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雅礼实验中学2018届初三第一次语文全真模拟(无答案)

发布时间:2019-08-23 02:19: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雅礼实验中学2019届初三第一次全真模拟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26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1、积累和运用(共26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jū) 托辞 即物起xìng 左右逢缘

B. 当(gōu 旁骛 味同蜡(jiáo 郑重其是

C. 骨(hái 诓骗 气冲牛(dǒu 出人头地

D. 性(pǐ) 嬉闹 奄一息(yān 通霄达旦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悉,在某些加油站,燃油价格已超出国家规定水平,伺机牟取暴利。

B. 距离中考不到30天,小林同学非常认真,经常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边读边寻章摘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C. 国际权威专家认为,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的话,首当其中的是外资企业。

D. 严格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玉不琢不成器

3.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看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后,使我对导演的想象力非常佩服。

B.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语文学习水平,雅礼实验中学语文学科节举行了“魅力演讲”、“书写比赛”等活动。

D. 61日,雅礼实验中学将举办教职工儿童节活动,届时参加活动的人会有近50人左右。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②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③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④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⑤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A. ①③②④⑤ B.①③⑤②④ C.②④①③⑤ D.②④⑤①③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小莉的说法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冬至”这一天,小莉打电话给姥姥说:“寒冷的冬天来临,姥姥要注意防寒哦!”

B. 小莉买了于谦的《玩儿》这本书,她看到郭德纲为书写的序后落款为“癸巳夏月”,小莉据此判定郭德纲作序那年是蛇年。

C. 小莉告诉妹妹:“元旦是我国传统习俗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习俗迎龙舞龙是为了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另外,还有燃鞭炮、贴春联、挂拈花、拜年贺喜等习俗广为流传。”

D. 2019年是丁酉年,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小莉说:“2022年是庚子年,我要去北京看冬奥会。”

6. 综合运用(共6分)

材料一:央视热播的《诗词大会》,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爱诗学词的文化热潮,一个月以来,热力不减。“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不少人感慨,原来中华诗歌如此之美。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以诗会友,诗词比赛等活动,领悟诗词之美,重拾中华文化自信,这仿佛让大家看到了中华文化重新崛起的希望。

材料二:在电视荧屏被各种娱乐节目“霸屏”时,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实况,如一匹黑马,从一片聒噪声中杀出,赢得万千观众,这足以证明优秀传统文化仍有强大生命力,是唤醒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的民族精神、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1)阅读以上材料,请你从中提取两条重要信息。(2分)

(2)学校准备开展以“诗词之美”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请你运用对偶的修辞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宣传标语。(2分)

(3)假如你是这次“诗词之美”朗诵比赛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场开场白。(2分)

7. 古诗文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

(2)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抗金复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可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表达。

8. 名著阅读(共5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爱农》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B. 《格列佛游记》当中小人国用跳绳选拔官员,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飞岛国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耶胡是畜类。

C. 《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把柱子做成了一个大十字架,立在他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根柱的四边,他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就这样他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期。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以自己为原型,创设了主人公保尔。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2)《水浒传》和《西游记》同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些故事情节基本相似,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高家庄假扮高家女儿智擒______________(填人名)一节,在《水浒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填人名)在桃花山化妆成刘太公女儿,大败来逼亲的小霸王_____________(填人名)。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至第10题。

新年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此诗作于至德三年(758年)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之时。②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9. 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首联直接抒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B. 颔联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悲愤郁积,不能自已。

C. “猿”在诗歌当中多表达哀怨愁苦之情,本诗颈联中的“猿”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猿”一样给人“凄清”的感受。

D. 尾联运用典故和设问的修辞,引贾谊为同调,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同时自忤权门,深感长久滞留此地无法返回。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的情感哀切至深,颔联意绪恳切,收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但也寓情于景,情致悱恻。

10.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赏析颈联。(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至第14题。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官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④推重焉。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曾几传》,有删改)

①黄岩:当时浙江台州的一个县。②械:用镣铐拘禁。③沈该:人名,当时的丞相。④荐绅:士大夫。⑤数:责备。⑥致仕:退休。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兄开礼部侍郎/数日,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陈涉世家》)

B. 治之/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C. 有欲遣使诣敌求援师者/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D. 签到二年,年八十二/之为众人(《伤仲永》)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考官异

A. 不能指一端(《口技》)

B. 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桃花源记》)

D. 必先苦其心志,劳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14.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高宗时期,曾几为什么罢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曾几是个怎样的人?(5分)

(2)说明文阅读(共8分)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类似于我们毕业时互相留言贴照的同学录),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交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蕾茵德斯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消磨时间,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打入上流社会。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领英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曾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1期)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 “朋友圈”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B. 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男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是为了晒晒朋友、倾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

C. 友谊书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第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

D. 古人旅游时在悬崖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

16. 请你根据上文有关朋友圈的知识,结合链接材料,判断下面连个年轻人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共4分)

【链接材料】唐代的甲在岳阳楼上题诗刻字。北欧的乙带上一册“朋友圈”纸书,记录各处的旅游见闻,还包括一些与贵族会面的照片。

甲:

乙:

2、议论文阅读(共8分)

抓住你的暗时间

刘未鹏

①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大脑也是如此。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举一 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呆在一个特殊的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 取途径,18年后,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
②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用自己所花费 的天數来衡量,很容易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 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把你要做的事、要学的 S當驻在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如果你走路吃饭做梦,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这﹣事,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投入的时间才真正等于实际流失的时间。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像沙漏,沙漏里装的沙子总量是相当的,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 较扫,有些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 扣拥有更长的生命。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④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额外的花销。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间来回倒腾,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 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
⑤另外,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时,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儿 书,感到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10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的状态 却需要一段时间把记忆中相关的内容再次激活。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 10分钟的上网其实就花了 25分钟。
⑥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迅速进入状态,还要看能保持状态多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 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时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事。
⑧这就涉及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只有具备高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 用暗时间。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比如公交车上看 书,是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摘自《青年文摘》2019年第15期)

17. 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2分)

A. 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

B. 我们应该学会抓住暗时间。

C. 要充分利用暗时间,就要迅速进入状态。

D.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之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18.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用来论证“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这一观点。

B. 本文第②段从否认“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这一观点入手,强调要注重实际投入的时间。

C. 第⑤自然段使用了举例论证来论证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

D. 毛泽东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这个事例可以用于本文的第⑧自然段。

19.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记叙文阅读(共18分)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园田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阔叶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籴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姐姐和姐夫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爱子女,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B. 对栀子花,我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是因为我们家门前种过栀子树,我因而感到亲切;又因为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看到栀子花,我就想到已经去世的母亲,因而感到惆怅。

C. 第④自然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栀子树照料得非常精细。

D. 文章中第⑦段插叙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情,主要是为了交代我们家穷得响叮当的背景。

E. 本文在刻画母亲的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全文饱含一个孩子对母亲的赞赏和怀念之情。

4. 文章的标题名为“母亲的栀子花”有何作用?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6分)

【链接材料】正在桂花树小学读六年级的李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父母总唠叨他,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在家里面要求他一刻不停地学习,哪怕开一下电视都要被骂。但是父母每天下班之后,要么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要么就是出去和别的叔叔阿姨一起打麻将,有时神经半夜才回来。李扬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一旦说到这一点,父母就说我是小孩子,即将升学,所以必须全心全意学习。

3、语言表述(10分)

25. 为帮助初三学子迎考复习,学校初三年级决定从4月份开始自愿晚自习,所有自愿上晚自习的学生可以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李军针对自己在家学习效率低,无老师指导等情况,决定申请上晚自习。请你以李军的身份写一封申请书给班主任陈老师,阐述清楚自己上晚自习的理由。

要求:①格式正确;②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4、写作(共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或是因为性格的懦弱,或是因为虚伪的礼貌,或是因为情感的束缚,或是因为巨大的诱惑……我们常常说不出那个“不”字,但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了放飞自由的梦想,为了追求坚定的目标,为了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对一些人、一些事,有时甚至需要对这个世界,大声说:“不!”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大声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b2074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8.html

《湖南长沙雅礼实验中学2018届初三第一次语文全真模拟(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