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县村庄的打工变迁史

发布时间:2013-04-30 10:32: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个贫困县村庄的打工变迁史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王小乔 发自:江苏睢宁 最后更新:2011-03-04 17:37:32

标签

农民工

村庄

创业

打印

字体

一个省级贫困县的打工村,在过去的5年如何变成既消化本村人又吸纳外来劳动力的用工大村的?这就是苏北东风村的故事。

20112月底,年气已无,省级贫困县苏北睢宁沙集镇东风村的二百多家小家具厂的门口、木料堆、墙上,四处挂着招工的牌子,但多数厂总有三五个工人怎么也招不满。

10年前,睢宁是各项指标全省排名最后的省级贫困县,直到五年前,县领导还在动员和组织民工外出打工,既不靠县城甚至也不靠镇子的东风村,2600劳动力中的一半离开故土外出苏南等地打工。

但现在,除了在外安家落户发了财的不愿回来外,东风村几乎完全消化了本村的劳动力之外,还吸引了几百外来工人在本地就业。

这个当初非常纯粹的农业村庄的巨大变化,源于一场不经意的创业。

回乡创业、打工的沙集模式

5年前,当睢宁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万的顶峰的时候,东风村的孙寒、夏凯、陈磊三个好朋友,偶然发现网上销售低门槛的好处,便雇了几个木工,开始做简易拼装型木家具,在淘宝网上开店卖。

没想到是,这个生意越做越好。2008年,随着生意做大,三剑客之一夏凯,开始雇用返乡的老乡。现在在夏凯厂里的一个技术木工,也是在夏凯生意做大后,两年前过年回家而留下来:原来在外面跑摩的,辛苦又奔波;现在掌握了一门手艺,还是在家门口干活。

夏凯新招的女会计也是本地人,是夏凯从宿迁人才网上挖到的。她之前在昆山一家台资企业做会计,每月两三千工资。这里的工资没昆山高,但孩子大了,作为妈妈,我希望能在孩子身边。

看到孙寒、夏凯他们赚了钱,村里人也趋之若鹜,纷纷开始模仿加入,自己创业。

做手工实木家具网店的胡翠英大妈,也把苏州工作的儿子、女儿叫回了家。儿子2007年大学毕业后去了苏州昆山,找了一份、清闲的技术管理工作,月入三四千元。这个收入在昆山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但胡翠英2007年开始经营的网店兼家具制造生意,却越来越好。于是,在体会了城市生活后,儿子还是在母亲劝说下回家帮助母亲经营。

在山东做食品生意的刘晓林也回到了村里。头几年春节省亲,刘晓林都要跟孙寒聊聊网店的生意,2009年终于确定这比食品行业更能有所作为,毅然带着全部身家回乡投资建板材厂;2010年又进一步贷款投资建了高档松木家具厂。

东风村很快形成了工厂、网店、物流一条龙的产业集群,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本村年轻人开始大规模地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或者创业。

他们开了网店,或者自己生产家具,或者从村上的家具厂拿货;不愿或者不能开店的,就学着当排钻、开锯这种技术木工,月工资可以挣3000以上。

于是,邻村、邻镇甚至邻县的劳动力,也开始主动或被动的聚集到了东风村,近3000人的工人也聚集到了这里。

睢宁东风村四处可见招工广告。 (王小乔/图)

温和缺工

面对东风村些微的用工紧张苗头,村书记王敏春节前后一直在研究。王敏春粗略统计发现,东风村现有的200多家家具厂,目前还有约600人左右的用工缺口。

村里的工资一直在涨。尚品家具公司周老板给技术木工开出的价钱,2010年上半年是80元/天,下半年90元/天,春节前就升到100元了,现在计划提高到120元/天了。为什么还是招不到人?周老板也很费解,他觉得唯一能解释的原因,就是用工需求量大增了。春节过后,本村和邻村又多了十几个家具厂,新厂往往会高价挖技术工。

硕研家具厂的王朴也认为发展快是最主要的原因,厂子一年多过一年,招工一年难过一年。2008年刚办厂的时候,我要20个人,最后来了50多人报名。王朴王跃兄弟俩的厂子规模较大,正月初六就去了临市的宿迁人才招聘会,从那里招了两名宿迁木工。加上其它途径招过来的,现在还缺六七个人。

用工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样出现在东风村所在的省级贫困县睢宁。据睢宁县人保局就业处主任王晓军介绍,2007年到2010年,睢宁县的企业增加了近两倍,达到242家;从业人员增加了3倍多,达到7万人,每年新增用工需求1万人。

这一切都推动着当地政府用工政策的改变。睢宁县现有17家驻扎各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往年每家都要完成几千人的劳务输出指标,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睢宁县发现本地企业用工量开始大幅增加,不再下派指标,他们的工作重点从劳务输出变成了就地转移。

不过,无论是东风村还是睢宁县,当下遭遇的还远远算不上用工荒。王朴告诉记者,目前缺的这几个工人并不影响开工生产,无非是加班多一点,或者少开一个机器。王晓军主任也表示,目前基本没有用工缺口。

只是,趋势正在发生变化。2007年以前,作为江苏劳务输出大县的睢宁,每年的外出务工人员是逐年增加的,最高时达到30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但之后随着苏南工业北迁对本地工业刺激,这个数字一度下降到25万人。

总部位于南京的千百度鞋业,曾有600多名睢宁人在那里打工,但2009年千百度落户了睢宁后,500多睢宁人随着这个工厂回到了家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64463a43323968011c929b.html

《一个贫困县村庄的打工变迁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