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

发布时间:2018-01-03 13:5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报告网

www.chinabaogao.com



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

【价 格】纸介版:7200 电子版7200 纸介+电子7500

【交付方式】电子版Email / 特快专递

【网上阅读

http://baogao.chinabaogao.com/fuzhuang/311450311450.html

服装,这个为人类生存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物质,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早已不是遮羞避寒的功能,而是在当今这样绚丽缤纷的世界里对美和时尚的追求。服装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在全球每年创造大约 7 500 亿美元的利润,不仅促进了国际产业的繁荣,更是对经济的发展、就业的拉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今的人们更为看重的是服装的款式设计,其次则为面料和价格。这就使得服装生产企业对于服装的设计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从而将服装设计变成了服装本身价值的重要内容。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图以及服装样板都是作为服装设计师的智力成果应当得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保护。

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周期

服装产业繁荣的国家对服装产业的重视不断提高,都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本国服装企业的发展以促使该产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服装大国,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并未有对服装设计领域予以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款。再加之近年来涌起的“山寨文化”对于权利人权益的侵害,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良好社会秩序的破坏,保护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就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服装设计的相关概述

(一)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服装设计,就是服装设计者通过复杂的精神和实践活动,运用颜色、图案的组合以及剪裁方式体现其个人风格和设计水平的造型艺术。服装设计行业所涵盖的要素十分广泛,既要美学要素又要材料、市场学等要素。它通过服装设计师的绘画和构思,运用自己的实践和想象力设计出服装蓝本,然后再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剪裁缝制,进而完

成出服装样本。当然,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的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图以及服装样本都是其创作的智力成果,毫无疑问是享有其创作作品的排他性权利的。然而在服装产业中,“山寨”其他设计师的智力成果的设计图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因此,本文接下来便是对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法规制这样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如何对服装设计师的智力成果的保护的探讨。

(二)服装设计知识产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纺织品最大进口国。自从我国加入 WTO 以来,根据 WTO 的相关规定解除了对我国出口的限制,这对服装行业来说如沐春风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服装品牌实力弱小,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缺失等问题又在阻碍着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在上述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抄袭”的问题。市场上服装抄袭的问题屡禁不止,泛滥成灾。然而我国在服装设计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缺乏明确承认和保护,这使得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重大考验。

二、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

(一)著作权法对服装设计的保护

1.著作权法对服装设计图的保护。根据上述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可知,服装设计图在服装的具体设计中可表现为服装效果图和服装结构设计图,它们是设计者在平面图纸上用构图等手段创造出可视形象。因此,服装设计图毫无疑问是符合我国著作权保护对象的作品的定义的。即服装设计师享有对其设计图纸的著作权,且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自作品创作之日起即自动享有著作权并受到相关保护。

2.著作权法对服装样板的保护。样板作为一个从服装设计图到制作成衣的中间环节和必不可少的途径,它表现为独立的平面图,如:袖子、衣领、上衣片等,是由专业的制版师主导制作,详细地制定出真实的服装规格和尺寸,过程复杂,需根据原材料的适用情况不断修改加工,才能最终形成定型样板。因此,样板同样是设计师和专业制版师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且是以工业化生产为目的,表现为平面图形作品,故应当被视作著作权法中的图形作品并受到保护。

3.著作权法对服装的保护。服装,即成衣。有关成衣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个问题在我国比较复杂,相关学术界、立法机关以及司法实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其中有学者提出,是否能将成衣看作是实用艺术作品来进行保护?2011 年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在 2014 6 6 日提交了修订草案的终审稿,其中,增加了“实用艺术作品”这一类别,并明确了这一类作品可受到著作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双重保护。对于“实用艺术作品”的界定则是实用性和艺术性不可分离的艺术作品。那么成衣到底是不是属于这个类别,则是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部门亟须探究的一个问题了。

(二)专利法对服装设计的保护

这里的专利权是指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 2 条第 3 款的规定,所称外观设计首先应当是产品形状、图案、色彩的结合。其次应当具有美感和艺术欣赏性。再次应当具备新颖性。最后应当适用于工业应用。根据前文对服装设计的概念解析,用外观设计来保护服装设计是可行的。但事实上,这一手段并非容易实现。由于服装行业的独特性,想要获得一款服装设计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很难。因为想要做到该款服装的设计绝对新颖性是极其困难的,并且在递交材料审核的时间段内很容易泄露从而丧失其新颖性,加之我国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只有十年且不得续展,上述也提到过服装设计的情况复杂多变,季节的流行性和经典性的设计使得十年的固定期限难以兼顾,所以以外观设计专利这一方法来保护实践性太弱。

(三)其他法律对服装设计的保护

这里所论述的其他法律主要是指通过《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对服装设计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这里主要是针对侵犯了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于服装商品的仿冒常常伴随着商标的侵权,因此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间接保护自己的服装设计。

另外,也可以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行为和“山寨”行为,通过侵犯了企业的商业秘密这一途径进行兜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最后的防线保护服装设计作品虽不是强大和有效的途径,但也能成为一种保护自身权利的方式。

三、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

(一)国际条约有关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

目前,国际上与服装设计有关的条约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及《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这三部国际条约分别从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的角度对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巴黎公约》主要是从外观设计来保护,而另外的两个则是通过实用艺术品来保护。国际条约的适用则是将保护模式的权利选择交由各成员国,由成员国自己选择适用双重标准的模式或是分别保护的模式。

(二)国外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

1.美国的保护模式。美国在服装设计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主要涉及了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商标法,且主要是前两种的适用。在美国的一些司法判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由于其现今规定采用的模式比较复杂。美国司法实践中对此也是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虽然美国法律对服装设计没有明确采用双重或分开的保护模式,但从众多判例和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于服装设计图及样板是采用版权保护的,而对服装则基本适用专利法保护。由此可见,实际是采取的分开保护的模式。此外,美国对现行的《著作权法》提出了修改议案———《创新设计法案》。该议案的目的便是将“服装设计”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还有一个是《盗版预防法案》,该法案将为原始独特的服装设计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若这两个议案通过,那么基于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美国就有可能采用单一的模式来保护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了。

2.法国的保护模式。作为时尚之都的法国,经常举办各类有关服装的展览和走秀,对于服装设计的保护和重视程度那自然不言而喻了。法国明确表示采用双重保护的模式,即著作权法和外观设计法同时保护。一方面,法国在 1992 年的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保护服装和服饰业的创作。对于服装设计的定性,是将其视为实用艺术作品划归到著作权法里保护的。另一方面,原本想要将外观设计工业产权与著作权彻底分裂开来的法官们最终发现划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故在法国著作权法中规定“,一切工业品外观设计,包括已经受到工业产权法保护的外观设计,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3.英国的保护模式。1988 年,英国《版权、工业设计和专利法》为艺术作品提供未注册权利、注册权利与版权保护。该部法律是从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个方面予以保护的,并将服装在内的服装设计视为外观设计进行分别保护的。英国对此规定是这样的:对于包括服装设计在内的进行了注册但未进入工业领域的外观设计予以专利法的保护,享有保护期 15 年。对于未注册的外观设计,如果没有用于工业生产,那么其享有完整的版权保护,一般保护的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 70 年。但如果其外观设计经版权人许可或者版权人自己制作成工业品并销售了该工业品,那么他的版权将完全消失,转而变成工业版权,且这类设计最高保护期则自动降为 25 年,不再享有之前的版权保护期限。

(三)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

从前文对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表面看似实行的是双重保护模式,但是著作权和专利法中均未对服装设计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我国《著作权法》对服装设计没有明确定性,尤其是服装的定性,也没有类似美国的“可分割的”判断保护与否的标准,更没有明确平面到立体的复制是否属于侵权,这导致我国著作权法对服装设计尤其服装这方面缺乏明确的定位,著作权法难以发挥实际效用,没有了著作权法的配合,服装设计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著作权法的形式主义加上专利法的不被重视,使得我国服装设计这一领域留有大量的灰色地带,也使得部分侵权者钻到了法律的空子。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既没有明确双重保护,也没有制定分开保护的标准,至今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保护状态。

四、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模式存在的问题

1.著作权法中的缺陷。即大多数司法实践对作品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是拒绝认可成著作权法范围内的。但这一点在国际上却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也是较为明确的规定于国际条约之中的。但中国目前还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或是对国际条约相关方面规定的认可。

2.专利法中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专利法中的针对性不强,对于外观设计权利的界定太过严苛,而且很难照顾到服装的特色,所以很多企业不愿主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认为必要性不大。

(二)对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模式的建议

由于我国目前的服装发展行业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和欧美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适合中国现状的是美国相对宽松的模式。对于英法等欧洲国家的保护模式较为复杂,适用到中国可能会存在一些排斥反应。因此,综合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起步较晚以及消费者和设计者多方利益的考虑,我国可以采用以著作权法为主,专利法等其他法律为辅的分别保护的模式对服装设计进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时将服装设计作品放入其中,这样的立法保护是具有可行性的,也是符合现今中国服装行业的国情的。关于这一保护模式的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1.在国家版权局启动的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中,明确“服装设计”的保护范围、保护时间及侵权标准等。在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案中,对于服装设计的保护可以参考美国对服装设计领域内相关著作权保护的提案———《创新设计法案》,同时也要结合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首先是对于“服装设计”的定性可参考国际一般通行的定义来界定。根据国际条约可以界定出服装的成衣是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次根据我国日渐猖狂的“山寨文化”的兴起,可以对“设计样板”进行额外的特殊保护。这样,那些畅销网络的“11 山寨服饰”在制版这一环节便已造成了侵权。再者,考虑到服装的多变性和时效性,《著作权法》可以缩短对服装设计的保护期限。最后,有关侵权标准的界定,《欧盟条例》和《创新设计法案》都采用了“非实质性相同”作为评判标准。因为服装设计的特殊性,使其与音乐、美术等作品百分百相似的评判标准有所差异,因此要区别对待。在当前司法实践中,主要是法院通过比对,在判断出双方作品是否构成了实质性相似,若构成了则认定为侵权,反之亦然。

此外,修改《著作权法》的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如没有用在商业用途的模范制作或是销售额小于一定数额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不构成侵权,从而达到鼓励设计师们的正常学习和创新。

2.对于时效性和季节性应用不强的服装设计作品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保护。除了上述最主要的《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外,对于那些时效性和季节性应用不强的服装设计作品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当然有关部门应当提高对此类作品的审查效率,提高申请专利保护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也间接提高了人们对于自己作品的保护积极性,从而减少市场的不规范竞争。这种办法可以作为多重保护请求权竞合问题下的备选与补充。

3.对于知识产权法体系下的其他法律的修改和适用。对于现有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适当修改,可采用“商业外观”的概念将其扩大至产品设计本身。参考美国在此方面的规定,“商业外观”有时会造成“竞争限制”。因此,将这一概念可作为服装设计产业的例外适用。举例来说,“颜色不可以构成商业外观”,从而平衡“竞争”与“权利保护”两者的关系。

五、结语

当今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不高,享誉世界的服装设计作品寥寥无几,而国际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却愈来愈大。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模式如同被挖空的树干,看似坚实严密,实则相当脆弱,徒有其表,难于实践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唯有通过对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模式的完善,即采用分别保护的模式———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兼顾专利法等其他法律的运用,从而纠正市场上“抄袭”“山寨”等的不正之风,为减少侵犯设计师权利不法现象及我国的服装行业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大纲】

第一章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服装设计的概念

一、服装设计的定义及分类

二、服装设计的地位及特点

三、服装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服装设计市场特征分析

一、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二、国内和国际市场

三、主要竞争因素

四、生命周期

第四节 服装设计的产业链情况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产业链分析

第五节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历史回顾

第二章 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

三、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第二节 国际发展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切换

二、全球经济运行趋势展望

第三节 中国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法规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三)房地产政策

二、政策法规及影响

三、行业相关标准

第四节 服装设计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第三章2017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人体建模上的应用

(一)在服装立体展示上的应用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二维样板转化为三维服装中的应用

(二)在三维服装转化为二维样板中的应用

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

第二节 服装设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服装设计行业供需分析

第一节 服装设计行业供给分析

一、2016-2017年供给总量情况

二、2018-2024年供给总量预测

第二节 服装设计行业需求分析

一、2007-2017年服装设计需求规模

二、2018-2024年服装设计需求预测

第三节 影响服装设计供需状况的主要因素

一、服装设计行业供需现状

二、服装设计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五章2016-2017年我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我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进口分析

一、服装所属行业进口总量

二、服装所属行业进口金额

第二节 我国服装设计出口分析

一、服装设计所属行业出口总量

二、服装设计所属行业出口金额

第三节 我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进出口均价分析

一、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进口均价

二、服装设计所属行业出口均价

第四节 我国服装设计行业进出口国家或分析

一、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进口国家或地区分析

二、服装设计所属行业出口国家或地区分析

第六章 服装设计区域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二节 东北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三节 华东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四节 华南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五节 华中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六节 西南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七节 西北地区服装设计市场分析

第七章 中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产成品分析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六、销售成本分析

七、销售费用分析

八、管理费用分析

九、财务费用分析

十、其他运营数据分析

第三节 中国服装设计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八章 服装设计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 服装设计行业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服装设计师培养的现状

二、上游行业对服装设计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服装计行业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一、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三、下游行业对服装设计行业的影响

第九章 服装设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2017年服装设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7年行业竞争分析

二、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三、中国服装设计竞争劣势

四、服装设计行业技术竞争分析

五、2017年服装设计行业竞争格局预测

第十章 服装设计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上海草田服饰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三、企业合作流程分析

四、服装设计团队介绍

第二节 广州悍霸&艾美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三、服装设计成功案例

四、服装设计团队介绍

第三节 广州市例外服饰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企业产品成功案例

三、企业营销网络分析

四、服装设计团队介绍

第四节 广州现代服装设计研究中心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三、服装设计成功案例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五节 广州红果旗服装设计机构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三、服装设计成功案例

四、服装设计团队介绍

第六节 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三、企业资质认证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七节 北京芙蓉坊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三、服装设计业务范围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十一章 服装设计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细分市场特色

一、女性服装设计市场特色

二、男性服装设计市场特色

三、儿童服装设计市场特色

四、服装配饰设计市场特色

第二节 细分市场规模及增速

一、女装设计市场规模及增速

二、男装设计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童装设计市场规模及增速

四、服装配饰设计市场规模及增速

第三节2018-2024年细分市场规模预测

一、女装设计市场规模预测

二、男装设计市场规模预测

三、童装设计市场规模预测

四、服装配饰设计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重点细分市场前景预测

一、女装设计市场前景预测

二、男装设计市场前景预测

三、童装设计市场前景预测

第十二章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2018-2024年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三、2018-2024年服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大赛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服装设计行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7年行业投资情况

第二节2017年行业投资情况

第三节 分地区投资情况分析

第四节 行业融资情况分析

第十四章 服装设计行业投资机会与

第一节 服装设计行业进入壁垒

一、服装设计行业需求格局

二、服装设计行业进入壁垒

第二节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一、设计师品牌引领行业发展

二、服装定制市场空间巨大

三、品牌集成店的发展

四、装设计工作室的成长

第三节 服装设计行业投资收益率比较及分析

第四节 影响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服装设计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三、影响服装设计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第五节 服装设计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服装设计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设计与流行趋势

(二)强调设计与避免过度设计

(三)信息传递不顺畅

(四)设计品质的损失

(五)不恰当的品牌推广

(六)是否有公正的设计评价

二、服装设计管理中风险防控的措施

(一)做好市场调查把握流行趋势

(二)选择设计方法避免过度设计

(三)支持设计工作加强各部门合作

(四)加强规范化管理减少设计品质损失

(五)提高品牌意识实施正确推广

(六)注重设计品质培养设计修养

第十五章 服装设计行业模式与策略分析

第一节 国外服装设计行业培养模式分析

一、境外服装设计行业成长情况

二、国外服装设计产业发展特色

三、培养模式借鉴

四、在华新趋势动向

第二节 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一、品牌化的发展战略

二、以新材料、新技术、人才求发展

三、行业联盟、品牌联盟、与国际接轨

第十六章 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第二节 服装设计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投资建议

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

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服装设计师设计手稿一

图表 服装设计师设计手稿二

图表 中国旗袍服饰

图表 服装内部设计与外购设计

图表201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6-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变化趋势图

图表 服装设计行业产业链

图表2016-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统计

图表2016-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变化趋势图

GYZQJP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

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着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报告样本

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

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1.2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

1.2.1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下图是简化的卫星应用产业链结构图,仅勾画出应用产业链的大致轮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与网络的建设;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在交通、通信和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较为普及。

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包括消费服务(指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广播和卫星宽带等业务)、卫星固定服务、卫星移动服务、遥感业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2.2 卫星应用产业链上游分析

从卫星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链的后端客户服务部分贡献了70%-80%的收入,利润率高达35%。整个投资的重心在于后端部分。然而我们主要是对针对新材料在卫星制造方面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小卫星的研制成本结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纯的材料部分,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正是由于材料部分的成功突破才奠定了卫星产业向微型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为68%;上游产值相对较小,仅为15%;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17%,较上年提升5%。下游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据了解,目前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初步具备针对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综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随着整个北斗产业化应用进程的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北斗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实现了抱团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层面,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打造一家龙头企业,来应对当前的最佳发展机遇期。

以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例,我国推出了各种政策积极鼓励对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芯片领域禁止外企进入,因而芯片的国产化率较高。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企业将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受益最多。

导航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北斗规模的应用日益扩大,市场稳定增长,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时期。随着军队、行业及大众用户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北斗应用市场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1.2.3 卫星应用产业链下游分析

1)卫星通信领域

在卫星通信领域,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地区用户提供整星在轨交付服务。这些成果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对应,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虽然进入21世纪后卫星通信在与地面有线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但随着新需求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正跨入一个新时代。

目前,国际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通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星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卫星音频广播(DAB)到卫星视频广播(DVB),再到DMB,通过卫星广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目前,DMB发展趋势最好的是欧美、日本和韩国。

2)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的支柱产业。随着各国数字电视进程的加快、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应用以及大型体育和媒体盛事的催化,付费卫星电视平台得以迅速增加和发展。目前卫星直播产业是唯一能与地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竞争,并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3)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正在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卫星终端设备费用的不断下降,以及用户对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的迅速增长。

4)移动卫星通信仍然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较快的业务之一。

5)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国家应急救援和救灾通信等政府、军用业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

随着产业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1)新业务新需求的出现,对卫星通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更高的通信频段,更大的通信容量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主流。Q频段(3355GHz)、U频段(4060GHz)的卫星及通信有效载荷研究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

2)随着通信卫星星上交换能力的增强,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互联网协议IP包交换的体制研究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3)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在卫星通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地面多媒体业务的标准协议对卫星通信领域的适应性研究也在成为热点。例如适合多媒体不对称传输的基于卫星的DVBDVB-SDVB-S2)和基于卫星的回传链路(DVB-RCSSatmode)标准研究和实现等。

未来卫星通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天地融合中越来越趋向“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端到端服务,把所需要的内容和通信服务直接传送到客户,如卫星电视直播、移动数字音频/视频/数据广播、因特网内容投送、远程教育和远程监控等。

未来1015年,预计全球卫星通信业务可能的发展趋势是:

1)天地融合,自成一体。即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组成星地混合网,二者互连互通,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仍然是卫星通信广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正在开拓高清晰卫星电视直播市场。

3)卫星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定位将主要转向政府或军方市场,以及地面蜂窝网覆盖不到的人口非稠密地区。

4)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卫星系统的安全与防护日益受到重视。

5)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将成为新的亮点。

6)数字化、网络化、IP化和宽带化。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说明:

1)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已步入产业化轨道,达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相应的国内卫星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得到了较好发展。另外,通过宽带多媒体卫星传送的卫星互联网接入已开始投入使用。

2)卫星电视广播是国家经营的特殊行业,已形成规模应用。包括中央电视台、全国31个省市电视台及中国教育电视网的近50套电视节目和31套音频广播节目,均已通过卫星向全国和全球广播。

3)电视直播将使全国97%以上居民使用0.450.6m天线直接接收150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以补充有线电视网的能力。

4)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我国较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代理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Inmarsat卫星和全球星等公司的卫星移动电话业务,但目前用户较少。

随着国内通信卫星及其业务的发展,国内卫星通信的技术热点主要是:

1)新的技术需求引发高频段、大容量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如目前正在开展的多波束卫星通信技术。

2)为提高通信卫星的星上交换能力,正在开展星上ATM交换体制研究。

3)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发展的热点。

4)卫星移动通信的相关体制、协议及配套技术等是研究重点之一。

5)适合卫星通信特点的DVB-RCS标准研究、地面系统的配套技术、大型通信卫星地面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是新的热点之一。

2)卫星导航领域

在卫星导航领域,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依托航天咨询成立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国际合作中心积极支撑北斗办,与俄罗斯、阿盟、巴基斯坦及东盟各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展合作。

目前,国际上GPS应用产业占据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主导地位。汽车导航与监控产品及其它交通类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

同时,俄罗斯正在积极完善GLONASS系统,其中部分为第二代GLONASS-M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将得到升级。

欧盟正在实施GALILEO计划,中国等国家已加入到系统建设中,GALILEO不仅可以独立提供各类定位服务,还与GPSGLONASS兼容。日本和印度也有意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国际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导航(主要是GPS)应用产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2)卫星导航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其中车载应用仍然是市场的重点。个人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将会在最近几年保持强劲增长。

3)位置信息服务(LBS)及导航型手机成为发展的热点。定位导航组件嵌入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产品,成为通信与导航定位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产品,主体市场将会从车载终端产品扩展到个人消费品市场,导航定位与通信的相互集成与融合,将给信息服务业带来蓬勃发展。

4)卫星导航军用、空间应用呈现稳定的市场,应用领域继续扩展,技术进一步提升。

5)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为卫星应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各种不同组合功能的新业务和新型用户终端产品将会不断涌现。

由于GPS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发展热点已经转移到以下方面:

1)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系统及网络导航等相关应用技术成为国际导航应用研究的最大热点,包括LBS系统设计、LBS手机ASIC芯片技术及导航IP技术。LBS手机ASIC芯片将完成卫星导航定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等功能的集成,导航IP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改善产品的体积、功耗等关键性能指标,满足大众消费应用的需求。

2GPS/GALILEO/GLONASS/WAASEGNOS多模组合导航技术将成为未来卫星导航的主要手段,是未来导航用户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3)卫星导航技术的空间应用将从目前的单星定轨、定姿向高精度、多星应用发展,主要是卫星星座、卫星编队飞行的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包括基于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测量、相对定位、时间同步等技术。

4)武器装备导航集成应用技术将进一步深化。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在炸弹、导弹等投掷弹药及武器装备平台的集成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正在向制导炮弹卫星导航技术等难度更大的应用方向发展。

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近5年间,卫星导航技术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许多典型应用系统中。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已融入到我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的进程之中,且其产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开始加速。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GPS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地测量(测绘、勘探)、海上船只使用以及车辆定位监控等三大领域;

2)个人手持型导航接收机、车载定位接收机的应用近年来开始逐渐升温;

3)卫星导航交通应用是我国发展相对较好的领域,尤其是海上渔业、特殊行业车辆监控系统应用。

随着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运行和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设启动,以及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目前国内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热点已从GPS应用技术逐步向北斗兼容技术方向发展,主要包括:

1)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技术。

随着国家对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视,近几年北斗一代系统应用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在应急救灾、森林防火、监控等应用中的系统级设计技术,高精度授时技术及其延伸的高精度时频技术,应用ASIC芯片设计、OEM模块技术等。

2)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机技术及北斗二代/GPS/GLONASS/GALILEO多模组合导航技术。

目前,与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同步,各类北斗二代导航用户机技术的研究也已展开。同时北斗一代、二代导航与国外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包括北斗二代兼容型导航ASICOEM及用户终端技术等。多模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不但在国内,也是国际卫星导航终端技术的发展趋势。

3)车辆、飞机、个人自主导航、网络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的车载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已经从前几年的监控系统技术逐渐发展为车辆自主导航技术,集成了GPS(或北斗一代)定位、GIS导航、通信、上网、娱乐等多种功能。飞机自主导航技术将与目前的飞机导航设备紧密结合,以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精度性能实现飞机的途中导航、终端区导航及相关信息服务。个人自主导航技术主要是基于LBS系统的手持终端技术、具有导航功能的PDA技术等。

4)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

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是未来导航应用产业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包括卫星导航通信服务(LBS)平台、地图与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城市等集成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近期典型应用包括奥运工程、物流监控管理系统等。

3)卫星遥感领域

在卫星遥感领域,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成北京运管中心、南美和非洲等固定服务节点,初步形成了全球遥感服务的示范。该平台的卫星遥感移动接收处理站为“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提供航线保障、天气预报等多种服务。

10年来,卫星遥感应用数据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数千个机构或企业从事或参与卫星遥感及其应用活动。其中,遥感商业化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有美国、法国等国家。

分析国际遥感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国际空间遥感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化反演技术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方向,是遥感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前提和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遥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政府补贴、放宽行业监管政策促进空间遥感的商业化、产业化,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拉动遥感产业市场需求。

3)企业在卫星的设计、制造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商用现货(COTS)产品,降低卫星制造成本。

4)不断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水平和图像质量,保持数据连续性,并降低图像产品的单价和起售价;运作方式采取按需提供服务模式,同时代销或经销非本公司的其他遥感卫星图片;盘活存档图像,发挥商业价值;提供不同级别的图像产品,使图像产品增值。

5)商用卫星成像数据服务形成军民两用新产业,在轨遥感卫星提供军民两用服务。

遥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市场的发展。目前遥感应用技术热点是:

1)为提高遥感定量应用能力,定量遥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近期重点;

2)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机科学、光电工程、模式识别、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来研究新型遥感器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3)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向网络应用环境下发展,进行各种遥感软件、工具和数据库的一体化集成研究,如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技术结合的3S技术,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等;

4)各国正在积极进行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解决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遥感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问题,使新的数据源和技术嵌入应用于原有应用系统,促进遥感数据和相关技术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在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数据成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重要遥感数据源,为查明资源状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应用遥感卫星数据,作为灾害监测和预警的基础,及时提供给专家进行遥感监测,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在农作物长势监测方面: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我国在轨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被世界气象卫星组织纳入世界气象卫星业务应用序列,不仅为我国提供气象服务,而且为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气象信息、进行全球气象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气观测和气象预报方面:获取的数据能够大面积显示天气状况,是气象分析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提高了对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缩短了预报周期。

海洋卫星的应用,为我国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观测、海洋灾害预报、海洋资源普查以及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的主要热点是:

1)遥感技术与多种高新技术(GIS,GPS等)进一步结合。目前遥感技术在构建“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并且在“3SRSGISGPS)技术的集成方面更趋完善。

2)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机处理中的共性技术开发。前者如实用的遥感模型和地表参数反演理论与方法研究,后者如多源遥感影像的融合、遥感影像变化监测、影像目标的识别与分类技术等。

3)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大数据量遥感图像并行处理等遥感前沿技术与遥感的具体应用紧密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技术系统,如高光谱农作物精细分类模型、水稻信息提取和分类的雷达遥感成套技术等。

4)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仍是当前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5)正在逐步开展下一代智能遥感卫星的星上预处理研究。

1.3 卫星应用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1 卫星应用行业监管体制

a)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管部门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应用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等。另外,对于北斗关键元器件的研发设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负责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国防相关部门实施管理。

b)行业监管体制

1.国家相关部门对特种行业集成电路设计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首先根据相关标准对申请企业进行审查,确定相关企业是否具备研制特种行业集成电路的资质,所有从事特种行业集成电路产品研制和销售的单位均不得有任何外资成份,且必须拥有“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且是经认可的“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供应商”。然后再根据获得资质企业的规模、研发能力、技术方向等确定其可承接什么类型的项目。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相关部门采取定向指定、公开竞标的方式批准承接项目的单位。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相关机构并按照《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项目合同管理规定》对科研项目合同进行全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1.3.2 卫星应用行业政策汇总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北斗卫星应用产品研发所属行业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

2、国防科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公司的军品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分别对军工企业的保密义务、军品政府采购、国防建设以及国防动员等作出了框架性规范。

为保障军品的生产,促进军工行业的规范发展和实现国家安全,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局及其他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国防科研管理、保密资质管理、军品质量管理、军品出口贸易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军工电子行业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国防专利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军工产品定型工作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工作规程》、《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关于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等。

由于卫星应用产业链涉及众多上下游领域,国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卫星应用方面的发展规划,主要是从卫星应用的细分领域进行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中国卫星应用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颁布时间

颁发部门

政策

2013-04

中国气象局

《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2-08

科技部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2-07

国务院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2-05

工业与信息化部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5

工业与信息化部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02

工业与信息化部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12

农业部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11

工业与信息化部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2011-08

国家海洋局等

《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1-07

国务院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2011-06

国家测绘局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2010-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2007-11

发改委

《关于促进卫星应用行业发展若干意见》

2006-02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3 中国卫星导航市场发展分析

3.3.1 卫星导航市场发展规模分析

1)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分析

卫星导航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它在军民两大市场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军用市场、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其中军用市场和行业市场的与业性强、进入壁垒高;而消费市场的市场空间大、竞争程度也相对比较激烈。

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广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03-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走势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

2012-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部分应用领域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3.2 卫星导航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卫星导航市场有利影响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为高精度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高精度导航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分不开的。近2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是中国高精度导航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性文件和实施细则,鼓励并规范本行业的发展。已有的政策实施已取得良好效果,全国高精度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2月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出,集中资金补重点,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为精细农业的高精度导航产品的实施提供机会。据了解,住建部等国家机关正在筹划在高楼位移监测方面出台指导性政策。未来在其他应用领域也将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政策措施,政府支持将达到空前力度,逐步与世界上高精度导航应用先进的国家水平。

2)北斗导航系统持续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提供强大的导航续航、精确定位、授时等服务的同时,提供短报文通信,对于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和多方面导航定位应用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通知显示,中国正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社会驾考、驾培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测绘局等机构已经逐步装载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相应应用产品。随着北斗产业化的持续深入,中国高精度导航应用产业将得到高速发展。

3)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展为高精度导航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逐步有单独产品向应用方向转变,即由硬件制造向软件和服务为主导过渡,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据统计,目前高精度导航产品可应用领域多到40多个。软硬件产品的结合,将使得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可适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4)国内厂商开拓海外市场的意愿强烈。

过去,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中涵盖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国外厂商控制,国内厂商在产品技术、采购价格等方面受到控制。但目前该情况在初步好转,国内厂商在某些器件设计制造和产品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国家在集成电路等产业设立专项的引导基金,将带动高精度导航产品零部件水平的提高,逐渐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更多厂商慢慢向产业链上游探索,并向产业链下游的应用方向拓展,更加自信的国内厂商不在只盯着国内小小的市场,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海外市场,在不断壮大中与国外顶级厂商一决高下,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卫星导航市场不利影响因素

1)国外某些技术垄断导致高精度应用产品技术依赖性强。

目前,中国是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卫星导航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核心芯片、板卡等方面处于劣势,虽然我国在高精度导航应用市场上终端产品的销量大,但是在每个产品核心的导航芯片几乎为进口产品。一方面因为这些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对于研发人员的培养也需投入较大精力;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出口的元件并不是最先进产品,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此外,我国北斗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接口设计,某些国外厂商控制着接口类型,而不愿意设计生产符合中国产品要求的零部件,因此国内厂商不得不适应进口产品的接口设计,或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自主研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导航产业健康地发展。

2)国内用户对于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认知度低。

高精度导航是近十几年才发快速发展起来的产业,高精度卫星导航产品在精细农业、海洋测量、消防安全等众多新兴领域逐渐兴起,其中某些新兴应用产品是近几年才投放市场的。企业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足,产品应用的拓展力度不够,导致这些新兴市场规模不大。该领域上市公司只有中海达、合众思创、北斗星通等几家,社会公众认知度不足。另外,交通、铁路、位移监测等行业产品多以整套系统出售,系统价格相当高,使得客户仍然会采取较为传统的手段,严重影响了这些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机械高精度导航设备应用方面,由于农民对于产品价格非常敏感,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广阔,应用市场规模很大,但一旦出现国家政府补贴取消或者减弱的政策,将会严重打击市场规模。

3.3.3 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类型及特点

1)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类型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及部署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具备以下优势.

1. 在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性产业中,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北斗系统具有优势;

2. 借助地基增强系统,北斗系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

3. 特有的短文通信功能,可实现北斗系统的双向通信.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特点

北斗同美国GPS有相似的发展轨迹,都是先从军用市场入手,逐渐开放和开发民用市场。卫星导航产业链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以及下游市场。前三个环节,均属于军事设施,其发展由国家掌控,企业参与的程度有限。北斗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里,民用市场将占到非常大的比重。

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也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游的各类应用终端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也开始进入应用探索阶段。

目前北斗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游,反映出北斗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一、基础设施

提到北斗,人们最先想到是天上的一颗颗卫星,实际上,北斗系统除天上部分,地面也有很多工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杀手锏。20149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单一接收机易受电离层、对流层、以及周围电磁信号的干扰,难以实现高精度定位。地基增强系统的作用像一把“标尺”:基准站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关信息,再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传播途径发给应用终端,应用终端利用差分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厘米级及后处理毫米级的位置服务。

地基增强系统服务原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建成了自己的地基增强系统,并已投入使用。例如20156月,我国最大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四川省北斗导航民用高精度基础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包括100座基准站组成,总投资超过1亿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分别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事后静态定位可达毫米级。2015年中,湖南省以及山东省青岛市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并投入使用,系统可对该地区提供实时亚米级,事后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以及纳米级授时服务。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布局建设15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

地基增强网,可使北斗卫星定位的时效性达到甚至超越GPS。同时,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基础产品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4年北斗芯片、板卡、天线等上游基础产品和高精度产品季度增幅都在20%-25%,基带芯片的单季出货量超过130万片,射频芯片单季出货量也接近130万。

长期以来,卫星导航产业中,95%的芯片市场被美国占据,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制约了北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如今,我国已实现了自主研发40纳米射基频一体化芯片,预计于明年初问世。40纳米代表着当今导航芯片较先进的工艺,将有效降低国产芯片体积大、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当芯片产量增加10倍,芯片的价格将是原来的1/3,整机也是如此。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出货量明显增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购置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未来北斗逐步替代GPS将成为常态。

随着涉足北斗产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焦点已经从初期的“可不可用”上升到“好不好用”。行业应用扩展不断催生新兴市场,原本集中在测绘领域的高精度应用,目前已开始向驾考、形变监测、精准农业、机械设备等领域进军,其中驾考驾培的市场规模已超过6亿元。高精度产品的单价也从几年前的每台10万元降到现在的3-4万元。

三、终端产品

终端产品主要可分为专业和大众两个领域。专业领域中,包括高精度测量、GIS数据采集、车辆调度终端等;大众消费领域,主要有PND(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车载导航设备等。2014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销量突破3.88亿台。

2014年各导航定位终端产品销量百分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便携式或专业导航终端领域中,军用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国内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相对分散。车载导航终端领域,前装市场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后装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相比之下,早在2007年日本新车装配率就已经达到79%,我国的车载导航终端仍处于发展前期,目前北斗车载终端中新车装配仅为15%。该市场后续增长空间非常广阔。

四、应用服务

1994年,美国完成GPS布局,系统进入运行状态。随后GPS不仅为军事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民用领域方面,也实现了全球盈利。中国自主研发北斗系统,不仅是要摆脱军事方面对GPS的依赖,也想通过北斗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1343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宜采用北斗兼容技术。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高速发展,预计2020年,年产值将达40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40%以上。

近年来,我国北斗关键技术陆续获得突破,高水平北斗导航芯片实现国产化,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机出厂等。随着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北斗系统开启了全球覆盖的新篇章。目前,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测绘、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电力、能源、精细农业等专业领域,以及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消费领域。室内外无缝定位也在积极发展中,联芯科技与联想集团合作,以TC-OFDM定位技术为基础,正在研发室内外定位互补技术,力争做到室内定位精度水平优于3,垂直优于1的效果。室内定位技术的成熟,将推动如物流、养老、医院、电力、机场等智慧工业与生活等应用服务的发展。



关于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是企业和投资者掌握一个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观研天下多年来持续追踪研究数千个细分行业,是内领先的行业调研与分析报告撰写机构。

行业分析报告内容:

行业概况分析

·行业概况:行业定义行业细分

·行业特点:行业结构、经济周期、生命周期、产业链

行业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行业监管、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内部环境:技术工艺、投资情况

行业市场分析

·行业供需:行业产销、产能利用、消费者需求特点

·行业市场市场规模、价格走势、区域市场

企业竞争分析

·企业发展经营模式、营销模式、销售渠道、重点企业

·企业竞争企业分布竞争现状、市场集中度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竞争战略

·投资战略:风险与应对策略、市场开拓战略

未来趋势分析

·行业趋势:市场发展趋势、盈利趋势、技术趋势

·企业趋势投资趋势产品发展趋势



关于我们

中国报告网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打造的行业专业分析报告网站平台,我们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我们客户涵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华特迪士尼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世界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可以应用于多种项目规划定制与专业报告引用,如项目投资计划、地区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融资计划、地区产业规划、商业计划书、招商计划书、招股说明书等等。

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应用:

行业分析报告

应用

制订新项目投资计划·

·制订新项目融资计划

制订未来发展战略·

制订地区产业规划·

制订招商计划书·

制订招股说明书·

制订商业计划书·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9564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8.html

《2018-2024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