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单元考试题-第二单元 - 12-13石阳小学(无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发布时间:2019-08-22 00:4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平阳小学12-1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读拼音,写一手漂亮的字。(5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duàn liàn zhǎn xīn pái huái jié rán fěi cuì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二、填空12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春节期间,步行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3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是描写( 的诗句,你还知道描写( )的诗句 4分)

3. ,观千剑而后识器。1分)

4.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的习惯。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居

)、( )。2分)

5、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勤俭持家的愿望。2分)

三、句子练兵场(12分)

1、修改病句: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

2、改间接叙述:妈妈对我说:“我今天加班,你自己回家做饭。”

3、仿写: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4、医生说时间是 人说时间是

教师说时间 商人说时间是

四、 交际平台。(5分)

学校举行文艺表演,你参加了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妈妈说:“天天排节目,功课掉下来怎么办?我不同意你参加演出。”你应该对妈妈这样解释:

五、课内阅读《北京的春节》15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看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基本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断主要写 2分)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2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呢?1分)

答: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分)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顺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1分)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3分)

答:(1 2

3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8、找出一个过渡句 1分)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2分)

六、课外阅读21分)

我有点不高兴,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色的,籽粒chān shēn)杂着荚皮和角柄。不过还好每个人交的树种都挺多。我扫视全班同学一下,想说什么,可是没有说。

我刚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担任这个班主任。初来乍到,不便说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穿一身素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而略带羞涩。她走我眼前,冲我miǎn mǐn)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怎么 没采到 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开,然后凝望那小葫芦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二颗、三颗……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zhònɡ zhǒnɡ,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中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样子,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原野上,一棵棵洋kuí huái)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目光正和我凝视的眼神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了一下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我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

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扎起来,唯恐丢失一粒。

我站在讲台上,开始了老师生涯第一次讲话。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2分)

初来乍到: 一般:

3.短文中有不少表示“看”的词语,请摘抄4个。(2分)

4.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5.给第4小节加上标点符号。(2分)

6.用“‖”将文章分成三段。(3分)

7.文章的第一句说:我有点不高兴。“我”为什么不高兴?(2分)

8.“一个小女孩”是这篇短文的主人公。简要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3分)

9.“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中充满温暖。”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七、习作天地。(任选一题写作)(30分)

题目:1.《我们班的流行风》

2.介绍家乡的特产(或建筑、风景)(自拟题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a6317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1.html

《六年级下语文单元考试题-第二单元 - 12-13石阳小学(无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