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科学精准高效施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科学精准高效施策

为了提升我县 2022 届高三教师高考备考能力,2021 8 6 日在县教育局精心安排组织下,静宁县所有高三教师分别在静宁一中、二中、文萃中学参加了高考九科高三第一轮高考备考研讨会。县局邀请兰州二中数学教研组长刘慧荣在文萃中学为全县高三级教师做了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我校进行了集体业务研究,总结了本次研讨会专家讲座精髓及下一步的工作中对专家备考经验的具体落实措施,现小结如下:
1.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绳,在高三复习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高考评价体系》,研究高考真题,准确理解《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精神和考试性质,精准掌握考试内容和要求,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之功,提升复习效率,打造高效复习模式。
2.认真研究历年全国卷和新高考真题卷,仔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准确把握高考方向:(1)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和综合运用的。(2)细心推敲对要考查的五种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3细心推敲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不同的要求。4掌握各种题型的比例,每个数学分支(内容)所占的比例。5)注意近年来对某些知识点要求层次上的变化。

3.听了专家对高考阅卷工作过程的介绍,我们感觉到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通过专门的“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专题及平时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审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4.集体备课既是提高备课组整体成绩的关键,又是提高个人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依据高考评价体系、考题、学情和复习所存在的问题、随时获取的高考信息,加强集体备课、业务研究,依据高考评价体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删补,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借鉴专家备考经验,传承我校历届高考备考传统,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校高考数学备考策略如下:
一、备考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新背景下,学科素养融会贯通之时,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中数学复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复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绳,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抓好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和数学创新的能力,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2021 年全国甲乙卷试题分析


2021 年全国甲乙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数学学科本质,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呈现出低档题活、中档题新、难题平稳的特点。整套试卷几乎没有偏难怪的考题,突出对通性通法的考查。理科第 4 (文科第 9 题)以一个相对陌生的函数为题干条件,考查函数的图像变换和奇函数的定义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第 19 题以特殊数列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从而落实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2)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试题运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热点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色,展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理科第 6 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方案为背景,考查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立意新颖。理科第 17 题(文科 17 题)要求根据新旧两台设备各生产的 10 件产品得到的某项指标数据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试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等数据的数字特征,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体现了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3)渗透古代数学名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有着上下5000 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一直是国人引以为豪的灿烂遗产。理科第 9 题以魏晋时期
著名数学家刘徽撰写的《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表高”、“表距”、“表目距”和“表目距的差”计算海岛的高。《海岛算经》是中国古代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也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试题通过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优秀成果,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4)设计开放性题目,着重考查创新思维,试题重视理性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考查。理科第 16 (文科第 16 题)在立体几何中关于三视图的考查中,试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空间几何体,只是给出了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要求学生在题目所给的四个图中选出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与正视图组成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图形发散思维,直观想象,还原出不同的三棱锥。而试题的正确答案有两种,具有开放性。不同的解答对应着不同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作用。
5)解答题顺序微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高,2021的高考数学(乙卷)解答题的顺序有了一定变化。将去年的解斜三角形问题换成数列问题并推后到19题的位置,而将概率统计题由去年的18题提前到了17题的位置;立体几何由去年的第20题调整到了今年的第18题,题目难度明显下调;同时,圆锥曲线和导数解答题顺序重新回到了压轴大题的位置。这些显著的变化,其实今年的试卷比去年的试卷更易得分,但要求学生在应试时要调整心态,随机应变。此外,
文理同题的比例依然很高。其中选择题有4个题完全一样,填空题有2个题完全一样,解答题必考题部分有1个大题17 题)完全一样,选考题(22 题和23题)完全一样。此外,文理科解答题第 18 题题目背景完全相同,文理科考查知识点几近相同,文科只是在理科的基础上降了一个难度。
6)新课标剔除内容的再次回归,文科第 3 题(理科第三题)考查复合命题真假;文科第 5 题考查线性规划;文科第 7 题(理科第8题)考查几何概型;文科16题(理16 题)考查三视图。这些在新课标要剔除或削弱的内容再次出现在全国乙卷的数学试卷上,说明了高考命题的反押题、反套路、反死记硬背的出题准则,也告诉各位老师,不要因为新课标中要剔除而不去复习这部分内容。2021 年高考数学(乙卷)的难度梯度划分较为明显,而且整体来看难度适中,较以往而言变化不大。整体结构平稳,稳中有新,灵活开放。试题坚持基础知识与必备能力考查并重,突出学科本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紧扣时代发展,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凸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坚持素养导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了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方法,试卷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创新,值得一提的121619等题目都是把以往的基础题型进行变形,需要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才行,这对程度中等的考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能有效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利于高校合理
选拔人才,有利于正确引导中学数学教学。
三、备考阶段划分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第一轮):
(理科)从202181日开始至20223月中旬结束;
(文科)从2021523日开始至20223月中旬结束;
第二阶段(第二轮):20223月中旬至4月底结束;
第三阶段(第三轮)20224月底至5月底结束; 第四阶段:61日至66日,回归课本,自由调整。 各阶段具体任务和要求是: 第一阶段(第一轮):基础过关
这是高三数学复习用时较多,也是教师和学生花费力气最大的一阶段。这一阶段以抓基础、练基本功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应用,使学生对整个高中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问题是:
1.对于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都要熟练于心,理解它的本质、变化与应用,使学生对主要知识点掌握到位,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公式定理的适用范围有本质、透彻的理解。
2.对于课本的典型问题,既要掌握解答方法,又要思考它的变形、拓展、灵活应用。


3.注重知识网络的形成,方法、结论的提练,解题方式方法的总结。
注: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一阶段复习要结合课标要求,和高考试题特点,将课本与一轮复习资料有机结合,既要巩固基础又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归纳总结、自主纠错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突破
本轮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方法的达成为主要目的,注重通性通法,突出知识主干,讲解与训练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利用专题复习,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使学生在解题方法、解题技能(如选择、填空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上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专题分为选择填空专题和解答题专题:
1.其中选择填空专题主要针对近几年的主要考点,结合所考的难易程度分层训练,对训练的结果采用机阅的方式统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讲解,一定在高频考点的正确率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考试时对自己会做的题目,少失分或不失分。
2.解答题专题教师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将近5的高考真题整理为8个专题讲义:
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个专题在讲解时要总结知识点,方法,思想,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模拟阶段:此阶段重点任务是:综合训练,提高训练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减少人为失误,培养心理素质。
教师重点是做好试题筛选,试卷讲评,尤其要通过阅卷,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漏洞,及时进行补救。讲评试卷中,除了讲知识外,重点讲评,失误的类型及纠正的方法,如何答题可得高分,达到让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解答各类试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最佳成绩。
第四阶段:回归课本、自由调整阶段:本阶段学生主要是自我调整,回归课本,相互交流,适当做题,考前准备。教师主要答疑解惑,搜集最新的高考信息,及时辅导。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让学生训练,教师可以自行组合一套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做题温习知识和查漏补缺,追求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全覆盖,另外是为了让学生在临考前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在长时间没有训练后到考场后出现手生的感觉。同时这一阶段要不断的根据学生的情绪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信心十足的进入考场。
四、2022 年高考数学备考举措 1.要认真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研究近五年真题,把握高考趋势。研究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甲、乙卷、新课标高考卷试题,分析每一年的考点,各考点的命题角度和难易程度,及考点的变化情况。复习时准确的删选题,在教学时更准确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加强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一是按阶段、
按课时将任务分解细化。二是主备组要按照复习进度和要求提前备课,坚持主备人说课,全员讨论,确定复习的重点、需要突破的难点及突破的方法等。三是随时进行交流,加强二次备课,进一步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研究。四 是备课中要做好回归课本,把握解题通性通法,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3.钻研课堂,提高课堂效率。1)突出重点、热点,依据高考评价体系来设计课堂。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善于挖掘展现学生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重点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
2)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了,什么是不知道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其途径有:①多提问学生,从学生的问题中去了解。②及时批改作业练习,从学生的解答中去发现。(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要坚持探究,探究的方式一般有纵向探究(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横向探究(课堂最常见方式是一题多解)注重学生自己审题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4.合理布置作业,加强辅导。
1)高三数学作业的设计。作业是作业本和课时作业
相结合的方式,课时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检查,作业本教师收上来批阅。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高考要求选作业。
2)高三数学每天有一个自习的辅导时间,学生的成绩与有效的辅导是分不开的:我们采取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尤其对数学是弱科的学生更多的采取个别辅导,当然,辅导不仅是辅导知识,还应该在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学习心理等方面也进行辅导,交流。
5.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高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学习数学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进入高考。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好笔记,建立错题本。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6.滚动检测系列化。
每周利用辅导课时间对已经复习的内容进行难度适宜的滚动测试、批改,反馈,评价,查缺补漏;
7.做好培优补弱工作。
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根据多次考试成绩确定班级培优补弱名单;科任教师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方法,科任教师利用第七节课和辅导时间落实这一工作,以提高重合率,增加上线人数。方式可以谈心,交流,沟通,解决学生的困惑。也可以进行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的指导。也可以进行知识检测,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8.以老带新,新老共研。
组织新老教师结对,要求老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宏观把握,及时指导,从全方位进行,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升的目的。
9.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总之,制定计划,完善计划,落实计划,核心是落实。我们只有精诚团结,才能成功,才会向社会,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cf89d0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6.html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科学精准高效施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