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论文)-中国水墨画

发布时间:2012-11-13 16:41: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对传统水墨画的学习与探讨

史昊冉 河南工业大学

摘要:中国化的发展如能以民族精神为主导,个画种、流派之间相互交流、互补,在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特点,勇于开拓创新,必然生机无限,中国画已“穷途末路”的说法必将不攻自破。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

关键词:水墨画 继承 发展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文章及视频的讲解,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作文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墨,画面为假单的黑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墨为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水墨画所使用的工具为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但这四宝的意义不至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身后的文化内涵和感情。毛笔分硬毫和软毫还有兼毫,根据个人习惯不同,所用笔也不同;国画用纸多为宣纸,且多为生宣,因为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除此之外也用凌、娟等织物,但因其价格较高,故多用宣纸。

水墨画的技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皴法,造型,构图,植被,意境。皴法是一种用笔墨的方法,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一次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构图以平视为主,略带俯视,景深较大,夺取横向的全景式布局。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屋木

水墨画的发展历史已经一千多年了,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一改前人细巧之积习,行笔纵放,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李思训善画着色山水,他的儿子李昭道也是有名的水墨画家,师其父而有自己的风格,后世称他们父子的水墨画为大小李将军山水。王维襟怀高旷,迥超尘俗,首创渲淡画法。以水墨皴染之法而作破墨山水,以清淡闲逸为归。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水墨画的南北两个画派。吴道子、李思训为北宗之祖,王维则为南宗之祖。五代时期,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创新,徐熙代表南宗,黄筌代表北宗。宋代水墨画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四人。元代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大家。明代水墨画分浙派、吴派和院派。清代水墨画家以四王为最著名。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荤。另外,佛门画家道济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代,也就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期间,这时候的水墨画主韵律是改革:这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素描、光影、透视等技术和方法来对中国画进行改造,这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气势,影响也很深远。但在西方洪流涌入期间,古风水墨画也在发展,以齐白石为代表,借助中国自己的传统来进行变革,借助近代海派绘画资源,加上一些明清之际文人画的因素,来对当时的中国画进行改革。他的艺术语言简洁明快,齐白石先生出生在社会底层,早年生活贫寒,他的诗和画明白易懂,不像以前的文人画以晦涩为深奥。齐派艺术在20世纪的中国是成功的。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2009年,中国水墨画走过了曲折的六十年。从建国初期的转型、起步,到后来的意识形态统帅;从新题材的发掘、表现,到严重的政治干预;从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全球化语境的影响,到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等。体上看,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新中国水墨画,虽几经波折,还是在发展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现、当代艺术思潮的洗礼,在全球化语境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与认同,中国画又迎来了教学、创作、交流等全面的繁荣。

对于水墨画未来的发展,我认为面临的主要是传统继承绘画艺术与吸收外来绘画艺术之间的平衡问题。毋庸置疑,传统的技艺自然是要继承的,但是由于中国画长期以来适应着修养全面的文人雅士的余兴和趣味,不注重对画面视觉形式的发掘,在“水墨为上”的风气下放弃对绘画色彩语言的探求,忽视对各种新颖题材的开拓,津津乐道于微观笔墨技巧和小区为而不注意宏观的整体视觉效应和视觉冲击力,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视觉新鲜感。水墨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已经走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要想再次急促上获得很大的发展的确面临很大困难,面对如此局面,我们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艺术,西方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产生了很多风格的流派,是优化的表现力获得了新生。中国画的推陈出新,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由此看来,中国化的发展如能以民族精神为主导,个画种、流派之间相互交流、互补,在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特点,勇于开拓创新,必然生机无限,中国画已“穷途末路”的说法必将不攻自破。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

但必须指出,中国画在未来时代里,不要像西画人为地分什么主流非主流。宜坚持多元并进的方针,无论写实写意与抽象,都顺其自然,随其缘份去发展,这才合乎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在不能避免地吸收借鉴西方以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艺术之际,还须坚持同它们保持一定距离。无论中国画如何演变,它有以下三个特色最好明智地保待:一个是精神性,前文已多处提及,它是区分中西绘画的重要标志之 另一个是水墨为尚。-有一个特色是笔墨,这里不是指工具材料而是中国画语言。笔墨的价值在于它是根据中国画材料特性创造的语言,渊源久远,包融着中国文化中的一套审美观念,很容易和西洋画及其他国家民族的绘画语言判别

总之,变革是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任何事物的变革都有临界点,跨过它,该事物便变种或灭绝,中国画也是如此。中国画别的可以变,例如只要有本事达到笔墨要求,毛笔可以改为刷笔;墨与彩色可改用或添用水彩、水粉、丙稀颜料;宣纸可以西画纸取代。中国画的其他特点,如平面性表现可适度增加立体性;时空自由改作稍为集中固定的透视与结构;装潢方法也多改裱褙装轴为西画式装框等等等等,都不至于伤害画种的根本。唯独精神性、水墨为尚和笔墨最好不要变,它们是使中国画保持东方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永具独立地位与特殊价值的染色体。

参考资料:

《新中国美术史》 邹跃-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国画研究》 栗宪庭,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走向未来的中国画 洪惠镇《文艺研究》第3期文艺研究杂志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fb8fd684254b35eefd34f8.html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论文)-中国水墨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