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优质教案

发布时间:2018-08-11 23:5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向他人请教。

2)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3)教师相机订正读音,指导易错、难读字。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蛇、兽、伤:都是翘舌音。

洪、伤:都是后鼻音。

4)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6.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3、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根据生字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导写字。

道:半包围结构,注意“辶”是三画,“首”的下半部分是“自”。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指名回答)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3)课件出示洪水视频(图片),引导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1)洪水肆虐,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鲧)

2)鲧治理洪水的方法是什么?(筑坝挡水)

讨论: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学生自由讨论)

3)鲧治水的结果怎样?(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讨论:为什么鲧没有治好洪水?

3.出示第4自然段前两句话,对比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

1)禹是谁?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2)禹和他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禹采用疏导的办法,他和大家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

开通这些河道有什么作用?(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挡水和疏通河道的区别)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三次、一次也没有:说明禹回家的次数少。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要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禹治水的决心之坚定,牺牲之大。)

过渡:禹的付出值得吗?他治水成功了吗?

5.学习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感受禹的伟大。

1)洪水退后,大家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2)这些都应该感谢谁?你想对他说什么?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指导朗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预设:(1)大禹,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生活痛苦

筑坝挡水 洪水没有消退

疏通河道 洪水退了,人们安居乐业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小朋友不会说,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参考2)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是对比理解的方法。文中具体讲到鲧和禹两人治水的方法和结果,这是讲课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较难让学生理解的是两种方法为什么会取得不同的结果,因此我做了一些动画演示,让学生有直观感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教学反思参考3)大禹治水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 个动人的故事, 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 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

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 , 大禹不怕吃苦, 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 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 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 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 “妈妈会怎么说? 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 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 回答中真情流露。 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 小家顾大家的伟大, 体会大禹公而忘私、 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 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 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 出了课文结尾 “伟大” 一词,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 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b447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9.html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优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