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错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一上册历史错题
一、选择题
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
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4.“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主要体现了(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
5.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7.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已成法定机构B.开始统领六部C.握有军政大权D.严重威胁皇权
8.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9.“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A.国王B.议会C.内阁D.首相
10.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1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C.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共和制的确立B.联邦制的确立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3.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改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14.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246倍。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
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
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15.孙中山在认真研究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史后指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这段话指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7.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A.永安封王失去民心B.《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D.《资政新篇》束之高阁
18.“英国人这样有步骤地在中国进行掠夺,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贸易、报纸、商港和政治。这情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19.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21.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22.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3.“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24.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5.孙中山于1919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A.罢免曹、陆、章职务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26.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苹命性质变化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27.19279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3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28.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是一部反映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一系列暴行的影片。影片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
29.1948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战略防御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
30.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31.1945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表明(
A.蒋介石积极部署围剿红军B.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C.国共两党全面内战已爆发D.阶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
32.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3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35.“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4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36.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37.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D.经济发展标本
38.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背景基本相同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
39.据统计,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40.去年年底以来,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尼日利亚要求台湾地区驻尼机构迁出首都;柬埔寨首相在参加一场华人华侨春节活动时宣布,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升起台湾“国旗”。上述情况表明(
A.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B.台湾当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C.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D.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
41.2013年底习主席在APEC会议上与台湾代表萧万长谈话时指出:“着眼长远,两岸之间政治分歧终归要逐步解决,我们总不能把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反分裂国家法》也明确讲了三种情况下我们可能被迫使用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依法处理台湾问题②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③两岸统一本质上是实力较量④使用非和平方式是针对“台独”势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与该论述一致的是(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5

43.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44.学者沈志华指出: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A.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日建交C.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中美建交
45.20122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表示,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主义D.睦邻友好
46.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表明日本的实质意图是(
A.谋求经济霸权B.继续追随美国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试图称霸世界
47.1961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拉对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西德总理阿登纳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个光荣孤立的大英帝国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到我们应该创造一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一起在欧共体奋斗啊!”英国期望“在欧共体奋斗”的主要原因是(
A.分享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果B.建立欧盟摆脱美国控制C.顺应青年放弃传统外交的呼声D.攫取欧洲事务的领导权
48.20141119,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国家杜马发表讲话时指出,“莫斯科一北京”这一组合是维护世界稳定与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这表明(
A.中国和俄罗斯力图建立两极格局B.中俄组合是制衡美国的关键因素C.中国和俄罗斯结盟以维护世界稳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49.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是指(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巴黎和约》
50.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言论能反映这一点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5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6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5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种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A.制约专制B.保障三权分立制度C.体现主权在民D.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53.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二、判断题
1.秦朝的中央机构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御史大夫和太尉对丞相有制约作用,主要目的是维护君权。(
2.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一国两制”想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4.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诸侯死后,他的长子、长孙拥有继承王维的权利,称为大宗。(5.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6.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科举制正式形成。这一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7.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管辖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列强进一步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b82b9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f.html

《高一上册历史错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