆,人生常不如意也就实属正常,说明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承受缺陷;③三则神话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每点2分。)

7.C(范围过大,不能说明之前进口的再生塑料都属于有害洋垃圾。)3分)

8.ADB项“必须马上终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错,原文说“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C项并没有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打算将东南亚地区变成西方国家的新“垃圾场”,只说有这样的言论;E项中国矿产资源缺乏只是中国一向有废品回收的传统的原因之一。)5分)

9.①加强监察,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②提高自身垃圾处理能力,建立起我国自主的垃圾处理体系。(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为: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3分)

11.A首创年号的是汉武帝。)3分)

12.B(反对张守清试图以缴税换取开矿权是否属于山西边务,张贞观此举是否属于越职言事,原文无依据。原文也未说他“上书”。)3分)

13.1)泗州淮河发大水,几乎淹没祖陵。贞观前往巡视,定下了将洪水分流到黄河以疏导淮河的策略。(“大溢”“啮”“道”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不久秋季祭祀,皇帝又将派遣官员代行。张贞观两次进谏,没有得到回复。(“秋享”“再”“报”

1分,句意通顺2分。)

【译文】

张贞观,字惟诚,是沛地人。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授予益都知县的职务,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出京巡视山西边防事务。五台的奸人张守清召集了三千多名亡命徒,擅自开采银矿,又与潞城、新宁二王缔结姻亲。帝采纳了巡按御史的谏言,命令张守清解散徒众党羽,告知二王与张守清断绝姻亲。张守清请求向官府缴纳税金,像以前一样开采银矿。张贞观极力争辩,事情才作罢。之前的巡抚沈子木、李采菲都贪赃枉法。沈子木依靠攀附做了兵部侍郎,张贞观一并追究弹劾他。沈子木因此获罪被贬谪,李采菲被削去了官职。回京,升职文工科右给事中。泗州淮河发大水,几乎淹没祖陵。贞观前往巡视,定下了将洪水分流到黄河以疏导淮河的策略。两次升迁做了礼科都给事中。朝廷下达“三王并封制”的诏书,张贞观率领同列的官员极力争辩。沈王朱珵尧是由郡王进封的,他的各位弟弟只应当作为将军,朱珵尧为他们谋求得到郡王。张贞观及礼部尚书罗万化坚守旧例极力劝谏。没有被采纳。当时郊庙祭祀大底是派遣官员代替皇帝进行,张贞观极力请求皇帝亲自祭祀。不久秋季祭祀,皇帝又将派遣官员代行。张贞观两次进谏,没有得到回复。第二年正月,皇帝下令让皇长子出就藩封讲习诵读。而兵部请求了护卫,工部上奏了仪仗,礼部递进了仪注,都被留置在宫禁之中,不交办。又只命令事先通知奉先殿,要去朝谒两宫,其他礼仪都废止。于是张贞观等人上奏说:“礼官们商议,在大殿门前接受祝贺、皇长子接见群臣的礼仪,都记载在旧的礼仪之中;即使诸位王子的加冠礼,也应当按照既有的礼仪来祝贺,祝贺完毕再谒见。皇长子初次出就藩封,竟然比不得各位王子的成人礼吗?况且拜谒谢恩止于两宫,却缺少了在陛下和中宫母妃之前的谢恩之礼,这不是用来教导皇子孝顺的做法;让二皇子吝惜于祝贺,这是在兄弟长幼之情上冷漠淡然,这不是教导兄弟间长幼有序的做法。”奏章献上去后,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罚扣除一年的俸禄。工科给事中黎道照上奏说:“皇长子刚刚开始出外就学,陛下应该以自身行动来为其示范。现在却采买珠玉珍宝,花费到了三十六万还有零头,又拿了十万两太仆银充当赏赐,这不符合您最初的本意。况且张贞观等人秉持礼数直言进谏,是他们的职责啊,不应该惩罚处治他们。”给事中赵完璧等也上奏这件事。皇帝很生气,扣除了大臣们的俸禄,将张贞观贬为杂职。大学士王锡爵等赶紧进言挽救,却也被贬官三级。过了不久,都给事中许弘纲、御史陈惟芝等联名上疏论述说明,皇帝最后还是革除了张贞观的名籍,言官也都被停了俸禄。朝廷内外竞相推举,最后还是没有被起用。天启年间去世了,追赠为太常少卿。

14.CEC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错;E项“正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错。)5分)

15.①伤春惜春之愁。如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和对“时节换”的叹息。②依依惜别之愁。如文尾的“因离别”三字,直抒胸臆。③岁月流逝,年华空老之愁。从“头如雪”“老冉冉兮”可见词人岁月蹉跎。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结合诗人际遇看,文尾的“闲愁”正是无人理解,报国无门的愁苦。(每点2分)

16.1)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7.A①相提并论,用于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比较应该用“同日而语”;②情随事迁,指感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合语境;③一傅众咻,原指一人施教时,众人在旁喧扰。形容由于环境的干扰,做事难以取得成绩,或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④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⑤异军突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⑥尝鼎一脔,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也写作一脔之鼎。

18.DA项“针对……问题”;B项表意不明,北上的是“他”还是陈清峰;C项句式杂糅“围绕……”或者“以……为中心”。)3分)

19.D(“沉疴”为久治不愈之病,不能说“新患”;“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感谢或者请托;“拨冗”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祖母百岁大寿,不能祝“长命百岁”;“切切”为“务必”“必须”之意,不能对自己的父亲使用。)3分)

20.①又有重要区别 ②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 ③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21.①妙手赞誉友人有才华,文章精妙;(2分)②“平肩”“庸手”是自谦,也有警勉之意;(2分)③“双肩”言勇于担当,“只手”言能力极强。(2分)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诗歌赏析】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辛弃疾

莫折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鉴赏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席间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然而意犹未尽,于是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再“再赋”二字。

  在饯别的酒席上连作两首词送行的,既要各有特点又要毫无雷同,这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因而两首词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

  为了从比较中探寻艺术奥秘,不妨先看看《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上阕从描述衡州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入手,期望郑厚卿到任后能振兴文化,发展经济,富国益民,大展经纶,从而赢得百姓的歌颂和朝廷的重视;直到结尾,才微露惜别之意。雄词健句,络绎笔端,一气舒卷,波澜壮阔,不失辛词豪放风格的本色。

  有这样好的词送行,已经足够了,但还要“再赋”一首《满江红》,又有什么用意呢?读这首《满江红》不难看出作者与郑厚卿交情深厚,饯别的对间拖得很久。先作《水调歌头》,从“仁者赠人以言”的角度加以勉励,但伤心人别有怀抱,在依依惜别之际虽欲不吐但终于不得不吐,因而又作了这首《满江红》。

  从《诗经》开始,送别的作品就不断出现,真是不胜枚举。在平庸作家笔下,很难跳出前人的窠臼;而作者的这首《满江红》,却自出手眼,一空依傍,角度新颖,构思奇特。全篇除结拍以外,压根儿不提饯行,自然也未写离绪,而是着重写暮春之景,并因景抒情,吐露惜春、送春、伤春的深沉慨叹。及至与结句拍合,则以前所写的一切都与离别相关,并且寓意深广,远远超出了送别的范围。

  上阕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荼!”好象有谁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真是惊人之笔!“荼”,也写作“酴醿”,春末夏初开花,故苏轼《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一开头便说:“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而珍惜春天的人,也往往发出“开到荼花事了”的慨叹,作者一开口便劝人“莫折荼”,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企图以“莫折荼”留住“春色”,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然而心愈痴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而这,也正是文学艺术区别于自然科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开头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冯延已《醉桃源》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青梅如豆如眉。可知”青梅如豆“乃是”春半“之时的景物。而同摘青梅之后又见牡丹盛开、榆钱纷落、菖蒲吐叶,时节不断变换,如今已繁华都歇,只剩下几朵”荼“了!即使”莫折“,但风雨阵阵,鹈鴂声声,那”一分春色“,看来也是留不住的。”鹈鴂“以初夏鸣。《离骚》云:”恐鹈鴂之先呜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张先《千秋岁》云:”数声鹈鴂,又报芳菲歇。“姜夔《琵琶仙》云:”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作者在这里于”时节换,繁华歇“之后继之以”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表现了对那仅存的”一分春色“的无限担忧。在章法上,与开头遥相呼应。

  上阕写“看花”,以“少日”的“醉梦”对比“而今”的“醒眼”。“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却“笑我头如雪”,这是可“恨”的。下阕写物换星移,“花”与“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不用说我也更加老了,那又该“恨”谁呢?“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两句,是工对,命意新警。

  “花”败“柳”老,“蜂”与“蝶”还忙忙碌碌,不肯安闭,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末期,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问道:“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作者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上述描写都没有涉及饯别,到了结尾时,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系列的悬念和疑问。

  全词句句惊心动魄,其奥秘在于句句意兼比兴。例如“莫折荼,且留取一分春色”,写得是如此郑重,如此情深意切,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义外,必另有所指。其他如“醒眼看风月”、“怎禁风雨,怎禁鹈鴂”以及“是栖栖者蜂和蝶”等等,也都是这样的。

  难道他劝人“莫折”的“縻”仅仅是春末夏初开花的“荼吗?难道他要着意留住,却在风吹雨打和鹈鴂鸣叫中消逝了的”一分春色“,仅仅是表现在自然景物方面的”春色“吗?那风、那雨、那鹈鴂,难道不会使你联想到许许多多人事方面、政治方面的问题吗?这是第一层。

  随着“时节换,繁华歇”,人的头发也已似雪一样的白。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分明是由“春去”引起的,却偏偏说与“春去”无关;都只是“因离别”,却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这是第二层。

  作者力主抗金,并提出了一整套抗金的方针和具体措施,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虽蒿目时艰,但又一筹莫展。据考证,送郑厚卿赴衡州的两首词作于淳熙十五年,属于“带湖之什”。他先作《水调歌头》,鼓励郑厚卿有所作为;继而又深感朝政腐败,权奸误国,金兵侵略日益猖獗,而自己又报国无门,蹉跎白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难以实现!于是在百感交集之时又写了这首《满江红》,把“春去”与“离别”绾合起来,触景生情,比兴并用,寓意深远。国家的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闲愁”云云,实际是说此“愁”无人理解,尽管“愁”也是徒然。愤激之情,出以平淡,但内涵深广,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摸鱼儿》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头,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正可与此词参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77447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6.html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