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07期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6-10-18 17:47: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国担当

陈抒泽

大家好,我是陈抒泽,上次来到这个舞台的时候,我是给我两位无辜遇难的同学做了一篇公关演讲,所以这次,乐老师说你来给710号遇难的两位维和战士也做这么一篇公关演讲吧。老实说我的心里面真的是有点沮丧的,因为在我心里我们国家还有5500万的贫困人口,那么多的山区儿童上不起学,那么多的贫困老人看不起病,维什么和?花着成千上万纳税人的钱把我们的战士送到别的国家替别人出生入死,图什么呢?在我的心里,战士天经地义的应该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而战。

1864年中亚一个军阀叫做阿古柏,侵占了我们大半个新疆,时任的中堂李鸿章说“东洋海患甚劣,新疆赤地千里,不收复于我大清元气无损失。”而68岁的左宗棠说“疆防,海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于是左宗棠借高利贷筹措起了粮草军费,带着湘军子弟赶赴茫茫大漠,随军的甚至还有一口空棺材。那里装着是左宗棠人在疆在的死战决心。凭着这样的决心左宗棠艰难的打赢了这场在李鸿章看来毫无性价比的战争。你要问左宗棠黄沙百战是图个什么,很简单,新疆是我国疆防的安全线,所以我们一点都不能让。

一百多年后,2001年的愚人节,美国人给我们开了一个充满恶意的玩笑,一架EP3大型侦察机肆意侵入我国南海领空,我军两家歼8战斗机跟踪监视。期间,战士王维的座机81192号与美机发生了碰撞事故,另一位飞行员赵宇说王伟的座机被装的犹如纸片一般破碎飞散,电台里面传来的是王维包含悲愤的呼喊“这里是81192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继续前进。”王伟肯定不知道,他用生命守住的南海已经成为我们最繁华的海上贸易通道,更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长城。王伟更不知道他的这幅一座油画夙愿已经成为了现实,当歼15舰载机从属于中国的航空母舰上呼啸而起的时候,我们南海的战士对着南海的碧浪长天呼号“这里是辽宁舰,舷号16,呼叫81192,空域已经清空,553号将会接替你续航,81192欢迎回家。”你要问王伟视死如归图什么,很简单,南海是我们海防的安全线,所以我们一点都不能让。

左宗棠远征新疆,王伟捐躯南海,曾经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的付出与牺牲,但现在我们知道,他们为我们国家守住了边防和海防,替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个体和家庭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线。

讲到这里,我忽然有些明白维和战士的意义是什么了,从1992年维和柬埔寨,2006年维和中东,2014年维和南苏丹,戴着蓝盔的战士背后从来不乏置疑和不解。但是千千万万个李磊和杨树朋们,他们是在更大的尺度上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国家构筑了一道属于世界的安全线。因为今时今日的世界它是扁平的,是开放的,中国的命运从来没有跟其他国家交织的如此紧密,今天的安全线已经不再是一国的疆防和海防,而是一张遍布全球广袤无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安全网。

曾经的中国积贫积弱,我们只能选择独善其身,但现在,当我们迈着自信的大国步伐走在聚光灯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抱着兼济天下的开放心态。今天的安全线不止属于中国,而是属于每一个地球公民,这些安全线的和平牵绊人类的共同命运。

当我们走进超市挑选天南海北商品的时候,请记住有人正在为了他们的安全生产劳心劳力;当我们夏天吹空调,冬天开暖气的时候请记住有人正为了他们的顺利运输经冬历暑;当我们已经习惯了安宁舒适的生活的时候,请记住有人正在为了我们云淡风清的小幸福而出生入死;当我们已经远离死亡,甚至开始怀疑牺牲的意义的时候请记住是无数个铁血男儿在千里之外抛头颅撒热血换回来的。

从新疆到南海到五洲四洋,不要再去左宗棠是图什么,不要再去问王伟是图什么,不要再去问李磊和杨树鹏是图个什么,很简单,这是我们的安全线,所以我们一点都不能让。

和平的守望者

蒋晓峰

我想问在座所有人一个问题,什么是和平?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和平就像是空气,就像是水,就像一个与生俱来天然品,但是对于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来说,和平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我们在平时享用和平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他背后的代价和成本,他需要维护,谁来维护?在那些战乱地区在那些条件恶劣的地方,普通人都会敬而远之,但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前往勇敢逆行,他们的名字就叫做维和战士。

公元2016710号,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步兵战车105号遭到一枚火箭弹的袭击,装甲车的后门被炸开,车顶被炸出一个大洞,而在车后面的载员仓内有6名中国维和战士。当时的情况是,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激烈的交战,30多名不长的眼睛榴弹掉到了联合国的营区,有4枚落到了中国营区。子弹、榴弹横飞,随时都有可能更大的人员伤亡。这就是南苏丹,2011年独立的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但是从独立以来这个国家内战就一直没有断过,但就在这里,中国的维和战士用生命守护着脆弱的和平。

经历了过年的内战,南苏丹的基础设施都已经被破坏殆尽,道路桥梁破烂不堪。物资也奇缺,中国的维和部队来到这里以后一方面帮助当地人免受战火的涂炭,这其中就包括了一百多名生活和工作在南苏丹的中国同胞,而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他们战后重建,清理废墟整治道路提供人道救助。中国为何士兵的友好和真情为他们赢得了很多的当地朋友,每当维和工兵营的推土机外出的时候,路过的司机都会停下来鸣笛,当然还少不了非洲味儿十足的“你好,中国朋友!”

一切的友好和真情随着710号的一声巨响被打破了,中国维和战士受伤之后被紧急抢回营地进行包扎,但是当地的条件非常有限,需要紧急输送到外面条件更好的医院。在中国营区内需要紧急地输血,但是血袋用完了,不得已之下向联合国求助,但是外面炮火纷飞,根本无法开通一条生命通道。伤员太多,失血太多,形式十万火急怎么办?这就是在南苏丹,我们维和战士面临到的困境和考验。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在座的都已经知道了,李磊、杨树鹏两位战士因公殉职,另外两人重伤,三人轻伤。李磊来自四川浦江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杨树鹏来自山东莱芜,孩子今年刚刚满6岁。

事发之后人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世界上最乱的地区总是有中国的维和部队?在这里我想用我再叙利亚的亲身采访经历,来说明在那些战乱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没有维和力量。去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叙利亚采访,战争至今这个国家已经有20多万人死于战火,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占到这个国家的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凡有那些有条件有财力的家庭都已经远走高飞远走他乡了,对于剩下的家庭来说,生活只有颠沛流离的苟且。

我来到霍姆斯市采访,这是一个反对派的大本营,在战争中,整个城市都已经被重武器蹂躏过一遍。我的向导是一个叫拉娜的普通叙利亚妇女,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带我来到那些曾经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地方,帮我寻找各个受访者,然后倾听他们的辛酸故事,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注意到了拉娜脖子上的项链。我问拉娜这个金光闪闪的坠件里面的相片是谁,拉娜说是我的小儿子,“我也是小儿子”我对拉娜说,“天下妈妈总是最疼自己的小儿子了”,“是啊,我希望他在天国里一切都好。”

我当时听到我就心里一紧,意识到已经触碰到了拉娜心里的痛,“对不起,我希望您家里人一切都好”我这样安慰拉娜,但我感觉特别的惨白无力。“没关系,反正我现在已经一个人了”,拉娜说着亲吻了一下他脖子上的小儿子。她说,我的小儿子其实是给阿萨德总统当兵的,两个月前他去了前线,被炸弹炸了再也没有回来,幸存的战友只是给我带来了这个消息,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带来。失去小儿子的拉娜本来可以请求他的丈夫和大儿子,也就是家里的另外两个男人留在后方的家中,但拉娜拒绝这么做,她说如果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这么儿女情长,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可以打完。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听拉娜这么说我可以感觉到她在做这个决定时候的决绝,但同样也能感受到她有多么的不舍。拉娜是想用她家里人的血肉之躯来极力争取并且维护叙利亚的和平,但是我知道她做不到,她没这个能力。这个国家严重缺乏维和力量,即便拉娜把自己的命赔上也不能换回这个国家片刻的安宁。

其实是在向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这样的国家,没有人给他们施舍和平,和平更不会从天下掉下来。和平,弱国无和平,和平需要整个国家的实力来支撑,需要维和部队,需要无数个像拉娜这样的人的付出。

在南苏丹我们年轻的维和战士倒下了,和平会因此马上就来临吗,战争马上就快结束了?我没有答案,我相信战士们可能也不知道,但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远走他乡甚至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觉得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军人的职责所在。事发后我和在南苏丹的步兵营战士,也是李磊和杨树鹏的战友杨兆飞通了电话,兆飞告诉我这是一种责任所在,他们维护的是他国的和平。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我可能真的很难想象和平的来之不易,如果我不是因为当记者的采访了维和战士,接触到了像拉娜这样苦难的母亲,我可能也会认为和平就是想有就能有的东西。没有比较不知幸福,看看外面的生灵涂炭,珍惜你我手中的拥有吧,这或许是对和平这种公共品的提供和维护者最大的敬意。谢谢。

洪灾中的脊梁

崔建宾

我的老家在河北,我从小没有见过什么江河湖海,我又特别羡慕那些会游泳的,于是我就抓紧一切时间学游泳,学了整整28年,我现在连狗刨都没有学会,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怕水的,但是就在今年我却参加了一场和水的战斗。

6月份以来我所工作的地方湖北几乎就没有晴过天,气象站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很快就转成了红色的了。我们住的小区被淹了,上班的公交车被淹了,就连地铁站其中的一段也被淹了。晚上我们就接到了领导的群发短信:所有的主持人、记者必须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随时待命准备去前线报道抗洪抢险。很快,我就被分配到了赤壁,想当初火烧赤壁烧得80万曹军丢盔卸甲,而如今却是水淹赤壁。

当我们即将进入赤壁市新店镇的时候,司机大哥跟我们说不能再往前走了,再往前走我们的车就成潜水艇了,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徒步进村。一下车村子里的水已经没过了我们的膝盖,而且眼瞅着还在往上涨。放眼望去,哪里是路,哪里是农田根本就分不清楚。

和我一起来的几个同事,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们深深的知道乡亲们种个庄稼有多么的不容易,但是洪水一来,什么都没有了。有一位大姐他们家养了几千只鸡,洪水扫过,一片狼藉,鸡笼子横七竖八的躺在泥地里面,里面的鸡全部都死了,而且整个鸡场充满着一阵恶臭。大姐当时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是暂时借住在亲戚家,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而整个鸡场也是贷款70万才做起来的。一家人所有的希望就这样被洪水捣碎了,我们到那个地方之后大姐看到我们之后哭的特别伤心。

我记得后来一个画面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水淹了一个小镇,水齐腰,于是我们看到所有的人都在水里开始大转移,爹爹颤颤巍巍的牵着婆婆,爸爸背着孩子牵着妈妈,还有得把孙子直接放在已经废旧的轮胎上,爷爷推着轮胎往前走。洪水让这些人暂时的流离失所,而我又是人生第一次了解到“逃命”这个词。

但是有的人却和我们走着相反的方向,义无反顾的向着洪水的方向冲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我们的一个同行拍的,一群小战士蹲在泥地里啃馒头,网友们叫他们馒头哥。但是也有人在置疑说为什么他们要啃馒头,我们现在的经济这么发达了,我们的后备力量还这么差吗?为什么?我来告诉你,74号的时候连续的几场大暴雨导致黄梅县境内最险的一段告急,这些小战士赶到当地进行抗洪抢险。一到那个地方,他们就立马跳进了洪水当中,用沙袋堵住管涌,又跳上堤岸争分夺秒的来运送沙袋。但是由于当时暴雨太大,上游的水来的太猛了,险情依然没有得到控制,他们只能继续干下去。

时间已经过了40个小时,而此刻对于这些战士们来说比饥饿更加难受的是他们身体的透支,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吃炊事班做好的饭菜他们只要蹲下只要坐下就能立马的睡着。而这些馒头是当地的村民在镇里买的,含着泪水劝他们一定要吃上几口。每当我们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的眼光聚焦在这些战士的身上,因为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他们的天职,所以他们必须做好要做的更好,哪怕是他们的身体再吃不消了,但是他们也不能停止;哪怕是他们明知危险重重,他们也不敢停止。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战士中他们大部分也是181920来岁的年纪,比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当中的一部分年龄还要小。非常坦白的说,我仅仅是被派到了前线报道抗洪抢险,离真正的危险还有很远很远,但是我爸妈担心的恨不得每天打20个电话提醒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被洪水冲走,他们也是爹生妈养。将心比心,有哪些父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个样子,但是总会有一些人置疑我们媒体说你们总是拿他们说事,你们总是拿他们煽情,对,没错,我们就是要煽情,我们就是要告诉这些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义无反顾才保全了你们现在的不屑一顾,他们就是英雄,他们就是伟大,他们就是值得我一遍又一遍的说。

如果说抗洪战士的义无反顾是他们的天职,那么普通人的义无反顾呢?武汉市新洲七里村,有一段大堤经过洪水的冲击变的非常的危急,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及时行动整个村子都会处于危险当中。54岁的戢良红跟村里的老伙计们商量了一下,他们就临时组建了一个爷爷抗洪突击队,里面有20几个成员。队员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3岁了,面对着大雨,这二十几个老大爷抗着锄头义无反顾的上了大堤,扛沙带堵管涌。但是洪水并没有得到控制,晚上的时候其中的一段大堤突然溃口,洪水疯地似的跑了过来。一个一米多高的浪头突然间拍向了正在大堤上巡堤的戢良红,瞬间把他带到了水里,再也没有回来。从此爷爷抗洪突击队少了一位队员,戢良红的妻子哭着说我现在特别害怕下雨,因为一旦下雨我就想到我的老伴儿是不是还在大堤上在抗洪,我要等他回来,但是却一直没有等到他回家。

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老人妇女和孩子先走,爷爷抗洪突击队的队员们,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躲起来等待别人救援,没有人会说任何的话。但是他们却站了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就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家园。我心疼他的执拗,痛惜他的离去,更佩服他的霸气。这二十多个老大爷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次次面临灾难,总有一些人会义无反顾,而这些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武警战士;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日夜报道的记者编辑;他们是不眠不休的公交车司机;他们是每一个组织自救的平凡百姓;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有他们,在抗洪的每一天都有奇迹在发生。

是什么让这一切出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深入骨髓的信念,是对这片家园,对这片土地,对身边每一个人最挚诚、最无私的爱。而正是因为这一份爱,让每一个个体都无比地坚实,无比地强大,任何灾难都无法将我们击垮。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我们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坚强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道义才是一个英雄的担当。

莫让家园变泽国

初雯雯

说起洪涝灾害,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天灾,我们与天灾抗争凸显出了人性的光辉。但是在这一场接一场的洪水中也有着不少人祸的因素,我们在与洪水对抗的过程中就像是自己的左手跟右手在搏斗一样。大家在看看新闻,每年几乎都会遇到50年不遇的雪灾,80年不遇的旱灾,百年不遇的洪灾。今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自199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波及范围超过26个省,有3000多万人口受灾。而这些年来洪水不光是越来越频繁,他们每一次来袭时候势头也更加的凶猛。

今年7月份新疆乌伦古河流域就遭遇一次很大的洪灾,水面在两天之内上涨了一米,河水冲出河道十几米开外,一路蔓延到河谷边缘和荒漠交错带的地方。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汪洋泽国,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乌伦古河潮起潮落我也看的多了,但是那么可怕的景象我真的是头一回看见。为什么乌伦古河流域会洪水泛滥呢,不同于南方洪灾大多是由降雨引起,在新疆有三千多座海拔超过三千米以上的雪山,他们都是常年积雪的。但是这些年来雪山大面积消融,雪线逐年上升,甚至有的雪山只有冬天才有积雪,到了夏天就没有了,正是这些积雪的大面积消融造成了许多许多的洪水。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雪山消融呢?当然是气侯变暖。至于为什么会产生气侯变暖,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我觉得真的不用我再多说了。

2009年的时候新疆遭遇了一场60年不遇的大雪灾,成批成批的黄羊因为,因为雪层太厚找不到食物就被冻死、饿死,为了避免尸体在雪化之后腐烂引发瘟疫,我们当时真的是每一天都要把尸体抗回保护站去统一处理。每次我一边抗着黄羊往车上走就一边流眼泪,等到把羊放到车上用手去抹一把脸都能感觉到刺痛的感觉,原来眼泪早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冷冻成了冰碴子。救灾一路我哭一路,救灾几天我哭几天,我为这些黄羊们心疼,他们本来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生灵,但是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怕景象而失去了生命。他们都骨瘦嶙峋,很多都是睁着眼睛离开的,他们不懂,为什么他们熟悉的家园熟悉的大自然会这么去对待他们。

而且那次雪灾也对当地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年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当地哈萨克族的牧民,有一位老奶奶她非常喜欢我,她每次一见到我就开心的合不拢嘴,连他们家挂在墙上的全家福都是我给拍的。那年雪灾过后老奶奶家的羊丢了,对于当地的牧民来说,羊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所以他们家的长子塔伊尔完全不顾家人的劝阻出去寻找他们家丢失的羊群。他出去的当天下午就刮起了大风,第二天人们就在离羊群不到50米的地方发现了他冻的僵硬的尸体。后来我再去看望老奶奶的时候,就发现她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很多岁的样子。她怀里抱着塔伊尔的孩子,然后两只眼睛通红,就那样呆呆的望着墙上那副全家福,然后嘴里不停的一直念叨,说没了,没了,都没了。

为什么我们原来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会给我们降下如此沉重的灾害呢?因为地球生病了,整个生态环境生病了,大自然是在以他缓慢新陈代谢的规律去运行的,但是人类以自然恢复力无法赶超的速度在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无法承受了,就必然会降下灾难。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生活在他所带来的后果之中了。除了全球变暖我们还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化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今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因为环境问题致死的人口占全球伤亡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比冲突致死的人口要高234倍。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在灾难发生之后才去心痛我们所遭受的损失,而是应该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通过自己努力在一切来不及之前去避免灾害的发生。我始终相信一句老话,天灾八九是人祸。

就拿我的家乡阿勒泰来说,在我姥姥那一辈,放眼望去山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树木,他们用了几年时间把树木全都砍伐了,而到了我妈妈那一辈呢,放眼望去山上只有寥寥无几的树木。在那段时间只要连着下二十分钟的大雨都会出现洪灾,每年都有人因为洪水而失去生命,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比如说植树造林,比如说退牧还草。但是破坏容易修复难,直到我这一辈他们花了几分钟当年就可以砍掉的树木,现在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恢复到当年的样子。

深居内陆的新疆有着18311条冰川,整个的储冰量有2623.47立方千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新疆这些冰川在一瞬间全部熔化,将会使整个新疆区域变成一片泽国。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他相当于淹掉了101个北京,132个邢台,195个武汉,261个上海。现在在近30年来新疆的冰川已经消融了15%—30%,在未来的20年它还会消融60%,然后在未来的50年新疆的冰川还会消融80%—90%,所以我刚才做出的假设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他是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真正到了那一天,我们不去正视环境被破坏的现实,诺亚方舟的时代真的有可能到来。而到了那个时候,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人类未必有资格登上那一艘驶向新世界的诺亚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7ed6c687c24028905fc3fd.html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07期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