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

发布时间:2018-10-04 11:15: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

文:高戈里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第六十军的争取与改造,是一段浓缩了的阶级斗争史。当我们启开亲历者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的历史案卷,沿着四维时空的运行轨迹溯源而上,置身当年的泪血环境和荣辱氛围,跌跌撞撞地寻觅前辈坎坎坷坷的心路历程时,所感受的心灵震撼是难以言谕的! 1948年10月16日夜,国民党第六十军中将军长曾泽生于辽沈战役关键时刻,动员并率领所部在长春市举行了战场起义。 两天前,曾泽生将解放军释放回来做策反工作的团长张秉昌、副团长李峥先派出长春城,向解放军围城兵团接洽起义。这一天,正是东北解放军实施战略决战之初、对锦州城发起总攻之日,由于围城兵团多数将领不相信曾泽生的诚意,起义请求最初被拒绝了。 当时长春的战场态势对敌我双方都异常严峻。早在辽沈战役开始时,东北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的电报指示,将主力集中到辽西,执行围困长春任务的一线部队只剩下六个独立师。一周前,发现长春守军有突围动向,东北解放军总部急调第六纵队(欠第十七师)等部东返通江口,加入准备堵截长春突围之敌的战斗序列。鉴于兵力不足,围城兵团首长决定将部分围城部队撤至烟筒山、四平一线,准备以运动防御层层侧击、堵截突围之敌。 曾泽生的起义请求,后来经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东北局滇军工委副书记刘浩和兵团副参谋长、起义将领潘朔端当面力陈原委,引起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重视。萧劲光说服众将领,接受了曾泽生的请求。 第六十军战场起义大大缓解了东北解放军的战场压力,犹如一把尖刀,直刺东北蒋军后背! 已被解放军围困五个月之久的长春守军,为国民党新七军、第六十军以及吉林保安旅、骑兵保安第一旅和第二旅、长春警备司令部编成的第一兵团,兵团司令官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官郑洞国兼任。全城以中山马路为界,东守备区由第六十军防守,西守备区由新七军防守,游杂部队多部署在外围据点。 10月16日,蒋介石第三次严令郑洞国速率部突围,并告之:已派青年军第二○七师进至清原接应,蒋本人亦在沈阳等候。 郑洞国随即部署长春守军:16日午夜开始行动,17日晨四面出击,18日兵分两路绕过中长铁路,转进东南,向沈阳方向突围。 17日凌晨2时,新七军第一线团正向南郊突围出发阵地展开兵力,郑洞国突然得到第六十军战场起义的密报,于是,急令部队中止突围行动,撤回原防,并迅速向第六十军方向派出警戒。17日午夜,第六十军向解放军交防。新七军官兵一觉醒来,发现半个长春城已被解放军占领,军心彻底崩溃。由此,相继放下武器,向解放军集体投诚。19日上午,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长春解放前夕,鉴于东北解放军正集中兵力会战辽西,毛泽东“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致使“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落空,因为此时这一带无解放军的主力部队。长春解放当日,毛泽东急电东北解放军首长:沈敌似已决心撤退,退营口的可能性很大。你们目前第一要紧的部署是:立即令萧劲光、萧华率长春各独立师大部(留两个至多三个独立师在长春一带即够)及十二纵,兼程从抚顺以东进至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敌人退路。遵此电示,长春围城兵团主力迅即南下。11月2日,解放军攻占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2万人,东北全境解放。14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修正了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对战争进程的预测,郑重宣告: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11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解放军立即结束休整,提前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解放战争进入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加速度进程。 长春起义,避免了对垒两军二十万将士的厮杀,保护了一座东北名城,推进了解放东北及全中国的战争进程。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回首早已载入史册的往事,进入视野的,不仅有时代的辉煌,还有印在岁月中的斑斑血迹、点点泪痕。 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不久,即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政治整训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控诉运动,启开了士兵们泪腺上的闸门。面对串串泪珠、涟涟泪水汇成的泪河,少数军官竟日惶惶,终日戚戚,狼狈不堪。 两年多后,其中一部分人在新中国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追究了既往的“历史罪恶”,付出了血泪浇铸的人生代价。 又过了二三十年,中国共产党依据当年“既往不咎”的政治承诺,相继给被判刑、管制的起义人员落实了政策。 于是,有人批评当年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左”了。 接着,就是一些知识精英对中国共产党“左祸横行”的抨击。 然后,就是这帮书斋秀才借“文化反思”,指责20世纪中国选择了革命而没有选择改良是“百年的疯狂与幼稚”,并使这种思潮向整个社会扩散。 再后,就是被颠覆了的史实以及由此生成的否定中国革命的思潮统统被收入西方意识形态武库,进而为其实施“颜色革命”的战略出击服务。 然而,让许多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是,那些饱经沧桑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虽然在共产党的铁窗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管制下,备尝苦楚,但有怨无悔,至死不改当年追随曾泽生将军的人生抉择! 反思历史,不能孤立地看一人一事,不能静止地看一时一刻,也不能机械地评判功过得失。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历史曲折,应该放到国民党起义部队改造史的大背景中,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反思。 历史,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大河,有深谷、迅流、回湾,有礁石、沙渚、险滩,每一段河道的水势和流向,都是其依山顺势的自然选择。 作为大禹的后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认认真真地解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什么,层层叠叠地阻挡了奔涌不息的江水一泻千里的东行流向?是什么,将桀骜不驯汹涌澎湃的激流导入险象环生百折九曲的回湾?又是什么,让千万支涓涓溪流汇聚成烟波浩渺的大江,携石裹沙,撞山荡谷,绕过重重峰峦,越过座座礁岛,穿过莽莽原野,历尽曲折,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 还是让一幕幕已经逝去并为晚辈陌生的历史画面来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缘何既有万众同归的历史必然,又有落实政策的历史曲折;缘何难以避免落实政策的历史曲折,并由此结构了百折九曲不改万众同归的历史趋势。 摘自《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2890b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9.html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