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5-12 11:52: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6、三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阻绝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回/倒影  绝 /多生怪柏 ///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题,加深内容理解

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1.正面写山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状山,以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回读课文,收获评价,总结练习拓展。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26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bea28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2d.html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