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谜,传统文化的“隐语”

发布时间:2014-07-30 10:50: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元宵灯谜,传统文化的“隐语”

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20140213 00:19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既是“月上柳梢头”的浪漫情人节,也是“百枝火树千金屧”的中式狂欢节,更是“扶老携幼返故里”的阖家团圆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最热闹的,当然是灯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说到灯,自然离不开猜灯谜。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给2014年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中国谜语大会。电视版的《中国谜语大会》是一档文化竞赛类节目,场上选手猜谜语的同时,电视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实时参与竞猜,节目所用谜语全部面向社会征集。这让人联想起去年风靡一时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样氤氲着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同样在竞技中勾陈着华夏传统的风情。

其实,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彼时称为“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元宵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时光流转,灯谜制作虽没有ISO标准,却也在历史跌宕中形成了固有的格式。人们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这也使之成了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艺术。

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的不少城市,元宵节期间几乎都曾经出现过“万人空巷猜灯谜”的壮观景象。灯谜对于元宵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节日真正“闹腾”起来,更让这个带着浓浓中国味的节日,在“闹腾”中多了一份扬弃与传承。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嬗变,传统文化在转型中也会陷入混沌与迷思,如何让民众不断重温自己的文化记忆,从而产生群体身份的认同感,这是节日文化活动在品相与形式上需要思考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佳节PK不过洋节日,甚至只成为一个休闲的日子,内容上的缺位,也呼唤大张旗鼓的传统复兴。

元宵灯谜,更像是传统文化的“隐语”,如今,在灯市、在电视、在手机上,都能看到带有历史人文色彩的中国谜语,无论是启迪智慧、抑或是凝聚文化认同,都是百益无害的好事。让元宵节更像中国的元宵节,传扬灯谜文化,也是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a827675727a5e9846a6139.html

《元宵灯谜,传统文化的“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