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每课课后题及答案汇编(含两课的课后题)1

发布时间:2020-03-14 15:2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单元第4

地球——我们的家园课后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 )。

3. 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出现了( )、( )和( )等问题。

4.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 )、( )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 )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 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 )。

6.人与自然是(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 )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7.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 ),把蔚蓝还给( ),把清澈留给( )。

二、判断对错:

1.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

2.20世纪80年代,英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 )

3.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

4.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 )

5.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

6.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

三、连线:

1.将下列这些环境问题与其危害连起来。

燃煤电厂正在排放废气

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 资源短缺

石油过度开采 环境污染

岛屿正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生态破坏

沙漠在悄然扩大

2. 将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包括的内容连起来。

产品的清洁生产

生物能 循环经济

太阳能

废物的高效回收

风能

水能 清洁能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问答

1.请利用下面的关系图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生病

2.为什么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为历届奥运会中最环保的奖牌?

3.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五、社会实践

1.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结合现实生活,制订几条爱护地球的班级环保公约。

第四课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地球

2、自然环境

3、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签订协定 制定法律 环境保护

5、《巴黎协定》

6、生命共同体 清洁能源 循环经济

7、森林 海洋 天空

二、判断:

1---7 对 错 错 对 错 对 对

三、连线:

1.将下列这些环境问题与其危害连起来。

燃煤电厂正在排放废气

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 资源短缺

石油过度开采 环境污染

岛屿正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生态破坏

沙漠在悄然扩大

2. 将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包括的内容连起来。

产品的清洁生产

生物能 循环经济

太阳能

废物的高效回收

风能

水能 清洁能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问答

1.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排到了海湾中,严重污染了海水和鱼类,导致鱼虾中毒,人又吃了鱼虾,致使使食用鱼虾的人生病。

2.金牌中的黄金在提炼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水银;银是从回收旧镜面和废弃X光片中提取而来;银牌和铜牌有30%的成份采用了可回收材料;奖牌挂带中的塑料成份有一半来自回收塑料瓶。

3、新能源有: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电热发电、风能发电等

主要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意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难,燃烧也会污染环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环保节能。

五、生活实践

1、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家与父母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滴水。

2、班级环保公约:爱护花草树木;动员大家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向环保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发现伤害地球的行为积极举报。

部编版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单元第5

应对自然灾害课后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 具备( )的意识、( )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2.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 )。

3. 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 )、( )、( )和( ),依次用( )( )( )和( )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4.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 )、( )、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 )系统。

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 )、( )、( )、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 )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6.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7.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 ),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8. 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 )、( )的抗灾精神。

二、判断

1. 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

2. 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

3.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

4. 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

5. 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d33e92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4.html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每课课后题及答案汇编(含两课的课后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