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锋卖糖葫芦事关择业无关北大概要

发布时间:2018-11-19 14:41: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武小锋卖糖葫芦事关择业无关北大

    113日《沈阳今报》报道,武小锋,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人,20008月,他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20057月,他从北大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回到家乡普兰店后,在当地多次联系工作一直没有回音,只好帮助家人收山和穿糖葫芦卖。   媒体报道后,已经有多家单位愿帮其就业。很显然,大家还是看重他头上的北大招牌。有了媒体效应,我相信武小锋会有好的结果。为这种局面欣喜的同时,更为事情背后的心态而叹息。   北京大学是国内一流学府,所以,按照通常惯例,北大学生的学识能力、创造水平乃至各种发展性性格,多是优秀的。所以,人们习惯性认为,北大学生应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可是,北大毕竟不是保险箱,不是万金油,在残忍就业和金子招聘之间,在学生实际能力和单位个性需要之间,如果人们注重金字招牌、名校效应,绝大多数名校毕业生应有好的归宿。可如果用人在注重金字招牌的同时,更注重现场测试和毕业生的创造性潜质,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水平和交际能力,名校学生就和一般高校学生处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谁在测试中获得了好的信任指数和成绩,谁就能顺利通过,与北大南大并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我不愿意说武小蜂就比其他毕业生能力差,可是,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承认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这是不是他遭遇失败的主要原因呢?不是他专业能力弱,而是在情商发展和交际能力方面,有不足和就业软肋,他输给了其他竞争者。而且,就是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努力改善自己,而是接着不愿闯荡,甘愿选择卖糖葫芦。这种知难而退,让别人为自己让路的思维更是性格原因。   在很多情况下,名校学生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名校学生,在就业和各种机会中,应该比其他学生优越。这种思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可以理解的,可今天,当更多用人单位呼唤复合型人才,期望创造性人才和十字性人才(中西合璧的通才),在人力资源观念倾向与实用性和交际性的今天,北大文凭只能证明你从哪里来!至于能到哪里去?不能再依靠北大,而要依靠自我学识。连研究生都要必须接受失业淘汰,从底层和低薪干起,北大学生又怎能逃脱调这种潜规则呢?金字招牌来的挡箭牌功能金色含金量已经大大降低。   既然是北大学生,拥有较好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就不应该为这种短暂失败而叹息,而是用敢闯敢干、大胆作为去为北大形象增添无所畏惧、经得起摔打的精神韧性,树立北大学生失败中不言败的无限自信,争取到爱拼才会赢的就业宝座。如此,才无愧于北大的栽培和教育。   世界在发展,观念在变化,在德国,大学生开出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在国内,靠擦鞋、拾破烂做出一番事业的大学生也屡见不鲜,因为他们没有仰仗金字招牌,没有被陈旧观念所束缚,更敢于挑战自己,挑战传统。这种观念更值得名校失败者借鉴。空守着一个北大文凭却连对口工作都找不到,这不是北大的问题,而是就业思想的误区所在。依靠别人的帮助就是能找到工作,也不如依靠自己去争取一片独立自主的精神天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6f587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b.html

《武小锋卖糖葫芦事关择业无关北大概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