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1 21:28: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是经历了截至2014年初长逾8年的升浪,之后则进入了近3年的下跌,累积贬幅10%。在可见的未来,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温和贬值的压力仍在,而双向波动也会是常态,汇率风险增加,对中国银行业构成影响。从银行业整体数据所见,已因应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预期的变化积极作出了资产负债的调整,汇率风险可控。

 自本世纪初开始股份制改革以来,内地的银行先后走上上市之路,有不少还是到香港或其他海外市场上市,如香港恒生中国H股金融业指数当中便包含16家中国的银行股,加上股份制改革期间剥离呆坏帐和资本注资等措施,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当中便有一定的外币资本金,包括境外IPO所募集的资本金;境外战略投资者所购入并持有的股权资本金;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的资本金。其余为本币资本金,当然仍以后者为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如果从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角度,资本金是以人民币计价,那么外币资本金录得汇兑收益就会整体提高有关银行的资本规模,是利好的。但如果从国际排名和横向比较的角度,资本金要换算成美元计价,那么人民币资本金就会落得汇兑损失,拖低整体银行的资本规模乃至国际排名。上世纪日元升值期间带动日本银行在国际银行业的地位大幅提升,后在日元大幅贬值下其排名坠落,正是出于汇率这一主要推手。

 根据The Banker今年6月底发表的全球首千家银行报告,其中一节以“Top 1000 World Banks – Chinese banks go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为标题,因为在其统计史上以一级资本量度的全球首五大银行当中,首次出现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占去四席的局面。该统计是以美元计价的,而且出现在2014年和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两年贬值之后,一来说明累计贬值的幅度温和,二来期间四大行也在积极补充一级资本,弥补了贬值的影响。上世纪曾一度在资本实力上主导全球的日本银行只有一家跻身全球前十名。

 另外,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今年年中,中国银行业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一级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而Basel III的最低要求分别为%%%,重整后的美国银行业的有关资本比率分别为%%%。这样看来,人民币温和贬值对银行业资本状况的影响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银行的外币净资产敞口越大,人民币升值对其就越不利,这时银行资产负债的调整会以减持外币资产、增加外币负债为主。反之,在人民币贬值期,银行的外币净资产敞口越大就越有利,因为可以取得更大的汇兑收益,那么银行资产负债的调整会以增持外币资产、减少外币负债为主。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所见,一来中国银行业在外币资产负债方面呈净资产敞口;二来在过去一年积极地因应人民币汇率贬值作出了适当调整;三来相对于庞大的银行业总资产,其外币资产占比小,即使具体到个别银行有错配,也不会严重威胁整个系统。

 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温和贬值进入第3年,银行业早就循这一方向调整其外币资产负。与2015年初相比,国外资产从37,622亿元人民币增至今年年中的42,585亿元人民币,国外负债则从23,545亿元人民币减至13,119亿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只能解释当中的一小部分变化,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应该是更为合理的结论。另外,根据外管局统计,一年前银行业的外债水平比企业为高(8,177亿美元对7,075亿美元),一年后的今年首季,银行的外债余额低于企业(5,581亿美元对6,174亿美元),这显示银行对汇率风险的意识和敏感度更高,调整也更为积极。最后,中国是银行业主导的经济体,银行业总资产截至今年年中时高达2,170,247亿元人民币,42,585亿元人民币的国外资产只占%的比重,即使个别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错配,相信也不至于威胁整个银行体系。

 汇率风险增加对银行业的另一直接影响在于银行外汇交易业务(无论是自营还是代客)。目前,内地外汇和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经营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外汇货币掉期、外汇拆借等交易,银行既自营,也代客进行交易,汇率风险增加对银行定价、对冲和管理有关风险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交易和发展。

 在汇率弹性增加的情况下,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对冲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外汇和外汇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和交易也会显着增加,具备有关能力的银行就可以获得额外的业务和收益。当然,银行从事的外汇业务除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外,还有操作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结算风险、时区风险等,但这些非市场风险只要管理得宜,不管汇率是升值还是贬值,汇率波幅增加相信可为银行业带来不少机遇。

 汇率风险上升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业,也会影响银行的客户,在银行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下,最终会间接影响银行业。例如从事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投资的企业因为有大量的外币收支,如果未作有效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就可能会带来汇兑收益或损失,一旦汇兑损失过大而影响其财务稳健,就会转变成为给它们贷款的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企业本身也会因应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来管理自身的资产负债,在人民币升值、同时人民币有更高利差的时候借入外币贷款来满足本币融资需求,刻意利用货币错配来配合自身经营,但人民币汇率一旦转跌,其汇率风险也会转嫁成为银行的信用风险。

所幸的是尽管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借贷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最多,但在审慎的外债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下,外债比重小,即使人民币大幅贬值,出现亚洲金融风暴一样的货币、债务和经济危机的概率也较小,加上企业也同样地积极调整其资产负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企业的主要影响相信在于其核心业务,而非汇兑损益上。

 尽管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迄今尚算温和,但从监管的角度而言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中国是银行业主导的经济体,有全球最大的广义货币供应,人民币有持续贬值压力就意味着资金有持续外流压力。由于外国投资者在在岸市场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股票、债券、贷款、存款)加总为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股票和债券投资只各占内地相关市场%的比重,就算全部套现离场,涉及的金额也有限,更不用说出于分散投资的考虑,它们不太可能全部流走,那么应该格外关注的是本国资金外流的压力。要稳定汇率、遏止资金外流,货币政策就较难全面放松,只能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这会对银行业资金成本、定息收益等带来影响;针对资金外流的管制暂时也不能全面放松,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受到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转为开放在岸市场以弥补离岸市场收缩;企业走出去进行直接投资依然受到鼓励,但在人民币贬值之下,其成本和风险也会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改变贸易结算的结构,以人民币进行出口结算会增加,进口结算则减少,以往升值期利用贸易结算作跨境套利的诱因会消失,贸易及其结算的真实性会增加。

 从监管的角度,银监会自2005年汇改以来就一直着力提醒和推动银行业重视并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从市场建设、监管要求和制度建设上多管齐下,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中国银行业一直在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下经营,有关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和技能也就无从谈起。后在2005年至201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过程当中,银行如果持有具规模的外币资产,那么人民币升值就会造成其减值,这从当时各银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汇兑损失可以看得出来,那么调整的方向不外乎是增加外币负债,减持外币资产,企业和个人也同向操作。

 2014年在人民币兑美元先贬后反弹、但全年还是温和贬值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尚未根本改变,到了20158/11汇改以及其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单边升值预期才告打破,在单边升值期过程中累积的汇率风险才集中爆发,调整变成了偿还和压缩外币负债,重新增持外币资产,但有关过程无疑进一步放大了人民币贬值压力,而且外币负债的调整是迟早会见底的,唯有增持外币资产却是可以无限的,尤其是在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广义货币供应的情况下,最终会造成资金外流、外汇储备下降、流动性紧张、进一步拖慢经济增长等不良后果,因此有效管理汇率预期,从监管和政策层面遏止市场形成单边贬值预期也十分重要。亚洲金融风暴以及新兴市场历史上的多个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均是负债型货币重大错配所致,未来中国只要延续现时的做法控制对外资产负债错配的敞口,同时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及其预期,相信就不会重演金融风暴的一幕。

 展望未来,即使人民币继续有温和贬值的压力,但只要双向波动是常态的,银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外币资产负债管理理应不再会是一边倒,汇率风险的累积相信也会较之前为低,但这对短期的管理技巧要求就更高,因为汇率风险在银行财务报表中都是在报告时点才显现,汇率双向波动就意味着汇率的短期可预测性降低,对银行财务稳健的影响即使小,却也难以完全避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5148ea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a.html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