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不会长黄金

发布时间:2015-03-19 08:53: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金融大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不会长黄金

  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不会长黄金。

  只要牢记住这句话,任何骗局都只是浮云而已。

  本刊记者 赵维嘉

  “疯狂,对金钱的极度疯狂”,“你能从人们的表情和无数伸过来、攥着钞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兴业银行17.05-0.01-0.06%票的拳头中看到人类的欲望和贪婪。”现代金融骗局的“祖师爷”——查尔斯·庞奇自始至终都认为,“我们都是赌徒,我们都渴望轻而易举地赚钱”。

  据说,当庞氏骗局被揭穿后,庞奇依然衣冠楚楚。即便他被定罪之后,那些被他欺骗的波士顿人仍然对着他欢呼。就连《纽约时报》都承认“他的确有些过人之处,像是有那么点骑士风度”。而《时代周报》对此的评价则是:“那些被他掠夺的人不值得同情……受害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只是贪婪,是对无本万利的迫切渴望,而且,他们身上还缺乏庞奇那种能弥补过失的优雅风度。”在这场较量中,人性里的贪婪和欲望主宰了一切,骗与被骗只不过是角色不同而已。

  而骗子好像无处不在。大到金融华尔街,小到地方农村,从最原始的“老鼠会”(金字塔式销售结构)到最新的“AA红包”,那些贪心的人们做着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寻找着遍地黄金的投机机会。

  骗子好像很容易得手。“3个月,让你的投资翻番。”“投入2660010年后收益16万。”一个个天上掉馅饼的谎言蛊惑着人心,人性里的贪婪和欲望就这么被勾了出来。正如牛顿所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骗子也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今年的3·15主题是“携手共治, 畅享消费”,虽说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故事天天在上演,但我们知道,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就像索罗斯所说,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而正确的通行方法就是认清其假象,在假象被揭穿之前退出游戏。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不会长黄金。只要牢记住这句话,任何骗局都只是浮云而已。

  庞氏骗局现代金融骗局始祖

  这个名叫查尔斯·庞奇的意大利人,

  因在上世纪20年代创造了庞氏骗局,成为现代各种金融骗局的始祖。

  本刊记者 赵维嘉

  “3个月,就能让你的投资翻番。”

  1903年,21岁的意大利人查尔斯·庞奇来到了波士顿。他兜里只剩2.5美元,赌光了浑身家当的庞奇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这个一心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其实早已劣迹累累。在加拿大做银行雇员时,因为伪造支票,被判三年监禁。刚出狱,他又卷入一宗人口偷渡案,两年后才重获自由。

  再次回到波士顿,庞奇隐瞒身份,重新开始生活,但投机取巧的本性却一点没有改变。一心想发大财的庞奇发现,金融行业是赚钱最快的,从此便处处留心可以发财的机会。

  庞奇在做进出口贸易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回信券。这是一种可以在国际间流通的邮政票据,俗称国际回邮券。寄信人为了免去回信人的邮资负担,通常会在信中夹带一张回信券,人们可以用它在当地邮局兑换邮票。这个由万国邮政联盟于1906年开始在各会员国邮局发售的回信券,想不到日后竟成了这个金融骗子始祖的“金字招牌”。

  受一战影响,当时欧洲经济十分低迷,美国则成上升趋势。而理论上,如果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购买回信券,再拿到美国来换邮票卖,应该是可以赚到钱的。但实际上,因为回信券的价格较低,加上购买和兑换环节上名目繁多的长项支出,其实根本赚不到钱。但这样的情况并不能影响这个职业骗子的“雄心壮志”。

  庞奇开始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游说,说45天就可以赚到投资额的50%3个月,就能让你的投资翻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可靠,他还成立了一家证券交易公司,而所有的家具和资金都是从一个叫丹尼尔的人那里借来的。为了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奇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一拨又一拨的波士顿人慕名而来。

  由于整个“投资”过程中根本没有一张回信券出现,所以先投资的人获得的收益都是来自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而庞奇的公司也就靠着这样一种“老鼠会”的形式逐步扩大

  “你发明了钱!”

  就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庞奇就收到了来自4万多名波士顿市民,一共约1500万美元的投资,其中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的穷人。庞奇名声大震,仿佛成为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人,他被誉为“商业巨鳄”。庞奇发了大财,他住的别墅有20多个房间,购置100多套昂贵西服,并搭配各种款式和颜色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金拐杖,就连他的烟斗都镶嵌着钻石,还给他的妻子添置了无数华丽昂贵的珠宝首饰。

  庞奇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开场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

  庞奇回应:“不,哥伦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明了无线电。”

  “当然,但是你发明了钱!”

  就在所有人都把钱投给他的证券公司时,庞奇却盯上了波士顿的汉诺威信托银行。在庞奇大量资金的注入下,他成了这家银行最大的客户。最后,庞奇用300万美元成为银行的掌控者。

  就在庞奇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一场意外的官司找上门。那个最初借钱给庞奇的人丹尼尔说,庞奇在回信券交易中欠了他150万美元,从未兑现。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开始对庞奇产生了怀疑。大量负面新闻登上了报纸头条,著名的金融分析家查伦斯·巴伦在《波士顿邮报》撰写的调查文章称,尽管庞奇为投资者兑换了丰厚的回报,但其本人并没有投资购买回信券。如果这真是赚钱的生意,他为什么还会去“买”银行?按照所受投资,庞奇需要购入1600万张回信券,可在实际流通中的回信券总数仅为2.7万张。因此,回信券只是一个噱头,庞奇的“投资”根本就是骗局。

  站在风口浪尖的庞奇,随后遭到自己的公关人麦克马斯特的倒戈。他爆料称:“即便不支付利息,庞奇的资金缺口也已达到200万美元。”《波士顿邮报》继续跟进,将庞奇当年在加拿大的种种丑闻刊登在头条。

  “我是来找麻烦的,我的确也成功了。”

  19208月,庞奇破产了。根据估算,其赤字已超过500万美元。随后,庞奇面临86项指控,最终被判5年监禁。3年后,庞奇被释放,政府方面才意外得知他竟然还不是美国公民。这个天生的巨骗出狱后,继续在美国行骗,却在离境的最后一刻被捕。被关押7年后,这位“不受欢迎的外国人”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回到意大利的庞奇继续他的行骗生涯,想骗墨索里尼,没有得逞;最后抱着骗苏联政府的“梦想”,在巴西的一所慈善堂身无分文地死去。

  1957年,《大百科全书》把Ponci作为欺诈行为的同义词;随后,《剑桥英语大词典》也把Ponci(庞氏骗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收录。这个词的定义是:“一种形式的诈骗行为,人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企业获得了商业成功,但是实际上是在短时间内,用其他投资人的钱给第一批投资人回报。”

  由此,庞氏骗局被称作“现代金融骗局”的始祖。任何一种金字塔式的金融骗局,都是基于庞氏骗局而衍生出来的。但无论设局者如何掩饰,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庞氏骗局以及它的衍生物,都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利用奢华场所建立人脉网,树立“投资必赚”口碑,发展“金字塔形下线”,合理回报率骗人。

  受损机构名单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风险敞口23.3亿欧元,另有1700万欧元有去无回

  汇丰银行:风险敞口10亿美元,或还有5亿美元损失

  瑞士银行业:风险敞口总计达50亿瑞士法郎(42亿美元)

  法国巴黎银行:至多3.5亿欧元(4.7亿美元)损失

  日本野村证券:将面临275亿日元(3.06亿美元)损失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敞口4亿英镑(6.01亿美元)

  部分受害人名单

  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老板弗雷德·威尔彭、通用汽车公司旗下金融机构GMAC主管J·埃兹拉·梅尔金、前美式足球费城老鹰队老板诺曼·布拉曼、来自新泽西州的美国联邦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

  麦道夫黑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88年前的骗局于2008年在纽约华尔街继续上演,但与上次不同的是,庞奇当年只不过是小贸易商,而这次故事的主角麦道夫却是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前董事会主席。这位拥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从业记录的“明星经纪人”,被视为“代表华尔街品质的大慈善家”,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诈骗案纪录:诈骗的时间最长,20年;诈骗所获的金额最高,500亿美元。而麦道夫的伎俩并不新鲜,依旧是庞氏骗局的手法,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最终,70岁的麦道夫被判处150年监禁。

  20年里,麦道夫名下的账户每个月能像时钟一样准时产生约1%的收益,无论牛市熊市。当时的人们这样评价他:“麦道夫是犹太版的国库券,他是那么的安全。”

  “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水。”

中国的庞氏骗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改头换面的庞氏骗局也不断更新、重复,庞奇的徒子徒孙们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人们的欲望,欺骗人们的感情,骗取人们的财富。

  2007年的蚁力神事件。辽宁蚁力神公司以委托养殖蚂蚁为名,承诺养殖户交纳1万元保证金租养蚂蚁,14个月后连本带息返还13250元。诈骗的手法还是庞氏骗局的路数,用后加盟养户交的抵押金给先加盟的养户,以骗取更多的养户加盟。

  “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中国万里大造林,誓将沙漠变森林。”2002年,一个万里大造林的神话就此推出。2007年,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相贵被捕时,已经非法吸纳了12个省区3万多人的13亿元资金。“你买我的林地,我保证给你看护,810年后,会达到12-15方体积。”“投入2660010年后收益16万。”又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谎言,这个缔造了中国万里大造林的神话,五年后被戳穿。

  去年12月,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历时7年的非法集资帝国坍塌了。现年60岁的巩群海,于2007年在河北隆尧工商局注册了三地合作社。“在三地合作社入股1万元,即可得到100袋面粉。除此之外,4个月利息30%1年利息100%。如想退社,返还本金和利息,已被食用的面粉免费赠送。”这位农民眼中的“救世主”非法吸收了16个省市80多亿元的资金。手法:收取下一个社员的本金,偿还上一个社员的利润。三地合作社没有实体项目,更谈不上盈利,几年下来,资金漏洞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

  类似这样的传销式的庞氏骗局,我们已经听说过无数,但却往往防不胜防,因为骗子有着高明的“读心术”,他们太知道人类无止境的贪婪和出于本能对财富的渴望。

 AA红包骗局 一颗埋藏在微信红包中的地雷

  公安机关提醒,收任何红包都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

  同时,微信官方亟需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拦截假红包传递。

  本刊记者 李彩凤

  “AA不是红包,是还钱的(就是你给他钱,明白不!)。骗子们利用很多人不了解微信的AA还款,制造骗局,让很多人会以为是红包而被骗!请转发给身边朋友,这是骗局!”

  221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发出了这样一段话。

  羊年春晚首度与微信合作推出“摇一摇”抢红包,让“看的不是春晚,摇的是红包”成了今年春晚线下的一道独特风景,因此也掀起了一股全民抢红包的热潮。但是当大家“duang duang”地抢个不停时,以上这个骗局就悄然而生了。相信不少玩微信的朋友都看到了这个名为“红包”、实为骗局的“大红包”。

  “AA红包”其实是“AA收款”

  在羊年春晚的推波助澜之下,“抢红包”成了羊年春节一个众所周知的响亮名字,随之而来的是,一颗名叫“AA红包骗局”的地雷也在此时悄然埋下。

  记者在各大微信群当中也碰到了好些这样的假红包。当朋友将此红包转至微信群里,一条印有“AA”字样红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许“送钱”、“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红包。骗子正是利用了大家逢红包必抢、秒抢的心态,当假红包传过来后,正热火朝天抢红包的微信朋友眼疾手快便戳进去了。稍加仔细些的朋友可以看到,在微信的上方出现的是“AA收款”的字样,并且会要求输入支付密码,谨慎者便不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了,大意者轻而易举就进了“局”,手不小心一抖,钱就飞走了。

  据了解,这样的骗局其实非常小儿科,骗子只是利用文字游戏,把“AA收款”功能稍微装饰了一下,在留言处加上了“送钱”、“多少元”的字样后,广泛在微信群聊中发送,让抢红包的人误以为对方发红包了。因为“AA收款”LOGO加上送钱和祝福等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真红包信息是一样的,所以极具迷惑性。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AA红包”在付款前,需要用户的密码“配合”,这一道屏障也让不少微信朋友的钱留在了口袋。所以,公安机关也一再提醒,收任何红包都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

  微信官方技术防范有待加强

  出现事故,谁来负责?作为东家的微信,当然责无旁贷。

  不法分子利用微信“AA收款”功能,想趁发红包时浑水摸鱼,实在可恶。骗子一出洞,公安部门就闻到了“贼”味,提醒了广大网民。但是,这样的提醒未必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和掌握。

  除了公安部门的提醒之外,微信官方从技术层面加以防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微信官方作为提供技术平台的网络服务企业,理当从技术层面加强“防洪”,堵住微信发红包的技术漏洞,拦截骗子发送经过伪装的假红包,净化微信红包环境。

  正如记者在某法院的朋友王律师所言:“单单依靠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和依法监管是不够的,懂法的人都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抢红包’作为微信官方开发的软件,既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就有义务保护参与者的安全”。换言之,如果参与者是在微信平台上被骗,微信官方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所以,微信官方的安全技术防范亟需加强。

 加盟骗局 在“合法”羊皮下露出

  现在网上很多加盟店招商的广告,特别是服装饰品类,其骗人手段繁多,让你防不胜防。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交钱。

  本刊记者 李彩凤

  “6元童装加盟店”

  “打工不如加盟,XX元就能拥有一家火锅店”

  “某品牌加盟火热招商中,先投资,先赚钱”

  早些年,这样的口号经常在电视非黄金时间,以及地方电视台里播出,这两年虽未常见了,但因加盟而受骗的人数,却屡增不减。

  只不过是近年来,骗子的手段变了花样,其一是从电视宣传转向了网络、报纸等宣传。

  在百度中输入“加盟骗局”,会出现一连串的“服装品牌加盟”、“餐饮加盟”、“圆珠笔加盟”等信息。而对于手头有少许资金,又苦于投资无门的想创业的朋友,最容易被忽悠,签订加盟合同,上当受骗。

  下面这一个真实的案例,希望能提醒广大创业的加盟者,千万要当心。

  【案例】

  一位廖姓同学打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加盟饰品店,总加盟费5万元。在没有任何考察和调查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地签订一份合同就算加盟,记者当即给否决了。

  最终,廖同学还是想办法凑齐了5万元,她亲自到加盟公司所在地广州进行了一番考察。在他们的业务员带领下,参观了两家店。考察完,廖同学便签下了加盟合同,交了5万元加盟费(其中包含2万元的货),选了一批饰品样式后,乐滋滋回到了长沙。在廖同学的意识里,一心认为有了盖着红章的合同以及加盟公司的营业执照之类的,就不用害怕了。

  可悲的是,回到长沙收到加盟公司发来的饰品,与自己考察和所选的样式完全不一样,明显次很多,而且,因为合同有规定,第一批货的价格是按照市场价算的,所以在数量上也少很多。因为货太次,廖同学便要求重新发货,几番下来,发过来的货都是一样的,算上房租、水电和比市场价稍高的饰品,整个成本很高,又因为太次,这些饰品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廖同学要求退货,但是对方却说:“根据所签合同,我们只能退您25%的货款。”

  几个月折腾下来,原本做好准备吃苦,创业发财的廖同学已是精疲力尽,最终是拨打了工商局的电话,至今此事也未得到完全解决。

  分析

  现在网上很多加盟店招商的广告,特别是服装饰品类,其骗人手段繁多,让你防不胜防。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交钱。一般情况下,找这些加盟店的都是一些想创业,但是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了一个发财的梦,即使对事情有所怀疑,也很容易被对方打消疑虑。而且通常年轻人总认为自己的创业就是要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眼光。

  这种骗子公司所发布的宣传信息非常吸引人,比如每件利润XX元,每天卖多少件,投资5万元=XX万元回报,回报期多久,等等,计算得非常精细。业务员还花言巧舌地跟你说这返多少钱,那送什么礼品,就像廖同学当初看中的5万元加盟费中还包含2万元货款。同时他们还非常注重媒体宣传,甚至频繁出现在正规的连锁招商会上,有的还不惜请明星代言,让加盟者误以为可靠。

  另外一些企业会故意抬高加盟条件,使人看起来,条件这么苛刻的项目一定是真实的。在办公场所上,他们也非常有讲究,会装修得非常豪华、正式,让人误以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带去参观的加盟店,不是托儿,也是跟一些为了利益跟总部勾结,骗新加盟商的老加盟商。

  “加盟骗局”往往披着“合法”的羊皮行事,因为双方签有合法的加盟合同,看上去对双方都是合法的,被骗者想拿合同的条款制约,一般帮不上忙,大多会选择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若想要求赔偿等,就得上法庭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加盟骗局识别方法

  利用网络搜索项目名称,了解情况;

  了解加盟店公司所在地至少两家以上实体店;

  骗子公司一般会诱导你上钩,比如,赠送小礼品、减少加盟费、返现金等;

  一定要去看加盟品牌生产车间、工厂、仓库等;

  重点考察项目加盟费、注册时间,一般不低于2年;

  多从公开信息入手,可到工商部门查询。

警惕!电子白银投资理财骗子多

  在重大行情来临的时候,交易软件常常会卡住,有时候甚至长达1-2分钟。

  软件行情常常出现异常,这让投资人怀疑交易软件后台被操纵的可能性。

  本刊记者 李彩凤

  近几年来,所谓的黄金、白银电子盘都会披上“现货”的盔甲,借助网络进行交易,在各大城市大行其道,很多投资者不明就里,盲目投资,最后导致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

  2014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现货白银投资成对赌游戏”,但在过去的2014年一年中,记者并未觉得“电子白银骗局”有多大的收敛。记得在去年6月份,因为需要查找一组贵金属的数据,记者注册了某贵金属交易网站,也就是从这时起,每隔两三天,都会接到“炮轰”式的贵金属理财营销电话。相信还有很多跟记者一样遭遇的人,那么这些人又有多少上当受骗的呢?

  目的:借助网络交易骗钱

  现如今,现货白银平台众多,大大小小的交易所、交易中心、交易市场、贵金属经营公司和代理商多达上万家,在每一个城市都有他们的身影。很多平台基本都是对赌性质的平台,资金都是在平台内部流通,而且众多公司也都是在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

  在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一些平台根本没有明确表示,他们有从事现货黄金或白银的资质,一般写的是贵金属批发与零售,与从事的电子盘现货交易根本不是一个范畴,但这已经成了他们惯用的手法。

  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只是借助这个平台,骗更多的钱。

  案例:超越经营范围开展电子盘交易成被告

  谌女士是个“北漂”。20139月,她接到了北京某投资公司业务员的电话。在业务员“现货白银投资收益高”的诱惑下,谌女士通过网络方式提交身份证等开户信息,在该公司开设了交易账号。

  当年96日,谌女士向被告指定的银行账号先后汇入3万元和2万元,并通过该公司官网下载的软件进行交易。虽然投资产品每手价格为4600元,但由于双方交易采取的是放大50倍的杠杆交易方式,只交易了几次,谌女士的交易账号就亏损严重,并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截至当年1021日,谌女士净亏损金额高达144118元。

  央视曝光现货白银的黑幕后,谌女士在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询问后,得知该投资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所开展的电子盘交易业务不具备合法性,所以请求法院判令双方合同无效,被告返还自己的本金及利息,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乱象:幕后操纵白银交易实施诈骗

  电子白银市场在中国乱象横生,当你成功进入他们的交易平台后,刚开始,对方会让你尝点甜头,吸引你不断加金,加金。不怕你小赚,就怕你赚了,不玩了,只要你还在这个市场玩,你前面10次、100次赚的,有可能叫你一次亏个精光,因为规矩是平台定的。

  很多进行电子白银投资理财的人,都是经不住对方电话营销狂轰滥炸,在“专家”指导和层层诱导下,而投入大量金钱的。但是,往往当对方下完指令后就亏钱了。

  案例:每当大行情来临,交易软件就卡住

  钱先生说,他是观看中国教育电视台《银天下》的白银投资节目,出于对电视平台的信任,便发短信咨询了解。随后第二天,《银天下》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致电钱先生,称30万元就可以加入“猎银行动”VIP专属活动。

  后来,被告知30万入金只是认证所需,无需交易。但就在入金当天,客服电话密集“指导”激活账号,并称大行情要来,“指导”下单20手。刚刚接触白银交易的钱先生下单后才知道。20手意味着十几万元的保证金!此后,短短一个星期,在客服以专家式口吻的指导下频繁交易,最终亏损15万元。

  钱先生表示,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在重大行情来临的时候,交易软件常常会卡住,有时候甚至长达1-2分钟。软件行情常常出现异常,这让投资人怀疑交易软件后台被操纵的可能性。

金融传销何时了

  从“北海一日游”开始的“资本运作”。

  本刊记者 赵维嘉

  自2008年下半年起,曾经被誉为“生态氧吧宜居城市”的广西,被公认为是中国南派传销的根据地。出租车司机会这样问:“您是来‘旅游考察’的呢,还是来找亲人的?”在当地的哥眼中,这些风尘仆仆的外地人无非有两类——被骗来做传销的,或是来劝说陷入传销组织的亲友回家的。

  中国传销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西装传销”到曾经的“连锁经营”,再到如今的“资本运作”,十多年间,它已经脱胎换骨,披上了现代金融运作的“画皮”。第三代传销以宏观调控、北部湾开发的名头,开始了所谓的“纯资本运作”。据介绍,全新的“1040工程”虽然披上了光鲜的资本运作外衣,但金字塔模式、多层级发展下线等元素被逐一解构后,除了资金投入更大外,与传统传销模式并无二致。“每人一次性投资6.98万元,次月即返还提成1.9万元(实际出资5.08万元)。然后发展3名下线并提成,每个下线再往下发展,以此类推。当下线发展至29人的时候,就可晋升老总,每月支取高额工资,直到赚够1040万元便出局,结束一轮‘资本运作’。”

  然而,面对如此高风险,被亲友以各种理由诱骗至北海的外地人,仍有70%以上选择相信,其中还有大量“三高”人群和各种社会身份较高的人员:军官、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导演、演员、科学家……

  “若说没有怀疑过,是不可能的。”可在满大街书报亭里假冒的《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体验经济》等非法传销刊物上,清一色红彤彤的封皮上印着中央领导人的照片;宣传的DVD里,自治区领导和上线老总比肩吃饭喝酒,“政府支持”这4个字比什么都更具说服力。

  人们有说,北海常住的20多万外地人里90%以上都是做传销的,可能有些夸张,但如果说北海常住的外地人里有一大半曾涉足传销,应该比较靠谱。反传销人士李旭曾说:“传销从诞生之初就坚持一个原则——不允许本地人参与。美其名曰是国家限制,实则是,一来因为诱骗外地人更有地利人和优势,二则更利于与当地形成利益同盟和无形的妥协。”因此,北海这个城市的伤与痛也和传销密不可分。

  而法律对传销打击的力度,也十分有限。至2009228日前,中国刑法并没有专门就传销行为定罪,执法、司法部门一般是以非法经营罪论——传销者通过非法诈骗所得超过5万元可定罪。如果按以往北海3800/人的“连锁销售”模式计算,要给一名传销人员定罪,必须找到13名下线提供证词供指证。然而,传销多以亲友诱骗为主,多数人不愿亲自指证。

  2009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了“组织领导传销罪”;20135月,最高检跟公安部发布“追诉标准二”,要求对“组织领导传销罪”的立案定罪必须符合“下线发展3个层级、30个以上下线”的标准。而这无疑又给基层办案增加了难度。

  2009年,这场以三高人群为主体的高端传销体系——广西北海亿元传销大案宣布告破。46名被告人以非法经营罪领刑,被判处8个月至4年不等有期徒刑,被并处或单处罚金。“不过有些人不出来走动,有些人离开北海,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做传销了。”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把部分传销组织驱离北海,而非让他们覆灭。

  北海,已经被打上“传销大本营”的烙印,未来的发展着实堪忧,然而下一个“北海”又会在哪里呢?

 必看的十大经典金融骗局

  近年来,金融诈骗的案子屡屡发生,诈骗的花样也层出不穷。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知晓了敌人的布阵,在日常理财中破解敌人的骗局也就容易多了。

  编辑 李彩凤

  “是谁制造了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有人为你去卖命呀,有人为你去坐牢……”一首体现金钱诱惑的歌词,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因它而身陷囹圄,迷失自己。骗子为骗钱设下种种骗局,百姓为获更多利益而踏入骗局,无数事实告诉人们,除了要抵挡金钱的诱惑,如何慧眼识破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尤为重要。

  骗局: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奇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钱。查尔斯·庞奇1920年开始从事投资欺诈,大约4万人被卷入骗局,被骗金额达15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5亿美元。庞奇最后锒铛入狱。

  骗局:连环信骗局

  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20多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在中国,常在短信、QQ群、微博、论坛里见到“转发并能话费增值”、“把此消息传给10位好友,将加上10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试后请查费。”遇见此类信件和帖子,大可不必理会。

  骗局:传销诈骗

  200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成为世界报纸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这一骗局采取交纳入会费的方式,鼓励女性投资,许诺投资3000英镑,就可以得到2.4万英镑的回报,还竭力从会员那里套取其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方式。很多人因此失去了3000英镑的入会费。

  骗局:“419诈骗案”

  你是否收到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写信人自称是尼日利亚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这就是尼日利亚“419诈骗案”。据调查,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

  骗局:征婚骗局

  人们常说,爱情会遮蔽人的眼睛。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爱情骗子通过互联网交友中心诈骗的原因。去年7月份,6名中老年妇女假扮成建筑商、海归商人或丧偶留巨额遗产之人,在各小报、杂志刊登征婚虚假广告,专门骗取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男子,骗取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当然,也不乏“高富帅”骗“多金女”的案例。

  骗局:彩票骗局

  加拿大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给一些英国家庭打电话,告诉他们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奖,而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尽管手段很拙劣,但仍有很多英国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4万英镑。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贵阳多人在路边捡到“刮刮奖”中二等奖26万元,兑奖方式是传真身份证复印件和银行卡账户。这样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骗局:金字塔传销骗局

  上世纪90年代,70%的阿尔巴尼亚家庭在5年时间里,将相当于这个国家一年国民生产总值30%的10亿美元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这些骗子承诺给投资者支付高达20—30%的月息。

  阿尔巴尼亚2/3的人口在最具破坏性的金字塔传销骗局中失去了自己的毕生积蓄,引发街头骚乱,导致数千人死亡,在这个贫穷的国家差点掀起了一场内战,最后导致政府垮台。因为从一开始,这一骗术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骗局:克洛斯骗局

  巴洛·克洛斯骗局是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骗局之一。上世纪80年代,巴洛·克洛斯公司吸收了1.8万个私人投资者的资金,这些受骗者都认为自己投资的是没有风险的政府债券。实际上,大笔资金进入了公司的创始人彼得·克洛斯的私人账户。他把这笔钱用来购买私人飞机、豪华汽车、豪宅和豪华游艇,过着奢侈的生活,直到被揭发出来,锒铛入狱。

  骗局:白血病骗局

  一些骗子颇懂得触动人们的心弦。几年前,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对夫妇称自己的孩子患上白血病,希望能在孩子死前满足她的梦想。整个小镇都被调动起来捐款,最后筹集了1.3万美元。结果事实是他们的孩子很健康,而他们带着骗取的钱,飞到佛州的迪士尼乐园大玩了一场。

  骗局:虚拟银行骗局

  风靡全球的在线游戏《第二人生》中出现了一个虚拟银行“Ginko Financial”,它声称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但该虚拟银行很快倒闭,导致许多人无法拿回自己的投资。之后,《第二人生》上又出现了一个银行,它在吸收了众多虚拟货币——林登币之后,关门大吉,而银行的两位开办者把250万林登币兑换成了现实中的货币——5000美元,再也不在《第二人生》上露面。

 盘点世界十二大金融骗子

  聪明用到正道,可以使你事半功倍;聪明用到邪道,可以使你万劫不复。

  我们发现,富人一般都非常有经济头脑,但是拥有经济头脑,不一定就是富人,他也有可能是骗子。

  编辑 李彩凤

  我们发现,富人一般都非常有经济头脑,但是拥有经济头脑,不一定就是富人,他也有可能是骗子。不信,看看小编为您罗列的十二大最胆大包天的金融骗子吧!

  查尔斯·庞奇

  Charles Ponz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犯之一。19191920年间,庞奇利用邮政票券设计出“金字塔式骗局”,短短7个月便吸引了4万名波士顿投资者,每天进账25万美元,当时堪称天文数字。庞奇承诺客户在45天之内获得50%的利润,或在90天之内获得100%的利润。192089日,多名波士顿市民向市政府报案,声称自己在庞奇的投资计划中受骗,引起了当局怀疑。而两日后即是811日,庞奇宣告破产。由于骗局宣告失败,庞奇向当局投案。现在的“庞氏骗局”就是因他而得名。

  伯纳德·麦道夫

  Bernard Madoff

  最吸引眼球的金融诈骗非伯纳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莫属了。麦道夫是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案发前是纳斯达克OMX集团提名委员会的一名成员。2000年后,麦道夫开始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从打入高端犹太人俱乐部拉客户,到不放过交情50多年的老友,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直到20081210日,被儿子告发。2009629日,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

  肯尼斯·赖伊

  Kenneth Lay

  肯尼斯·赖伊是安然公司创始人。2001年,安然公司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但他仍以虚假账目欺骗投资者,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之一。他被控犯下11宗证券诈骗罪,侵占投资人约4000万英镑的资金。2006年,未等法院宣布对他的判决,他便撒手人寰。

  尼克·里森

  Nick Leeson

  一个年仅28岁的外汇交易员却搞垮了一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英国巴林银行。里森的交易方式是利用时间差,同时从日本和新加坡市场对日经指数的期指进行套利交易。1995年,他错判日本经济走势,进行激进的单边指数期货合同交易,最后给银行带来13亿英镑的损失。巴林银行破产,“天才交易员”锒铛入狱。

  阿尔维斯·多斯·里斯

  Alves dos Reis

  葡萄牙历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犯。20世纪20年代,阿尔维斯通过伪造公文,印刷了1亿葡萄牙埃斯库多纸币(葡萄牙货币单位,当时1亿约合今天150万亿)。服役期间,他又设计说服了一家伦敦的印刷厂,印刷了2亿埃斯库多的纸币(相当于当时葡萄牙国民生产总值的1%)。

  因为他制造的纸币从技术上说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他的诈骗行为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有记者发现他成立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而且不需要任何担保,他才东窗事发,被判20年监禁。

  杰洛米·科维尔

  Jeróme Kerviel

  法国兴业银行巴黎分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低级交易员,案发时只有31岁。

  2008年年初,他被发现擅自挪用银行资金建立虚拟账户,进行巨额股指期货投资,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后为了掩盖事实,他又侵入兴业银行计算机系统,篡改交易信息,触发银行内部警报,东窗事发。法国兴业银行差点儿因此破产。

  伯纳德·埃伯斯

  Bernard Ebbers

  他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运营商世界通讯公司前董事长。20025月,世通公司一位内部审计师发现,公司账目严重违反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从2001年年初开始,共虚增资金流和利润38亿美元。

  消息传出,世通股价暴跌,直接导致公司破产。世通虚报收益案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证券诈骗案”,埃伯斯则被指为操纵账目造假的黑手,2006年被判25年监禁。

  拉蒙·巴埃斯·费古尔罗阿

  Ramón Báez Figueroa

  2003年因制造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欺诈案而被捕。费古尔罗阿被控利用他与政府高层及媒体的关系,参与洗黑钱和隐瞒政府信息,从银行骗得22亿美元(相当于多米尼加年2/3的财政预算)。

  政府为了填补银行亏空,被迫增发货币,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和比索贬值,另外两家国有银行亦因此陷入困境。

  格雷厄姆·霍尔克斯沃斯

  Graham Halksworth

  如果骗局没有被提前识破,他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霍尔克斯沃斯曾是英国警署总部的前科学家,他炮制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宣称掌握了一笔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的美国财政部20世纪30年代秘密发行的国债。但他的骗局没能得逞,2003年被判6年监禁。

  谢里丹·考克斯

  Sheridan Cox

  一个疑似狂想症病人,被控以臭名昭著的“锅炉房骗局”,从各国投资者那里骗得5.2亿美元。他现在还在幻想低价买断一个空壳公司,然后通过另一家空壳公司,倒卖给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5000名投资者。比利时一家法庭裁定他策划制造了一桩价值3000万英镑的诈骗案,而且中国台湾当局正在以一桩价值5000万美元的诈骗案通缉他。

  康拉德·布莱克

  Conrad Black

  英国报业巨子,素有“小默多克”之称,他曾是世界第三大报业集团霍林格国际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0311月,霍林格公司内部审计发现,公司存在向管理层秘密转移资金的问题,布莱克与其他3名前高管涉嫌在霍林格出售数百家社区报纸的交易中,牟取了8400万美元原本属于公司股东的私利。如果罪名成立,布莱克得交上9200万美元的罚款,并被判101年监禁。

  艾伦·斯坦福

  Allen Stanford

  斯坦福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亿万富翁、斯坦福金融集团董事长,20096月被指控操纵7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来欺诈投资者。斯坦福及其麾下斯坦福国际银行的其他高管向投资者提供了虚假的财务声明,截至2008年底为止,该行资产从2001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了85亿美元左右,大约有3万名投资者被欺骗。斯坦福金融集团已经破产,如果指控的全部21项罪名成立,斯坦福将面临最多被判250年的监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875df26529647d26285200.html

《金融大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不会长黄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