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02 08:19: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24卷第6期  Q 遵^N3lNG TCM UNIVERSITYVo1 24 No 6 Nov 2O08 4l7一 报道・ 面瘫的分类与针灸选穴 邰浩清,姜文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46) 摘要:从面瘫的病因、病机及病灶入手,对针灸临床中常见的疾病——面瘫进行分类,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临床穴位的 选择以及采用的针刺手法作一些探讨,以期使针灸治疗面瘫有更明确的预后和更肯定的疗效。同时希望通过探讨进一 步揭示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为传承和拓展针灸疗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面瘫;针灸;穴位 中图号:R277.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8)06—0417—02 众所周知,面瘫是针灸临床中疗效最明确的 病例之一。即便如此,临床中我们仍会发现针灸 在治疗面瘫的过程中,存在着预后、疗效等方面的 有特定的病理体质,多由于劳累、感受风寒等诱 发。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围性面瘫中,由于面神经 在内耳门到茎乳孔这一段,是完全走在颞骨内(又 差异,这其中除了与穴位的选择、针灸手法有关 外,更与我们对面瘫本身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只 有对面瘫的病因、病机以及分类有比较清楚的认 识,通过选择恰当的穴位、施以科学的针灸手法, 才能做到预后更明确、疗效更肯定。 1面瘫的分类 称面神经管),而且面神经在离开面神经管出茎乳 孔之前,还有两个分支,一为岩大神经——离开面 神经管后,在翼腭窝换内脏神经节,加入到三叉神 经中,分布到眼睛、鼻腔等,管理泪腺和鼻腔黏膜 腺的分泌;二即鼓索——从面神经主干分出后到 舌、口腔等,管理舌的味觉和口腔内唾液腺的分 泌。所以周围性面瘫根据其损伤部位的不同,又 分为面神经管内损伤和面神经管外损伤,两者临 床表现上除了共同都有面神经管外损伤即支配面 部骨骼肌运动的肌肉功能受损(表现为患侧面部 额纹消失、眼睛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陷 等)外,面神经管内损伤还会波及到管理内脏感觉 即舌头味觉的孤束核和支配内脏运动即主管腺体 分泌的上泌涎核发出的鼓索和岩大神经的损伤, 所以周围性面瘫中的面神经管内损伤经常在出现 面肌瘫痪的同时,还会伴有流涎、流泪以及味觉异 常等症状。 从上述所列出的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临 面瘫根据其病灶的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 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指损伤部位在面神经 核以上的支配区域,又称面神经核上瘫,如大脑运 动区损伤或内囊出血等,常见的如中风之“口喁”, 中枢性面瘫好发于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病人先 前通常有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如高血压、动 脉硬化等。临床体诊方面,由于面神经核的上半 部分接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而面神经核的下半 部分只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所以当一侧大脑运 动区损伤或内囊出血时,只有病灶对侧面神经核 的下半部分所支配区域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陷、流涎、流泪以及味觉异常等 症状;而面神经核上半部分支配的肌肉功能不受 床表现看:两者虽有病灶部位的差异,但都有鼻唇 沟变浅和口角下陷等,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虽然 周围性面瘫相比较中枢性面瘫,症状中多出的额 影响,即两侧额纹没有差异,眼睛闭合正常。周围 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下(包括面神经核)的损 伤,又称面神经核下瘫。由于是面神经核及其分 支的整体损伤,所以病人不仅表现为患侧鼻唇沟 变浅和口角下陷,而且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睛不 纹消失、眼睛不能闭合等,但由于病人的皮肤特 点、年龄差异以及就诊状况等,用于鉴别的症状往 往会模糊或者被忽视,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所 能闭合。周围性面瘫通常好发于年轻人,可以没 收稿日期:2008—09—10;修稿日期:2008~10—12 以我们除了从年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看,医生 作者简介:邰浩清(165一),男,江苏句容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418一 还可以让病人做皱眉、闭眼等动作,周围性面瘫的 病人患侧眼睛不能闭合。另外,中枢性面瘫由于 病变部位在脑,除了面肌瘫痪外,还经常伴有身体 其他部分的功能障碍,如舌体偏歪、语言不利等类 似轻度中风的症状。 针灸选穴 面瘫,不管是中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面瘫,其 病灶部位虽有所不同,但临床表现均为: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陷,或兼有额纹消失,眼睛不能闭合,或 伴有味觉异常、流泪、流涎等一系列症状。我们在 临床治疗时的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方面 可以沿着面神经的路径局部取穴,通过针灸刺激, 帮助神经传导功能的修复;另一方面针对相关的 肌肉作一些恢复性的调整治疗,防止肌肉功能性 萎缩。具体选穴如:翳风、地仓、攒竹以及下关等 (均为面肌瘫痪一侧的穴位),操作上除了翳风、下 关直刺外,其他穴位多选择透刺,如地仓透颊车, 攒竹透鱼腰以及上关透下关等,究其原因,一则考 虑到面神经从茎乳孔出颅以后,其主干进入位于 皮肤下浅层的腮腺,再呈辐射状发出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等分布到面部的表情肌,位 置极其表浅,故除了正当茎乳孔处的翳风穴采用 直刺(注意不可深刺,0.3~0.5寸即可)以外;其 它穴位如地仓、攒竹等穴位则选择透刺,以期能极 大地提高刺激到相关神经、调整其功能的几率:二 则面瘫表现出来的眼睛不能闭合是眼轮匝肌瘫 痪;而鼻唇沟变浅,口角下陷等则属于口轮匝肌、 提上唇肌、笑肌和降口角肌等问题,这些表情肌本 身都较薄而且位置较浅,顺着肌纤维方向的透刺 如地仓透颊车,针体是顺着笑肌、提上唇肌的纤 维方向;而攒竹透鱼腰则是顺着眼轮匝肌的纤维 方向等),能引起肌纤维的极大收缩,防止肌肉的 萎缩,达到恢复损伤肌肉功能的效果,有关这方面 德国学者已经从肌肉力学的实验中得到了证 明l_ J。如果在出现面瘫的同时,还有味觉异常、流 泪、流涎等表现,表明不单纯是面神经管外损伤的 问题,可能是面神经管内损伤或者中枢性面瘫,需 添加“下关”一穴,针刺方向朝向前上方,即眶下裂 方向,0.8~1寸,患者眼鼻特别是鼻腔有强烈的 酸胀感,对诸如味觉异常、流泪、流涎等症状疗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l1月第24卷第6期 明确。至于“下关”穴的特定疗效是与他所处的位 置密切相关的,由于“下关”穴正处在翼腭窝的位 置,而“翼腭窝”是位于颞下窝的内侧,为上颌骨 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其向前经眶下裂 可通眼眶;向后经圆孔通颅内;向内经蝶腭孔通鼻 腔;向下经腭大孑L通口腔。由此可见,“翼腭窝”是 连接中枢脑和面部五官的通路和桥梁,其内在一 些重要的神经和内脏神经节,对面部五官的生理 功能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翼腭神经节等,主管 泪腺、鼻腔黏膜腺的分泌;面神经的鼓索支主管舌 的味觉等。所以我们能通过针刺“下关”穴,直接 或间接地刺激到窝内的一些重要的神经和内脏神 经节,达到调整其功能的效果L2j。当然,“下关”穴 在针刺时要注意两点:其一就是方向和深度,当下 关穴的针刺方向朝向前上方,即眶下裂方向(主治 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和面瘫之味觉异常、流 泪、流涎等),深度不宜超过1.2寸,特别是面颅骨 较小的患者,深度太深,针尖会通过眶下裂进入眼 眶,而对应的眼球部位正当眼球赤道部,眼球赤道 区域是整个眼球壁最薄弱的地方,若速度太快,极 宜刺破眼球,引起严重后果;另外下关穴的针刺方 向不可朝向前下方时,以免刺进口腔,引起疼痛等 不适感。其二是针刺的手法,当针刺的深度超过 0.5寸时,要少提插,可以多捻转,因为这里正是 面颊部翼静脉丛的位置,反复提插,会刺破翼静脉 丛,引起出血,虽然外观上可能不明显,但局部会 有胀痛或咀嚼困难等不适感。 总之,周围性面瘫无论是面神经管内损伤还 是面神经管外损伤相对于中枢性面瘫而言:预后 较好、疗程也较短。而对于中枢性面瘫我们首先 要针对病因治疗,颅内有出血的病人,要先控制出 血,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针灸治疗,防止因针灸刺 激引起新的出血,加重病情;另外中枢性面瘫的面 肌瘫痪是在病灶的对侧,所以我们在选择面肌瘫 痪一侧穴位针灸的基础上,可配合病灶一侧的头 皮针,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雷胜龙.竖横针法结合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8例 [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23(3):82. [2]邰浩清.谈头面部针灸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国针 灸,2002,22(4):245—246. (编辑:周建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c26361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1.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