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发布时间:2020-02-29 13:1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江西省中考题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树木丛生,              

 (2)烟笼寒水月笼沙,            。

 (3)            ,悠然见南山。

(4)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6)四面歌残终破楚,              。

(7)           , 芳草蔞簍鹦鹉洲。

(8)但愿人长久,                _。

[答案](1)百草丰茂(2)夜泊秦淮近酒家(3)采菊东篱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5)教然后知困(6)八年风味徒思浙(7)晴川历历汉阳树(8)千里共婵娟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甲]春尽 [乙]春尽

[唐]韩偃 [宋]郑解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幕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借春而连8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怡人之景。

[答案] A[解析]两诗确实都描绘了幕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 B[解析]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不是“反衬”。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答案] 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保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是( )(2)贤( )(3)恐( )

[答案] (1)这 (2)才能 (3)担心,害怕

10.翻译文中画线词句。(4分)(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答案] (而) 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解析]“谀” 意为阿谀逢迎0.5分,“欲”意为想要0.5分,“摇动” 意为动荡不安0.5分,整体句意通顺连贯1分。共2分。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答案]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解析]“夫”发语词不译,“以” 意为因为,“誉”意为赞誉0.5分,“毁“意为毁谤,“去” 意为离开0.5分,整体句意通顺连贯1分。共2分。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翻译]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chá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 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窺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2018年江西省中考

三)古诗文积累。

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

(7)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8)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

(1).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潮平两岸阔 (3). 大漠孤烟直 (4). 惟吾徳馨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7). 关关雎鸠 (8). 乱花渐欲迷人眼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浮沉、萍、孤、惟、馨、诸侯、雎鸠、渐”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6. D 7. D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 (3)愠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1.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8. B

9. (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10.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1.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B项,正确的句读是:孟氏之一子/之秦。故答案为B。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9.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回”;“愠”是 “生气,恼怒”的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2017年江西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6.D 7.C

【2016·江西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2分)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

(一)6.【答案】C

7.【答案】A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bcf9d6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8.html

《2016-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