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之美

发布时间:2019-08-19 20:24: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江花月夜》之美

作者:谢小红

来源:《科教新报》2018年第46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千古为人所称颂,后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去探究它特殊的美。诗章按全诗内容的承转,可分为五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人在四句诗中以高瞻远瞩之势,展现一片广阔的空间作为全诗的起点,在这里,春江潮水连海平,千里万里,一望无垠。同时,在银色的月辉、银色的江海的水天一色里,又给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诗贵开篇得势,此四句一出,可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与广阔的感觉,在这种境界与氛围里,是宜于展开巨大而深邃的主题的。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在这里,诗人用逼近的具象继续强化着冷清和凄寂。江中芳甸、花林、本应是绚丽缤纷的,可是在寒月寒辉的光照下,也化为一片银白。空里流霜与河上白沙更是相互交融,与芳甸、花林一起结构成一派冷寂、清空、银白的凄美之境来。到此为止是诗的第一个部分,还只相似于全篇的。在这起兴的银白世界里到底暗喻着什么、象征着什么,我们还得随诗人那生花妙笔的移动去破译、领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所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凄美的境界与氛围之中,诗人孑然一身,茕茕孑立,恰与天宇中的那轮孤月相对,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源于中华民族自先秦时就已觉醒的宇宙意识。诗人在这里独立江海间,面对茫茫天宇,借一轮孤月寄托了自己的孤独情怀。这对天向月的思索,对无限时空的拷问是一种人类的历史情绪——永恒思考、永恒求索、永恒期待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而典型的艺术气质。老子、庄子、屈原、苏轼、张若虚、李后主等人的作品里,都有这种情绪的写照。而这种孤独感和宇宙意识、历史情绪又是中国所有的艺术本質——“忧患意识的写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7e0ca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c.html

《《春江花月夜》之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