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7-02 09:26: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可见,本课的基本线索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改革,商鞅变法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二学习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三学习过《百家争鸣》对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回顾知识,阅读课本来解决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   

          商鞅变法  措施: 军事:军功爵制度;什伍组织

                   经济:废井田;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废分封,设县制;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

                   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结果的分析,提学科能力。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认识地主阶级改革家的改革精神。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知识关键在于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一方面在分析具体改革时可联系世界上的改革,加深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中国不同时间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比较,理解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讲授新课:

1、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落后:

(2)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

2、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3、宗旨:富国强兵;

4、措施: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1)军事:

(2)经济:

(3)政治:

(4)思想文化:

5)习俗:

5、结果: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由于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而并未被废除。

6、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7、评价:

1)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

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

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8、特点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9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1.顺应变法的潮流,加上秦位处西陲,避开外力干扰;且秦固有文化低落,易吸收较高的文化。
    2.秦孝公全力支持,绝对信任商鞅。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先奖励生产与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

启示:
    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f43517866fb84ae45c8d87.html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