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0:0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传统美德教育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且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的为国以礼不学礼,无以立,荀子的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都从不同角度充分说明的重要性。时至今日,每个中国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的熏陶和规范。近几年来,针对这一传统美德教育有所淡化的问题,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广泛深化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而且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基础教育,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幼儿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幼儿知道起码的做人道理和从小学习做人的基本功,让幼儿把知礼守礼的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发扬光大。 2、幼儿礼仪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我园现有221名幼儿,其中独生子女占93.5%。由于家庭结合的变化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无疑给当今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及其个性形成都带来或多或少的正负效应。场景一:某家正在办酒席,菜刚上桌,xx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主动"出击",旁若无人地大吃起来,因为人小个矮,他甚至站到了椅子上,把喜欢吃的冷盘拖到自己面前。尽管爸爸妈妈一个劲地阻止,可看到一旁的亲戚朋友都为他说话,由着他的行为,小家伙越吃越起劲,吃到一半就捧着圆圆的肚子嚷着要回家。场景二:xx小朋友不小心抓破了同伴的脸,留下了一道不深不浅的痕迹。在家长来接时,教师告诉家长事情的原委。家长听了以后,转身对孩子说道:这是哪个人抓你的,你怎么不还手。下次他再抓你,我剁他的手指。” 3、教育实情引起的思考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过去一般以主题活动来弘扬传统美德,但其中存在着引导不够跨度太大的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还要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接受能力、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进行礼仪教育,切忌贪大求全。此外,礼仪教育存在另一问题:划一的教育内容要求与幼儿认识存在差异,不能搞教育上的一刀切。目前,有关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的局部研究较多,整体探讨较少。我们能不能将纲要规范的礼仪教育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环境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重新组合为具有层次性和系列性的教育内容,再根据其内容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这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龙游县实验幼儿园自2001年确定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来,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将目标激励法运用到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还有其他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也在研究类似的课题,已培养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内容大致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  1.生活礼仪:(1)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2)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3)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2.公共场所礼仪:初步了解七不规范的要求,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 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3.学习礼仪:在活动中做到会举手、会听,服从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轻轻;学会商量,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同伴的演出时,能保持安静、守秩序,结束后,会鼓掌表示感谢。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能成为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研究对象:在2007年度小班、中班、大班中各确定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另60名幼儿为对照班对象。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描述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研究时间、步骤第一阶段:制定研究阶段方案(2007.10)结合课题申请通知,聘请教研室有关领导为本课题研究顾问,并在园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组成员,与研究人员一起制定一份详实有效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7.12——2009.5)根据方案,我们从六个方面进行教育和研究一、 结合活动,礼仪教育课程化。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使孩子们知道了那些是礼仪,礼仪都有那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二、结合生活,礼仪教育实用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三、结合游戏,礼仪教育轻松化。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开设了娃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四、结合孩子,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 五常 五、结合环境,礼仪教育渗透化。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有消极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意义上的良好。 在消极意义上,积极良好的环境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和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因此在幼儿礼仪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注意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话,与人交往中做到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在积极意义上,一个良好的环境所指的是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通过幼儿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甚至刺激他们活动需要的环境,努力为幼儿提供多种信息刺激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许多小玩意,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给小动物喂食”“送图形娃娃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我们还在活动室中有意布置一些有关礼貌言行的画面,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设计的环境,使其具有暗示性。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礼貌言行评比栏,随时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结合家庭,礼仪教育连贯化 在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若有的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有可能使幼儿出现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才能使幼儿的礼仪得到提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6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总结研究结果,撰写好结题报告。

五、人员分工:课题负责人:吴向英 执笔人:沈斌课题实施人:赵秋燕、裘惠芳、邢淑姬、叶雪莲、过鲵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根据纲要精神,对幼儿从小进行行为、礼仪教育,我园从2006年开始正在各班开展良好的行为、健康的心理、优秀的道德等方面的渗透教育,所以每位教师都在真正的实施和教育,因此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我们也申报了绍兴市级课题,目前已进入了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已选取了一套适宜的幼儿教材,以故事和游戏教学为主,向幼儿展示一些鲜活的幼儿形象,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作好社区宣传,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对外的行为、道德宣传窗,选取优秀的文章、孩子活动的照片、我们本期培养的目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宣传,让家长们在了解的同时,还可在家进行适时的教育。相信全园推开的研究,全体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定会推动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3dd649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b.html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